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5-06 17:10:00威利
台長時間:去了你的搞怪「種花」電信
回應中國時報(2004/5/3)刊登「網路降價 無關迴路開放」一文
作者:威利柳
(文後附上該篇原文,有空的請比對一下,一句對一句,一段對一段,不知道各位對威利柳見招拆招的幹譙與兔曹實力,評價如何?)
-------------------------------------------------------
「種花」撈錢 無益國家進步
威利柳
針對「種花」電信某位勞方代表日前(5/3)於中國時報所提的論述,網路降價無關開放迴路費用等諸多論點云云,身為還算有點常識的市井小民,同時也做為一個多年來一直默默奉獻掏錢進貢納糧給該電信公司的消費者,觀察其種種論述,不禁感到想吐。
想要擺脫用戶迴路費用的論述,再一次反映出該公司全體上下對於此一重要財源的珍視。這幾年來,我們太相信透過市場開放的手段就可以解決這種問題,因此,社會公理保障國家競爭力與消費者權益的必要性已蕩然無存;只要是國營企業加上「準」民營化,就會被認為是炫的,酷的。其後果是,養虎為患使得市井小民的權益被踐踏丟棄,讓我們不再享有價廉物美的通訊生活;某些基本需求只提供給有錢人獨享,不再是國民普遍權利;而社會對於「種花」電信可能透過選票威脅關係以侵吞國產,顯然太缺乏警覺心。最終而言,這些發展對消費者有利嗎?我也深深懷疑。
用戶迴路辯論至今仍你來我往,主要是因為公、私概念混淆,論者以國營事業的角度來藐視民眾權益,殊不知消費者才是真正的衣食父母。有人指稱「種花」電信不是「暴利集團」即為一例。這種論點出現在每個人都必須繳稅的台灣來說,實在荒謬。如果真不是「暴利」,那何必竭澤而漁地死守著高價不斐的用戶迴路費,赤裸裸地從市井小民身上又剝了一層皮。但是,同一批人又以用戶迴路不是「公共財」的理由,主張繼續維持原狀。如果「種花」電信從一條迴路所賺的收入是一千元,那麼其他業者就算肯賠本經營,實際上得到的收入也不足餬口,如果再加上動不動要擔心「種花」電信為了「體貼」廣大民意,或「順應」政府要求,而來的突然減價,那這樣還能苟延殘喘嗎?如此有助於市場自由競爭環境的建立嗎?
關於這不是「公共財」的說法也非常可笑。民國以來,「種花」電信從其前身接收日本人遺留下來的資產,到準備民營化之前藉由國家經費所投入的網路骨幹建設,這段期間其所累積的該等民脂民膏,都在民國八十五年公司化之後,「主動變成」了其名下的「私人資產」。不論你欣不欣賞,就事論事,這樣的撈錢作風非常清楚。近日在一場「摸摸頭」大會裡,跟政治扯不上一點關係的「種花」電信某位長官,為「討好」各方政治勢力,說要調降迴路費,結果還不是雷聲大雨點小。如果各界還是要繼續要求迴路費調降的話,那更好,「種花」電信的民營化腳步也將倒退,樂的是該公司全體上下,因為他們會變回公務人員,享有一切福利與待遇。換句話說,反正消費者的手心手背都是肉,要不你們就繳交高額的迴路費給我們當民營後的退休金,要不你們就讓我們變回公務員,繼續繳稅給提供我們國營後的退休金。
「種花」電信似乎不想提供更便宜、更快速的網路服務。不然,為什麼最近既然可以降價三成,為什麼不在去年或是更久之前,就以拋磚引玉的角度出發,自動調降看似「巧立名目」的迴路費,來建構更優質的網路消費環境呢?既然該公司勞方代表都撰文公開認為公用事業的目的是要增進公共福祉,難道建立更優質的網路服務消費,就不算是增進公共福祉嗎?既然「種花」電信上下都口口聲聲說獲利都繳交國庫,那麼,與其如此,不如以調降或甚至消除迴路費,來增進全民網路應用環境的優質化,進而提升國民資訊能力、國家產業競爭力,數位內容暨網路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所帶來的稅收增加、國力厚植等,不也是「愛台灣」的一種表現嗎?既然如此,為什麼不更積極、快速地反映消費者的需求呢?
