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22 18:17:25leo

等不到他 就領一個來養

等不到他 就領一個來養

血緣關係固然是親子之間最重要的脈絡,但是如果透過我們滿滿的愛,讓一個被棄養的孩子重新獲得新生,那跟自己孕育新生命的意義是完全一樣的。

在結婚十週年的時候,我們決定領養一個孩子。

由於結婚得早,生孩子一直不在我們的生活規劃內。邁入三十歲之後,開始認真考慮起當爸媽這件事。先是調整體質吃中藥,但是依舊等不到盼望中的送子鳥;也有人推薦試管嬰兒跟人工受孕,但是看到那種為了求醫打針的艱辛過程,我們都不願意讓對方承擔那樣的壓力。於是,領養的念頭開始浮現。

心理建設

繁複過程 好比懷胎10月

曾經以為領養就是挑小孩、帶回家、報戶口三步驟而已,直到和兒童福利聯盟的社工人員接觸,才赫然發現領養的過程是超乎多數人想像的複雜冗長:第一步:是報名交資料,別以為是像去醫院掛號一樣填填姓名地址電話就了事,那些資料包括健康檢查報告、財力、學歷證明、還要申請代表身家清白的良民證,確定你能提供孩子一個穩定成熟的成長環境。

第二步:是團體會談課程,和其他登記領養的父母一起跟社工人員討論嬰幼兒身心發展、領養過程的認知調整和心理建設。

剛開始時有些不解,多少夫妻就是很自然的懷孕生子當爸媽,哪有人做這麼多功課?是不是被棄養的孩子太可憐,所以領養父母必須更成熟?其實是因為領養是一種選擇,我們可以選擇當消遙的頂客族、也可以選擇照顧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這讓我們重新思考對領養的承諾,而不只是被「我要當爸媽了」或是「應該要有個小孩」的盲目憧憬牽著走。

第三步:接下來社工老師還會跟我們進行訪談,了解我們的婚姻關係、領養認知,確定孩子可以有個完全接受他、衷心期待他的家庭。通過領養資格審查之後,才會進到第二階段:找尋適合的小孩、相處、試養期的過程。

這些程序可能比懷胎十月更久,卻讓我們對領養的選擇更堅定、也更有勇氣。血緣關係固然是親子之間最重要的脈絡,但是如果透過我們滿滿的愛,讓一個被棄養的孩子重新獲得新生,那跟自己孕育新生命的意義是完全一樣的。

過去的我們曾經因為生育壓力而感到「行到水窮處」的窒悶難捱,但是現在的我們已經可以用「坐看雲起時」的清朗自在,等待一個孩子的到來。
領養程序

要如何成為領養父母?

建議想領養的父母最好透過社會福利機構,一來可以避免買賣兒童的糾紛,二來可以透過領養座談課程有更成熟的心理準備。

提供領養(或稱為收養)服務的社福機構包括各地的兒童福利聯盟以及家庭扶助中心等,領養的程序包括:1.報名登錄並參加領養說明會2.參加領養父母準備團體:大約四次課程,夫妻都要出席3.夫妻會談跟家庭訪視:由社工老師面談,大約四到五次4.領養人資格審查:審查通過後就成為領養父母候選人5.媒親配對:根據領養父母對小孩年齡、性別的期待,從各地社福機構可被領養的資料中找尋適合的孩子6.漸進式及試養期:開始接觸孩子並逐步增加相處時間,相處狀況好就可以申請進入六個月的試養期7.提出領養申請:向法院提出領養申請,社福機構會協助辦理跟提供資料8.法院裁定收養:領養父母正式擁有孩子的監護權,也可以為孩子報戶口了。

面對的功課

不隱瞞領養真相

當孩子有一天突然發現他不是你親生的,你該怎麼辦?這不是八點檔連續劇的情節,是每一對領養父母都要面對的難關。

它可以說是領養親子關係中的不定時炸彈,但是沒有人可以躲開,也是所有領養父母都要學習的功課。

誠實面對永遠是最好的對策:領養是無法隱瞞的事實,戶籍謄本上會清楚地記載孩子的領養日期,而血型不符、長相不同、親友不小心說溜嘴都可能破功。

當孩子問:「我是不是你生的?」有些父母會否認到底,但是孩子會一直問到你無法招架;有些父母會撒謊應付,但是不斷的說謊這只會讓孩子在知道事實時更無法承受。

誠實為上策,是領養父母要謹記在心的原則。

不同階段用不同的方法告訴孩子:對四、五歲的孩子來說,「領養」這名詞對他們太過艱深,也許不需否認也不用正面回答,只要告訴他們「每個人都有親生的爸爸媽媽」就行。等到孩子更大了、能理解的事情也更多了,再慢慢告訴他們「領養」跟「親生」的不同。

不要否定孩子的身世跟原生家庭:不管孩子是一出生就被丟棄在醫院或是路邊,或是原生家庭無力負擔而選擇讓給別人領養,領養父母都不能說「因為生你的爸爸媽媽不要你了」,這不會讓孩子斷了尋根的念頭,反而傷了孩子的自尊。
告訴孩子,生他的爸爸媽媽很愛他,但因為沒辦法養育他,所以把他讓給可以養育他、也一樣愛他的這個家庭,讓孩子不會帶有自卑或是憤怒的情緒。

對孩子的愛是親子關係最重要的連結:很多領養父母會擔心一旦孩子知道自己是被領養的,就等於宣告親子關係破裂,其實孩子是聰明的,只要你是真心的疼愛他、照顧他,孩子絕對知道誰跟他最親密、誰對他最重要。

與其成天想著怎麼樣防範孩子知道領養的真相,不如真正用心給孩子源源不絕的愛,填補孩子生命中出現過的斷痕,未來的日子走起來才會一路風和日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