2004-08-11 10:36:56威利

文化省思:香蕉人與蕃薯人

這篇文章很讓威利柳感到憂心
光是內文中所提到的那個女生
說想發明一種藥,讓大家都變成洋人
這句話就讓我震愕不已

不過,威利柳更擔憂的是
由於目前鎖國本土意識當道
日後會不會有所謂「蕃薯人」的一種發明或一種規定
叫大家只准用「台語」
這麼一來,
客家人沒了(反正很多勤勞的客家人都會說台語)
原住民沒了(人數太少不足以影響選舉)
其他方言沒了(「中國豬滾回去」這句話應該不陌生吧)
外籍配偶的母語文化傳承也沒了
(不論是越南、日本、韓國、歐美,都只准說台語,之所謂「汝為台灣人,應說台灣話」)


那各位覺得好嗎?
威利柳雖然忝為知識份子
而且也會說國語(好吧,你要說這是「普通話」或「北京語」都好啦)、台語、英語、日語
但也不認為該把哪一個語言奉為「至高無上、唯我獨尊」
當初即使日本人統治台灣的深度「皇民化」(某些台獨意識強烈的老賊,不也是很「懷念」那段日子嗎?)
也都沒辦法「根除」其他語言(包括台語、原住民語、客家語等)在台灣「橫行」
那如果屆時要大力推動「台語」為唯一語言,或是反過來像文章中的新加坡一樣,推動英語為唯一語言,那你說可能嗎?





2004.08.11 中國時報
莫讓下一代成為香蕉人
◎盧慧真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4+112004081101056,00.html

昨天電視新聞大肆播出家長反對「幼稚園不准教英語」的新聞,不過各報紙媒體倒是沒什麼興趣,幾乎沒幾個版面報導。筆者認為:政府目前的政策決心,的確是「文化存續」的大關鍵。政府必須明確地指出「英語只是個重要的世界語言」而不是「我們的第二語言」,並且要遏止業者的極力鼓吹,不可讓家長誤以為英語是幼兒「唯一重要的語言」。

大家對新加坡電影《小孩不笨》三個小男主角的奮鬥過程都不陌生。但劇中有一幕倒令筆者震撼不已:Terry英文流利的姊姊Selina被中文寫作老師要求用「中文」發表「我的志願」後,悻悻然地用「生澀的中文」表示:「『我希望當個科學家,發明一種藥,讓人吃了後,都可以變成洋人。這樣大家就都不用學中文了。』接著全班同學拍手叫好」。Selina是個很有主見、常常和媽媽爭辯的青春期青年,她反映出許多上華語課程的新加坡青年的心聲,他們被華人父母安排學華語,自己卻不覺得有學華語的必要。因為像劇中有些新加坡人的觀念是:「在許多中國人的地方,華語很重要,不會華語就不能生存;但在新加坡不會華語沒關係,No problem。」、「小學時一定要把英文、數學搞定,這樣才能上好學校,上中學時不選華語的學校就可以了。」只要英語好,新加坡人不論在國內外,都可以「活得好好的」。但,台灣也要如此嗎?

根據語言學家的研究:人們對世界的看法會受所學的語言影響。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像某些洋化的黃種人一樣,說著二流的中文、二流的英文,當個二流的「香蕉人」,卻不見容於兩個文化。「語言學習關鍵期」的理論既然廣受推崇,那政府更要強力主張「母語」、「國語」教育是優於「外語」的學習。在台灣,面對幼兒美語教育的強勢發展趨勢,政府是否該反省我們的「幼兒英語教育政策」?

從其他國家(西班牙、法國、新加坡)的經驗來看,國家的語言政策若無清楚的宣示並有足夠的對應手段,任憑「市場機制」運作,將導致「強勢語言托拉斯(TRUST)」情況出現,對於社會與文化認同將是一大考驗。強勢語言(例如英語)將會獨佔所有市場(包括社會價值的形成上),而既有語言及本土文化、國家認同等危機會併同發生。社會(或至少業者藉由大量的廣告宣傳)讓民眾相信「國際化」等同於「英語化」。但此想法忽略了伴隨強勢外來語言而來的尚有對於族群文化的侵入或矮化的問題,這恐怕絕非以「全球化之趨勢」或「提升國際競爭力」主導市場就無須重視的。而幼兒在身心發展的初始階段對此並無抗拒的能力,端賴家長、老師、學校、國家有明確的方向和相對應的策略措施。「愈早愈好」的迷思如今已普遍地成為幼兒家長及英語教學業者的共念。但相關研究也指出:過早實施非幼兒母語的教學將影響幼兒對自我的認定和自信的培養,其實可能造成幼兒的適應和其他身心的不良發展。可惜業者為了拓展市場,普遍忽略相關研究所提出的警告,並時時要脅政府、抗議取締。

筆者提出以下幾項建議供幼兒實施英語教育的參考方向:

一,政府宜明白認清並宣示將英語做為一「重要的外語」之定位,而非任由社會上混淆的視英語為「第二語言」,甚至認為是「唯一的語言」;且應有足夠的教育時程上的安排。

二,英語教學的起始年齡應顧及學童的身心發展及社會認同等因素,所以不宜太早。目前我國以國小三年級為開始實施英語教學的起始年齡應於實施一段時間後再加以評估是否為最恰當的時間。

三,基於政府做為主導國家未來發展的主要推動者,語言教育的實施不能任由「市場機制」決定一切,必要的介入甚或強勢的規範是政府的責任,「偷跑」或「違法聘任不合格的外籍教師」也應由政府採取斷然的手段禁絕之。

四,語言教育並非只是僅作為溝通工具的策略手段,也應由學童,特別是幼兒的心智發展、文化與社會認同等,謹慎地安排教育進程與實施的方式。

總之,筆者雖也肯定英語做為最重要的國際語言,當然肯定合適的英語教育規劃將有助於提升我國的國際競爭力。但吾人也認為語言教育所涉及的層面尚包括學童的身心健康發展及對自身文化與社會認同等層面。故實施的起始年齡、頻率、師資、教材、教法等都要謹慎的考慮。而國家更不能將決定權下放給業者或任由市場決定,應有清楚的藍圖與法律規範,方能稱為負責任的政府。

(作者為環球技術學院應用外語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