目前真正的問題不是降價,而且也不是與迴路費用無關。就算迴路使用銅纜線,最高速率只有8M,對於小老百姓來說,其實已經很足夠了,開放迴路不會讓使用人口減少,反而會因為迴路費的消減或免除,而讓更多經濟能力還不算清寒但卻必須拼命打工的窮苦人家子弟,有機會接近網路資訊。而更快速的連線速度,對於有大量頻寬需求的商務應用來說,其必然有一定的營運資金,所以當然必需支付較高的費用,不論是光纖網路或其他傳輸方式,這些企業主都會審慎考量,無須「種花」電信「越俎代庖」。電信總局當初之所以發執照給其他業者,也是希望能有公平競爭的環境,並藉由更自由的市場機制來提升全民的電信服務環境,然而,若仍因礙於選票威脅,而坐視這種迴路費「畸形怪獸」,繼續打壓其他民營業者,最後若業者不幸倒閉,其所帶來的經濟(呆帳跳票)、社會(失業潮)影響,相信這種局面是可以在不久之後看到的。如今「種花」電信藉種種「推託之詞」,改而要求其他業者儘速提供光纖服務,那麼,繼續維持穩賺不賠、中飽私囊的迴路收費,似乎沒有什麼可能會有人敢來挑戰的,這時候又憑什麼希望公共福祉能所有增進呢?既然不想開放,是否該考慮將此迴路的所有權收歸國有,讓國家發以「公共財」的方式,低價提供給全民使用呢?站在促進寬頻普及化的立場,如果不以成本價來收取迴路費用,後果勢必更加嚴重,將使得其他的民營業者繼續陪榜,逐漸被淘汰,而更使得「種花」電信不會因為市場自由競爭,而有機會去放棄幾十年來堅持的「霸權」心態。
「種花」電信怎麼會要開放用戶迴路,主要是卡在獨佔心態問題。獨佔若不能就此破除,是因為用戶迴路的所有權還在他們手上,即意味著迴路的所有用戶都是他的人質。問題是,他們不僅經營市區內高用量、高利潤的迴路,也清楚梨山或偏遠地區的迴路是不會有人申請來上網的。就連偏遠地區都是「種花」電信的囊中之物,萬一日後網路的使用普及到連偏遠地區的人都想要上網的話,那麼屆時的「盤絲洞」效應,就更會讓其他業者無法生存下去了。「種花」電信一再強調他們背負著政策任務,以高利潤的市區業務補貼虧本的郊區業務,但這種一直以來,就是各界所詬病的重點,這也就是何以當初要民營化、開放其他業者加入競爭的主要原因,如果還讓他們繼續憑著迴路費惡搞下去,那麼即使政府動用稅收弭平了城鄉差距或南北差距,那麼屆時的貧富差距或知識差距,則是花再多錢也補不回來的。然而,低價開放迴路將會破壞了該公司在童話故事裡蝙蝠的角色,意即想要壟斷時就說自己是國營事業,一切為了全民福祉、增進稅收,想要談權力擴張時就說不能不考慮民營化所帶來的結果。除此之外若再加上,平時以斷話或懈怠服務為權杖,選舉時以遊行或選票壓力做威脅,這樣還有誰動得了他呢?
