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1-31 14:07:29石牧民

論文試看版(三)第二章小引

明思宗崇楨十五年(西元1642年)十一月初十日,祁彪佳結束了起自崇楨八年(西元1635年)罷官卜居的生活,啟程前往北京 。距離他含笑坐化於池水的福王弘光元年(西元1645年)閏六月初六日,已不及三年。

是年四月起,開封遭受了李自成連陷陳州、歸德、含山、和州之後長達數月的包圍,張獻忠攻陷廬洲;而十一月初七日,自萬曆四十六年(西元1618年)即不斷寇邊 的後金再次由牆子嶺入塞,北京於十一月初九日戒嚴 。明帝國的北方在流寇肆虐經年之後,又遭遇異族的大規模劫掠 ;道路交通如肝腸之寸斷,明帝國無力再維持自己的完整性。它只剩餘一些未被佔領的州縣,散落於已不全為它所有的遼闊焦土之上;祁彪佳於是年九月已起復召掌河南道,因為兵警兼天接地之四蔓,遲至十一月初四日方才聞命 。倉卒中,祁彪佳只得挪用三女兒不久以前才收到的聘金充作旅費 ,隨即兼程北向赴命。

然而,在那個時候,北邊,是眾人逃離的所在,而不是奔赴的目的地;在那個時候,沒有人向北邊去行 。

沿途中,祁彪佳遭遇的,只有自北邊奔逃南下的難民、於途中聽聞北方情勢而放棄旅行調頭的商賈,以及途中所遇力勸他轉向的友人。縱使北向之心堅定,祁彪佳畢竟不是全無疑慮,因為路阻躊躇於沭陽與王家營之間。然而,祁彪佳也畢竟還是執意闖蕩,換著戎裝的祁彪佳 ,於閏十一月十一日起行,欲意一鼓作氣直抵北京。

戎裝的祁彪佳馳騁不數日,他遇見了居官北京時的摯友,前章所見的王鐸。王鐸,一如絕大多數躲避兵禍的難民,朝南方而行;北方已經殘破,實已不宜人居,於是他決意舉家遷往浙東居住避禍 。這也許不會是祁彪佳此次的壯行或者一生逆旅中,最具戲劇性的交會。然而,在因為戰亂而荒蕪的曠野中別過以後,為了生存,王鐸南向而去;而祁彪佳,則不啻奔赴他的死亡之起點。

連日的驅馳,都行在荒涼殘破之中。愈是接近帝都,所見愈是死蔭 。當祁彪佳踏進天子腳下的「首善之區」,等待他的除了焦土、廢墟,也就只剩有若驚弓之鳥的居民。祁彪佳看見的是他們一一膽怯地爬上殘破的屋頂,驚惶地觀望他、他得隨從,以及他們所攜帶的兵器的逼近。及至知曉祁彪佳的身分,恐懼方才化成喜出望外的驚詫… 。

明思宗崇楨十五年(西元1642年)十二月四日,北京的對外交通與通信中斷月餘 ,祁彪佳在眾人一致的詫異之中,進入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