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2-04 22:12:00威利
大學生:我們要你多付出一點
聯合報社論
對大學生的召喚:服務弱勢,豐富人生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1817103.shtml
教育部最近提出計畫,將發動全國英語、數學相關科系的大專生,幫助低收入戶、原住民、身心障礙、單親及外籍配偶這四類弱勢族群子女,提供免費家教補習,解決越來越嚴重的英、數雙峰現象,縮小教育的貧富與城鄉差距。這套計畫鼓勵大學生協助弱勢者子女提升學業成績,在提供社會公益方面當然深具意義;而更重要的是,讓年輕人深入理解社會現實,體驗生命的存在價值,應是此項工作更深一層的意涵和價值。
一九六一年,美國成立「和平工作團」,鼓勵年輕人前往開發中國家志願服務。當時,甘迺迪總統如此宣告:「和平工作團裡的生活不會輕鬆,但將是豐富且令人滿足的。」四十多年來,已有十七萬美國人在世界各國服務;這群人經歷一段難忘的人生行旅,回到美國有不少人成就卓越,出過十五位大使,曾經擔任美國在台協會處長的薄瑞光也是其中一位。日本後來建立了同樣構想的海外協力隊。我國近年來也有類似作為,例如服外交替代役的連加恩就是一例,他前往布吉納法索從事醫療服務,並以電子郵件號召全世界捐贈救援物資,贏得友邦人民衷心的感謝以及對台灣的好感。
人道、無私與奉獻,使這些海外服務工作具有崇高的道德意義。眼光放回國內,我們不也需要年輕人為弱勢族群投身服務,進入最貧窮的家庭,為欠缺資源、生活困窘的青少年帶去改變生命的契機?台灣在教育方面的城鄉差距問題,受到社會注意已久,卻始終沒有具體的改進方案。英語與數學是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石,但近年來已出現明顯的雙峰現象,好的越好,差的越差。教育部委託學者研究發現,雙峰現象明顯反映了城鄉差距。而即使台北市也出現中心與邊陲區的差距,甚至同一班都出現雙峰現象,反映的則是家長財富、教育背景對下一代學習成績的影響。
家境寬裕的學生有機會補習、請家教,弱勢者子女原來的學習資源就差;如果學習成績差距越拉越大,可能終致失去信心,放棄追趕機會。若能由教育部編列預算,補助大學生每小時兩百元鐘點費,使弱勢者子女得以接受免費家教,成績有補救機會,信心得到提升,產生正面積極的人生觀,這可能正是改變孩子一生的機會。
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本來是教育的基本原則,也是促進社會公平的有效手段。若放任雙峰現象持續惡化,許多弱勢家庭的孩子,還在國中、小學階段,就幾已斷定人生的機會有限,心中可能有相對被剝奪感,也加深了社會上階級對立的衝突因素。共同將每一個孩子帶上來,無論貧富,都能受到社會的關懷,才能建立一個安定的社會。
對於參與家教服務的大學生而言,這樣的獻身服務,從中獲得的當然不只是區區兩百元鐘點費;其實,為弱勢者服務所得到的人生經驗,才更讓人珍惜。現代大學生予人刻板印象,似乎經不起挫折,是一碰就傷的「草莓族」,或者是一群留連網路虛擬世界、卻對真實人生感覺疏離的無根青年。服務,讓年輕人重新和社會產生聯結,是人與人真實的交流,「施比受更有福」也可讓年輕人得到自己存在的意義與啟示。
教育部提供弱勢者子女家教的計畫值得肯定,弱勢者子女得以在人生起跑線上取得較平等地位,參與的大學生因服務而提升人生視野,更可促進一個人人有公平發展機會的社會。美國和平工作團有一句標語:「生活正在召喚,你要走多遠?」台灣年輕人已走向地球村落的西非、中美洲,而心理的距離往往比地理的距離更遠,如今召喚已響起,期望一批批大學生走向台灣貧窮的暗角,為我們的弱勢同胞服務,為自己開創豐富的人生。