開放迴路牽涉貧富之間的平衡、公共使用網路的普世權益,以及如何節制民營化過程中的國營怪獸,開放不會導致退步與落後,「種花」電信全體上下宜再思考之。
(作者為大學沒畢業但有電信傳播碩士學位與多年媒體經驗的市井小民)
-------------------------------------------------------
原文:2004.05.03 中國時報
網路降價 無關迴路開放
◎張緒中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4+112004050300187,00.html
針對網友走上街頭抗議中華電信網路太貴以及最近有關中華電信用戶迴路開放的爭議,身為中華電信工會理事長,同時也做為一個奉獻於國家公用事業的員工,觀察這個問題的辯論方式,不禁深有感觸。
用戶迴路的爭議再一次反映這個社會根深蒂固思考傾向。這幾年來,我們太迷信用私領域的手段解決公共需求,因此公用事業保障全體國民基本需求的正當性已逐漸淪喪;只要是私人企業加上自由競爭,就被認為是對的,好的。其後果是,公領域的權威無從重建,讓我們不再共享社會生活;某些基本需求只提供給有錢人獨享,不再是國民普遍權利;而社會對於財團可能透過政商關係以侵吞國產,太缺乏警覺心。最終而言,這些發展對消費者有利嗎?我深深懷疑。
用戶迴路辯論至今夾纏不清,主要是因為公、私概念混淆,論者以私人企業的角度來看中華電信,不了解公用事業的特性與任務。有人指責中華電信是「暴利集團」即為一例。這對於每一分錢都繳交國庫的中華電信而言,實在荒謬。如果其中真有「暴利」,也是取之於人民,用之於人民,全體人民的福利並不因此而減少。但是,同一批人又以用戶迴路是「公共財」的理由,主張低價開放給民間業者。如果中華電信從一條迴路所賺的收入是一千元,國庫的收入就是一千元,將這一條迴路以七十元低價租給特定業者(而且還排除其他業者),無異讓納稅人補貼特定對象九百三十元,可以這樣處理國家資產嗎?這是有利於消費者的事嗎?
關於「公共財」的說法也非常誤導。民國八十五年中華電信公司化之時,政府即以股票作價的方式,將歸屬權給予中華電信公司。不論你喜不喜歡,就法論法,用戶迴路的所有權非常清楚。近日在一場公聽會中,交通部郵電司副司長楊禧東即表明,政府沒有立場強迫中華電信以何種方式開放。如果消費者不希望用戶迴路淪為私人財產,最好的辦法就是阻止政府繼續釋股,讓中華電信維持國營。
消費者真正需要的是更便宜、更快速的網路服務。因此,雖然中華電信ADSL大幅降價三成,工會認為還可以繼續降價!公用事業的目的就是增進公共福祉,中華電信將所賺的錢繳庫是一種方式,降價直接回饋消費者是另一種方式,兩種方式對於中華電信員工而言,都毫無差別。既然如此,為什麼不更積極、快速地反映消費者的需求?
目前真正的問題是降價,與開放迴路無關。由於迴路使用銅纜線,最高速率只有8M,不敷未來所需,開放迴路不會帶來更寬的頻寬;更快連線速度,只有大量投資於光纖網路才行。這正是當初業者的承諾,電信總局之所以發特許執照給這三家、而不是其他家業者,也是相信他們有能力做到。如今這三家業者藉口種種困難,改而要求租用中華電信設備以為替代,那麼從事固網就沒有任何高門檻可言,又憑什麼拿特許執照排除其他業者?既然要談開放,是否該考慮廢除固網執照,開放讓所有業者加入競爭?但站在促進寬頻普及化立場上,以成本價開放用戶迴路,後果十分嚴重,將使得目前老舊的銅纜線更難淘汰,業者更沒有動機去興建新的光纖纜線。
中華電信並非不願開放用戶迴路,而是卡在定價問題。定價之所以不能太低,是因為業者每租到一條迴路,即意味著該迴路的所有用戶都將隨之移轉。問題是業者只會承租市區內高用量、高利潤的迴路,絕不會租梨山或台東的迴路。偏遠地區只有中華電信虧本在做,這是因為中華電信負有政策任務,以高利潤的市區業務補貼虧本的郊區業務之故。這種交叉補貼使政府毋需動用稅收來拉近城鄉差距。然而,低價開放迴路破壞了國營事業交叉補貼的機制,結果是城鄉之間的數位差距拉大,台灣社會將愈趨不平等。
開放迴路牽涉公與私之間的平衡、公共服務的延續以及如何節制私人資本,開放不會自動帶來競爭與進步,社會大眾宜再思考。
(作者為中華電信工會理事長)
作者:威利柳
(文後附上該篇原文,有空的請比對一下,一句對一句,一段對一段,不知道各位對威利柳見招拆招的幹譙與兔曹實力,評價如何?)
