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30 12:10:28阿端

艋舺趴趴走



2013、04、26

第一次去艋舺,是二十三歲那年,因需一輛腳踏車代步,又阮囊羞澀,經人指點到艋舺的賊仔市買了一輛二手車。那時,我在石牌上班,下班後就騎著腳踏車晃悠過文林橋到士林夜市。

可是沒多久,停在樓梯口的腳踏車不翼而飛,我對艋舺的記憶似乎也跟著不見了。



直到捷運板橋線通車,建成地政事務所從西寧南路搬到捷運龍山站,我才有機會再踏入艋舺,距離我第一次去艋舺已是二十多年之後。

艋舺,台北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因此保留了不少古的東西,我們跟隨在地人劉進興老師首先來到了大理街的糖蔀。萬華糖廍藏身於萬華的住宅區內,原是日本會所經營的台北製糖所,自西元1908年開始運轉,於1942年停產止,是台灣最早關閉的新式糖廠。

外國人重視古蹟,台灣人卻欲除之而後快,怪哉?莫非我們要成為沒有記憶的人?然後為了懷古花大錢去看別人的舊城或古鎮?



曾經這個糖廠也差點被拆掉了,幸經社區居民抗爭奔走,才保留了下來。我們四年級生,從南到北,都有趁糖廠小火車慢吞吞經從面前經過時,猛力從小火車上偷偷抽下甘蔗的記憶,劉老師也有,他說艋舺以前台糖的鐵軌有鋪設到此。我看過一本書,書上說日本人在台灣鋪設的大小鐵軌,可以環繞台灣七周。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關於大理街的台博物館,請看:http://wind989.pixnet.net/blog/post/27556950-%5B%E5%8F%B0%E5%8C%97%5D%E8%90%AC%E8%8F%AF%E7%B3%96%E5%BB%8D%E6%96%87%E5%8C%96%E5%9C%92%E5%8D%80%E3%80%82%E6%B2%89%E6%BE%B1%E7%99%BE%E5%B9%B4%E7%9A%84%E7%94%9C%E5%91%B3%E8%88%87











隨後我們又跟著劉老師穿過幾條在地人才找得到的巷子,建物新舊雜陳,讓人彷彿在不同的時空穿越來去。劉老師的童年歲月就在窄巷光影的變化中悄悄逝去了。



啊!這裡就是因電影艋舺聲名大噪的剝皮寮了。



每個屋子裡都有著不一樣的故事



紅磚、拱門讓人發思古之幽情







劉老師本身也是作家,正在為艋舺寫一本書。老一輩的艋舺人說,萬華不等於艋舺。



這兩位是我的四十年老友





劉老師以前就讀的老松國小,其中一棟教室歷史很悠久。老松國小最興盛時有學生一萬多人。



劉老師在這裡也遺落了滿框記憶。穿黑衣的是作家楊索。



最後來到華西街觀光夜市前



天氣有些熱,在阿猜嬤這裡吃碗花生湯再解散。



等花生湯的時間或吃完後,記得眼睛往上瞧,這一排紅磚屋也是歷史建物。而阿猜嬤的後生就是萬華的文史工作者,關於艋舺的故事,他知道的可能與劉老師一 樣多,或者更多。




上一篇:宜蘭綠色博展會

下一篇:九寮溪瀑布

荷塘詩韻 二 2015-05-30 14:09:02

很棒的探索,有人導覽會更深入。剝皮寮我去過兩三次。

不知有糖廠。

版主回應
我也不知道有糖廠。

你去得比我多,我這是第一次來到剝皮寮。
2015-05-31 21: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