【2004/02/01 聯合報】 @ http://udn.com
對大學生的召喚:服務弱勢,豐富人生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1817103.shtml
教育部最近提出計畫,將發動全國英語、數學相關科系的大專生,幫助低收入戶、原住民、身心障礙、單親及外籍配偶這四類弱勢族群子女,提供免費家教補習,解決越來越嚴重的英、數雙峰現象,縮小教育的貧富與城鄉差距。這套計畫鼓勵大學生協助弱勢者子女提升學業成績,在提供社會公益方面當然深具意義;而更重要的是,讓年輕人深入理解社會現實,體驗生命的存在價值,應是此項工作更深一層的意涵和價值。
一九六一年,美國成立「和平工作團」,鼓勵年輕人前往開發中國家志願服務。當時,甘迺迪總統如此宣告:「和平工作團裡的生活不會輕鬆,但將是豐富且令人滿足的。」四十多年來,已有十七萬美國人在世界各國服務;這群人經歷一段難忘的人生行旅,回到美國有不少人成就卓越,出過十五位大使,曾經擔任美國在台協會處長的薄瑞光也是其中一位。日本後來建立了同樣構想的海外協力隊。我國近年來也有類似作為,例如服外交替代役的連加恩就是一例,他前往布吉納法索從事醫療服務,並以電子郵件號召全世界捐贈救援物資,贏得友邦人民衷心的感謝以及對台灣的好感。
人道、無私與奉獻,使這些海外服務工作具有崇高的道德意義。眼光放回國內,我們不也需要年輕人為弱勢族群投身服務,進入最貧窮的家庭,為欠缺資源、生活困窘的青少年帶去改變生命的契機?台灣在教育方面的城鄉差距問題,受到社會注意已久,卻始終沒有具體的改進方案。英語與數學是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石,但近年來已出現明顯的雙峰現象,好的越好,差的越差。教育部委託學者研究發現,雙峰現象明顯反映了城鄉差距。而即使台北市也出現中心與邊陲區的差距,甚至同一班都出現雙峰現象,反映的則是家長財富、教育背景對下一代學習成績的影響。
家境寬裕的學生有機會補習、請家教,弱勢者子女原來的學習資源就差;如果學習成績差距越拉越大,可能終致失去信心,放棄追趕機會。若能由教育部編列預算,補助大學生每小時兩百元鐘點費,使弱勢者子女得以接受免費家教,成績有補救機會,信心得到提升,產生正面積極的人生觀,這可能正是改變孩子一生的機會。
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本來是教育的基本原則,也是促進社會公平的有效手段。若放任雙峰現象持續惡化,許多弱勢家庭的孩子,還在國中、小學階段,就幾已斷定人生的機會有限,心中可能有相對被剝奪感,也加深了社會上階級對立的衝突因素。共同將每一個孩子帶上來,無論貧富,都能受到社會的關懷,才能建立一個安定的社會。
對於參與家教服務的大學生而言,這樣的獻身服務,從中獲得的當然不只是區區兩百元鐘點費;其實,為弱勢者服務所得到的人生經驗,才更讓人珍惜。現代大學生予人刻板印象,似乎經不起挫折,是一碰就傷的「草莓族」,或者是一群留連網路虛擬世界、卻對真實人生感覺疏離的無根青年。服務,讓年輕人重新和社會產生聯結,是人與人真實的交流,「施比受更有福」也可讓年輕人得到自己存在的意義與啟示。
教育部提供弱勢者子女家教的計畫值得肯定,弱勢者子女得以在人生起跑線上取得較平等地位,參與的大學生因服務而提升人生視野,更可促進一個人人有公平發展機會的社會。美國和平工作團有一句標語:「生活正在召喚,你要走多遠?」台灣年輕人已走向地球村落的西非、中美洲,而心理的距離往往比地理的距離更遠,如今召喚已響起,期望一批批大學生走向台灣貧窮的暗角,為我們的弱勢同胞服務,為自己開創豐富的人生。
【2004/02/01 聯合報】 @ http://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