-------------------------------------------------------
「種花」撈錢 無益國家進步
威利柳
針對「種花」電信某位勞方代表日前(5/3)於中國時報所提的論述,網路降價無關開放迴路費用等諸多論點云云,身為還算有點常識的市井小民,同時也做為一個多年來一直默默奉獻掏錢進貢納糧給該電信公司的消費者,觀察其種種論述,不禁感到想吐。
想要擺脫用戶迴路費用的論述,再一次反映出該公司全體上下對於此一重要財源的珍視。這幾年來,我們太相信透過市場開放的手段就可以解決這種問題,因此,社會公理保障國家競爭力與消費者權益的必要性已蕩然無存;只要是國營企業加上「準」民營化,就會被認為是炫的,酷的。其後果是,養虎為患使得市井小民的權益被踐踏丟棄,讓我們不再享有價廉物美的通訊生活;某些基本需求只提供給有錢人獨享,不再是國民普遍權利;而社會對於「種花」電信可能透過選票威脅關係以侵吞國產,顯然太缺乏警覺心。最終而言,這些發展對消費者有利嗎?我也深深懷疑。
用戶迴路辯論至今仍你來我往,主要是因為公、私概念混淆,論者以國營事業的角度來藐視民眾權益,殊不知消費者才是真正的衣食父母。有人指稱「種花」電信不是「暴利集團」即為一例。這種論點出現在每個人都必須繳稅的台灣來說,實在荒謬。如果真不是「暴利」,那何必竭澤而漁地死守著高價不斐的用戶迴路費,赤裸裸地從市井小民身上又剝了一層皮。但是,同一批人又以用戶迴路不是「公共財」的理由,主張繼續維持原狀。如果「種花」電信從一條迴路所賺的收入是一千元,那麼其他業者就算肯賠本經營,實際上得到的收入也不足餬口,如果再加上動不動要擔心「種花」電信為了「體貼」廣大民意,或「順應」政府要求,而來的突然減價,那這樣還能苟延殘喘嗎?如此有助於市場自由競爭環境的建立嗎?
關於這不是「公共財」的說法也非常可笑。民國以來,「種花」電信從其前身接收日本人遺留下來的資產,到準備民營化之前藉由國家經費所投入的網路骨幹建設,這段期間其所累積的該等民脂民膏,都在民國八十五年公司化之後,「主動變成」了其名下的「私人資產」。不論你欣不欣賞,就事論事,這樣的撈錢作風非常清楚。近日在一場「摸摸頭」大會裡,跟政治扯不上一點關係的「種花」電信某位長官,為「討好」各方政治勢力,說要調降迴路費,結果還不是雷聲大雨點小。如果各界還是要繼續要求迴路費調降的話,那更好,「種花」電信的民營化腳步也將倒退,樂的是該公司全體上下,因為他們會變回公務人員,享有一切福利與待遇。換句話說,反正消費者的手心手背都是肉,要不你們就繳交高額的迴路費給我們當民營後的退休金,要不你們就讓我們變回公務員,繼續繳稅給提供我們國營後的退休金。
「種花」電信似乎不想提供更便宜、更快速的網路服務。不然,為什麼最近既然可以降價三成,為什麼不在去年或是更久之前,就以拋磚引玉的角度出發,自動調降看似「巧立名目」的迴路費,來建構更優質的網路消費環境呢?既然該公司勞方代表都撰文公開認為公用事業的目的是要增進公共福祉,難道建立更優質的網路服務消費,就不算是增進公共福祉嗎?既然「種花」電信上下都口口聲聲說獲利都繳交國庫,那麼,與其如此,不如以調降或甚至消除迴路費,來增進全民網路應用環境的優質化,進而提升國民資訊能力、國家產業競爭力,數位內容暨網路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所帶來的稅收增加、國力厚植等,不也是「愛台灣」的一種表現嗎?既然如此,為什麼不更積極、快速地反映消費者的需求呢?
