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與梅山公園現代文學步道
梅山現代文學步道揭碑之後,我就一直想回鄉去看看。元旦期間,終於回家,終於來到充滿童年回憶的梅山公園。
山上的童年
最期待的是春節那一天
可以到街上遊玩
先到梅山公園繞一圈⋯⋯
聞聞梅花香
飲一杯半熱的梅茶
向籠子裏的孔雀與猴子說
好久不見,好嗎?
衣襟沾著花香
轉往街上去
看看平時租不起的漫畫書
買不起的糖果
含著
踩著夕陽餘暉回家
完成
每年ㄧ度的過年儀式
在高中以前,我的生活十分閉塞,除了上課所讀的書,沒有看過什麼課外書,也沒有報紙,最大的樂趣是累積數日的零用錢去租一本漫畫書或<王子>。那時,我最喜歡的漫畫書是陳定國的古裝漫畫,劉興欽的漫畫書大嬸婆、機器人等,我不但沒讀過,也不知道有劉興欽這個人。
我當然也不知諸葛四郎與葉宏甲。
這樣的我,高中後竟然愛上了文學,且至今樂此不疲,實在有些不可思議。
知道梅山公園將有一個現代文學步道,我便欣喜盼望著。選在梅花開放的季節,來賞詩賞花,似乎更有一份詩意。
梅山公園現代文學步道共選錄20位嘉義籍的作家的作品,梅山人也有四位作家的作品入列。最早的是日據時代的作家張文環,自從知道張文環是梅山人後,我便詳讀他的作品。他的作品幾乎都以梅山作為故事發生的背景,雖然與他相隔兩個世代,但小時候的生活與故事中的人物有許多雷同。
享譽文壇真正踩踏泥土的農民與環保作家吳晟先生,大家都以為他是彰化溪州人,也是也不是,他可是梅山大草埔出生的,只是年幼時便舉家遷移至彰化溪州去。吳晟老師曾說,他從小就聽他母親說著大草埔、大草埔,心裡對出生的地方有些好奇,但因教書、農作、環保抗爭充滿他的生活,於是尋根之旅一再延宕。去年七月他終於回到他的出生地梅山。
第三位是王瓊玲,中正大學中文系教授,原致力於古典文學研究,約七八年前開始寫作小說,第一部作品"美人尖"即打響了名號,後來又陸續出版了"花姑娘與駝背漢"、"人間小小說"與"ㄧ夜新娘",深受肯定,並被改編成豫劇,在台灣與大陸都有演出。
第四位是醫師作家鯨向海。我對他了解不多。
梅山公園有三個入口,一是停車場旁邊,一是大門口,一是北邊的入口,每個入口沿路皆有詩碑。其餘的詩碑散置在梅花林中,我一邊賞花,一邊讀詩。
天洛的"梅樹"一詩,寫出了他的心聲,也多少映照我的的心情。
在這個現代文學步道的詩人作家中,我還認識三位,一是我的學長渡也先生,我進入嘉義高工就讀那一年,學長已畢業了。那時他就讀文化大學,在文壇已頗有詩名,可是學妹向他邀稿二話不說馬上答應。學長十分念舊,從國小、國中、高中.....每個教過他的師長至今皆有聯絡,這實在太讓我驚奇兼感動了;他也熱心提點有意文學的後輩。這些年來努力創作,從不間斷。他為梅山寫的"太和茶",詩碑在那棵令人矚目的楓香下方。
林錫嘉先生也是我的學長呢?只是我跟他年紀相差十多歲 ,一開始就稱他為林老師。他是我在汐止時認識的,有一段時間,我在汐止組了個讀書會,讀書會讀了一陣子書後,想說不如也來寫寫看。請來林老師指導,哪知同學心靈脆弱,老師指導時不免有批評,就這樣人員越來越少,最後連讀書會也陣亡。
所以說,寫作真的不易,要耐得住寂寞,要經得起檢視與批評,要.....我對寫作的人不禁更加敬重。
那天我是從停車場那邊進入,循著步道繞到山頂再走下來到北邊去,最後從大門出去。
渡也先生的詩"太和茶"。渡也先生的詩簡白易懂卻韻味無窮。誰說好詩一定艱澀難懂呢?渡也先生的詩廣泛被收錄國中、高中課本中,各地文學步道、公車、文化中心也常見到他的詩作。
雖然很出名,但沒有一點架子。
如果你是從大門入內,首先映入的詩碑是林央敏先生的"毋通嫌台灣",這首詩譜曲之後唱遍海內外,很少人不知。林央敏先生也成名甚早,當我還沉醉在國民黨編織的謊言時,他已開始覺醒,早期由前衛出版的書已非常有台灣意識,如果他不要挑戰當權者的神經,並繼續以華文寫作,想必早已名利雙收。可是他偏愛走寂寞的路,堅持台文創作,竟也走出一片湛藍的天空。坦白說,我曾認真想要讀他的台文大作"菩提相思經",但是閱讀速度比一般的華文小說多花三倍的時間,最後也虎頭蛇尾收場。頗有愧對大師之感。
閱讀尚且如此,何況寫呢?站在詩碑前,我忍不住哼起這首歌,並向這位認識四十年的老朋友致敬。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