目前真正的問題不是降價,而且也不是與迴路費用無關。就算迴路使用銅纜線,最高速率只有8M,對於小老百姓來說,其實已經很足夠了,開放迴路不會讓使用人口減少,反而會因為迴路費的消減或免除,而讓更多經濟能力還不算清寒但卻必須拼命打工的窮苦人家子弟,有機會接近網路資訊。而更快速的連線速度,對於有大量頻寬需求的商務應用來說,其必然有一定的營運資金,所以當然必需支付較高的費用,不論是光纖網路或其他傳輸方式,這些企業主都會審慎考量,無須「種花」電信「越俎代庖」。電信總局當初之所以發執照給其他業者,也是希望能有公平競爭的環境,並藉由更自由的市場機制來提升全民的電信服務環境,然而,若仍因礙於選票威脅,而坐視這種迴路費「畸形怪獸」,繼續打壓其他民營業者,最後若業者不幸倒閉,其所帶來的經濟(呆帳跳票)、社會(失業潮)影響,相信這種局面是可以在不久之後看到的。如今「種花」電信藉種種「推託之詞」,改而要求其他業者儘速提供光纖服務,那麼,繼續維持穩賺不賠、中飽私囊的迴路收費,似乎沒有什麼可能會有人敢來挑戰的,這時候又憑什麼希望公共福祉能所有增進呢?既然不想開放,是否該考慮將此迴路的所有權收歸國有,讓國家發以「公共財」的方式,低價提供給全民使用呢?站在促進寬頻普及化的立場,如果不以成本價來收取迴路費用,後果勢必更加嚴重,將使得其他的民營業者繼續陪榜,逐漸被淘汰,而更使得「種花」電信不會因為市場自由競爭,而有機會去放棄幾十年來堅持的「霸權」心態。
「種花」電信怎麼會要開放用戶迴路,主要是卡在獨佔心態問題。獨佔若不能就此破除,是因為用戶迴路的所有權還在他們手上,即意味著迴路的所有用戶都是他的人質。問題是,他們不僅經營市區內高用量、高利潤的迴路,也清楚梨山或偏遠地區的迴路是不會有人申請來上網的。就連偏遠地區都是「種花」電信的囊中之物,萬一日後網路的使用普及到連偏遠地區的人都想要上網的話,那麼屆時的「盤絲洞」效應,就更會讓其他業者無法生存下去了。「種花」電信一再強調他們背負著政策任務,以高利潤的市區業務補貼虧本的郊區業務,但這種一直以來,就是各界所詬病的重點,這也就是何以當初要民營化、開放其他業者加入競爭的主要原因,如果還讓他們繼續憑著迴路費惡搞下去,那麼即使政府動用稅收弭平了城鄉差距或南北差距,那麼屆時的貧富差距或知識差距,則是花再多錢也補不回來的。然而,低價開放迴路將會破壞了該公司在童話故事裡蝙蝠的角色,意即想要壟斷時就說自己是國營事業,一切為了全民福祉、增進稅收,想要談權力擴張時就說不能不考慮民營化所帶來的結果。除此之外若再加上,平時以斷話或懈怠服務為權杖,選舉時以遊行或選票壓力做威脅,這樣還有誰動得了他呢?
開放迴路牽涉貧富之間的平衡、公共使用網路的普世權益,以及如何節制民營化過程中的國營怪獸,開放不會導致退步與落後,「種花」電信全體上下宜再思考之。
(作者為大學沒畢業但有電信傳播碩士學位與多年媒體經驗的市井小民)
-------------------------------------------------------
原文:2004.05.03 中國時報
網路降價 無關迴路開放
◎張緒中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4+112004050300187,00.html
針對網友走上街頭抗議中華電信網路太貴以及最近有關中華電信用戶迴路開放的爭議,身為中華電信工會理事長,同時也做為一個奉獻於國家公用事業的員工,觀察這個問題的辯論方式,不禁深有感觸。
用戶迴路的爭議再一次反映這個社會根深蒂固思考傾向。這幾年來,我們太迷信用私領域的手段解決公共需求,因此公用事業保障全體國民基本需求的正當性已逐漸淪喪;只要是私人企業加上自由競爭,就被認為是對的,好的。其後果是,公領域的權威無從重建,讓我們不再共享社會生活;某些基本需求只提供給有錢人獨享,不再是國民普遍權利;而社會對於財團可能透過政商關係以侵吞國產,太缺乏警覺心。最終而言,這些發展對消費者有利嗎?我深深懷疑。
用戶迴路辯論至今夾纏不清,主要是因為公、私概念混淆,論者以私人企業的角度來看中華電信,不了解公用事業的特性與任務。有人指責中華電信是「暴利集團」即為一例。這對於每一分錢都繳交國庫的中華電信而言,實在荒謬。如果其中真有「暴利」,也是取之於人民,用之於人民,全體人民的福利並不因此而減少。但是,同一批人又以用戶迴路是「公共財」的理由,主張低價開放給民間業者。如果中華電信從一條迴路所賺的收入是一千元,國庫的收入就是一千元,將這一條迴路以七十元低價租給特定業者(而且還排除其他業者),無異讓納稅人補貼特定對象九百三十元,可以這樣處理國家資產嗎?這是有利於消費者的事嗎?
關於「公共財」的說法也非常誤導。民國八十五年中華電信公司化之時,政府即以股票作價的方式,將歸屬權給予中華電信公司。不論你喜不喜歡,就法論法,用戶迴路的所有權非常清楚。近日在一場公聽會中,交通部郵電司副司長楊禧東即表明,政府沒有立場強迫中華電信以何種方式開放。如果消費者不希望用戶迴路淪為私人財產,最好的辦法就是阻止政府繼續釋股,讓中華電信維持國營。
消費者真正需要的是更便宜、更快速的網路服務。因此,雖然中華電信ADSL大幅降價三成,工會認為還可以繼續降價!公用事業的目的就是增進公共福祉,中華電信將所賺的錢繳庫是一種方式,降價直接回饋消費者是另一種方式,兩種方式對於中華電信員工而言,都毫無差別。既然如此,為什麼不更積極、快速地反映消費者的需求?
目前真正的問題是降價,與開放迴路無關。由於迴路使用銅纜線,最高速率只有8M,不敷未來所需,開放迴路不會帶來更寬的頻寬;更快連線速度,只有大量投資於光纖網路才行。這正是當初業者的承諾,電信總局之所以發特許執照給這三家、而不是其他家業者,也是相信他們有能力做到。如今這三家業者藉口種種困難,改而要求租用中華電信設備以為替代,那麼從事固網就沒有任何高門檻可言,又憑什麼拿特許執照排除其他業者?既然要談開放,是否該考慮廢除固網執照,開放讓所有業者加入競爭?但站在促進寬頻普及化立場上,以成本價開放用戶迴路,後果十分嚴重,將使得目前老舊的銅纜線更難淘汰,業者更沒有動機去興建新的光纖纜線。
中華電信並非不願開放用戶迴路,而是卡在定價問題。定價之所以不能太低,是因為業者每租到一條迴路,即意味著該迴路的所有用戶都將隨之移轉。問題是業者只會承租市區內高用量、高利潤的迴路,絕不會租梨山或台東的迴路。偏遠地區只有中華電信虧本在做,這是因為中華電信負有政策任務,以高利潤的市區業務補貼虧本的郊區業務之故。這種交叉補貼使政府毋需動用稅收來拉近城鄉差距。然而,低價開放迴路破壞了國營事業交叉補貼的機制,結果是城鄉之間的數位差距拉大,台灣社會將愈趨不平等。
開放迴路牽涉公與私之間的平衡、公共服務的延續以及如何節制私人資本,開放不會自動帶來競爭與進步,社會大眾宜再思考。
(作者為中華電信工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