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03 00:25:54阿端

浮光掠影 義大利〈九〉~浪漫水都 威尼斯



2012、05、08

威尼斯如一首優美的曲子 ,悠揚婉轉的隨著風輕輕飄揚,然後蕩漾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

從來沒有一個城市如此獨特,如此與眾不同。沒有寬廣的馬路,沒有橫衝直撞的汽、機車,沒有震耳的喇叭聲.....118 個小島宛如一串散落在地中海的明珠,以大大小小的運河,以形形色色的船隻,以四百多座橋梁,交織成水都迷離奇幻的身影。

上午,我們乘坐巴士從陸地沿著長約兩哩半的堤壩,漸漸進入了水鄉,迎面而來的堤壩兩側都是沼澤地,上面飄浮著綠色浮萍,再往前則是寬闊的水面,上有一根根黑色木樁,那些木樁有類似航道的作用,避免來來往往的船隻不慎碰撞。堤壩上除了公路,還有鐵路及自來水管。



相傳西元五世紀時,羅馬帝國淪陷,威尼斯人的祖先逃難至此沼澤地棲身。由於四周都是水,缺乏土地,早期威尼斯人的家為「樹枝編成的茅屋,一半建在陸地,另一半建在水面,靠木樁支撐著,如水鳥之巢穴。」長期生活於水邊,漸漸了解海潮的秘密,威尼斯人憑著精湛的海洋智識,成為擅長海上運輸與貿易的民族。

在歐洲黑暗時期,威尼斯不但未受影響,反而因其優越地理位置,貿易範圍更形擴張,尤其1271年,馬可孛羅發現了東印度航線,威尼斯從此成為東西方的貿易中心。十一世紀末期,更作為十字軍東征的基地,陸陸續續打敗了諸多敵人,成為當時地中海領導者。14世紀時,威尼斯成為歐洲最富有的城市,及最大的貿易中心。

經濟的發展,讓威尼斯人有錢慢慢建設了這個水上城市。城市日漸有了規模,市民需要一個守護神,乃選擇了聖徒聖馬可〈San   Marco〉,並偷偷從埃及把聖馬可的屍體運回來,繼而興建了聖馬可廣場及大教堂。

抵達停車場後,我們來到了碼頭邊。碼頭上人山人海,好不容易才找到我們的當地導遊。她是台灣彰化人,十二年前負笈異鄉,如今在他鄉奮鬥前程。她簡單的介紹了威尼斯,及威尼斯現今的產業概況;威尼斯ㄧ日日興盛,人口不斷增加,老城逐漸雍塞,再也無法容納工業生產,於是將老城內的工廠遷移到鄰近小島,集中管理。她說,姆拉諾島就是水晶工廠的生產基地。

今天,我們的第一站即是去姆拉諾島。

↑威尼斯碼頭,準備上船去姆拉諾島。〈團友明修提供〉

姆拉諾島的碼頭↑

經過大約二十分鐘的航程,我們到達了姆拉諾島。下船後立刻前往參觀水晶冶煉情形,再參觀作品展示,真是琳瑯滿目,繽紛耀眼,可惜不准拍照。價位偏高,我們這團只有楊先生夫婦買了一對水晶杯,說是要給兒子與媳婦做為結婚禮物。

姆拉諾島是水晶工廠集中地,沿著運河邊的商店販賣各式各樣的水晶製品。↑



水晶冶煉情形。好像是我們的琉璃?

看完水晶,我們回到威尼斯來。

↑岸邊的聖喬治馬喬雷教堂,真是漂亮。出自大師帕拉底奧〈Andrea  Palladio〉之手,是一種混合了拜占庭圓頂、伊斯蘭及哥德式風格的建築。

威尼斯最主要交通主幹是大運河,彎彎曲曲呈S形,起點羅馬廣場,在瑞奧圖橋附近做個大轉彎,於聖馬可廣場前注入地中海。大運河穿越全市,把威尼斯島分為兩個部份,上有三座大橋連接兩岸,在車站前面的叫做斯卡爾基橋,在運河中央的叫做利雅德橋,另外一座木橋,叫做學院橋。

大運河河面寬闊,交通十分繁忙,兩岸宅第連雲,水榭相接,至少有二百座以上的哥德式或文藝復興式的宮殿、教堂或博物館,以及貴族的住宅。這些精美別緻的大理石建築物,美麗非凡,大都建於14~18世紀。配著一些紅磚古宅,在陽光下,顯得特別潔白閃亮。



一樣約二十分鐘的航程,我們抵達了羅馬廣場。每個進入威尼斯的人都會先來到羅馬廣場,然後搭乘水上巴士,或穿越小巷到聖馬可廣場去。

街頭藝人載著面具,讓人想起威尼斯的嘉年華會↑



當走過羅馬廣場,即已穿越無數小運河,小運河就像我們的馬路,隨處可見的乘船處,猶如我們的公車站牌。



貢多拉停泊處,船夫頻頻呼喊「貢多啦,貢多啦」招攬遊客。



路上經過雷利歐專賣店,聽說這裡雷利歐的價錢,幾乎只有台灣的一半,忍不住進去瘋狂採購一番。



雷利歐



我和瑞緞買了這麼多雷利歐↓

到達聖馬可廣場,導遊用不到三分鐘的時間快速介紹了聖馬可廣場,然後跟我們說再見,因她的下一團已到了。領隊說,現在威尼斯非常欠缺華語導遊,她因此應接不暇。


聖馬可廣場↑ 

鐘塔是進入聖馬可廣場的入口之ㄧ。上面的時鐘原是為航海所需而設計的。塔上的神龕置有聖母與聖嬰,每年聖母升天日那個禮拜,會有東方三賢人由側門出來向聖母膜拜;頂端則有兩尊摩爾人銅雕,專司敲鐘報時。  

我們先去搭乘貢多拉,下午再回頭慢慢逛聖馬可廣場。

我覺得威尼斯的風情,浪漫與唯一,在此展露無遺。小小的水巷四通八達,一艘艘貢拉多穿梭在拱橋水渠,古厝巷弄之間,交錯而過的貢多拉,時有歌手演唱,輕快高亢的樂音隨著風,隨著水波盪漾過來,「散塔露其亞」這首義大利民謠,掀起了那遙遠又清晰的記憶。



↑團友明修提供↓

↑〈團友明修提供〉

橋上的遊人也感染了我們的歡樂,熱情的揮手。

船緩緩的從利雅德〈Ponte  di  Rialto 〉橋下通過。利雅德橋是現今威尼斯最著名的橋,兩邊共有十二個拱門,中間一個大拱頂,上有拱頂。兩邊的人行道,上有欄杆,方便行人憑欄眺望。兩岸建築古老,有拜占庭式的、文藝復興式的,顯得古色古香。 

貢多拉慢慢划到大運河上〈團友明修提供〉↑




大運河來來往往船隻甚多,貢多拉沿著右邊划行。



天光雲影,斑燦交錯,說不盡的水都風情。人生幾回,能有這樣浪漫的心靈感受。
 

繞了一圈,我們的貢多拉遊程結束了。領隊帶我們去吃午餐,今天的午餐是墨魚麵,真的有夠黑,每個人的嘴巴都黑了一圈,模樣甚是好笑。



午餐後,是我們的自由活動時間。我們隨意在小巷中穿梭來去。 

  





過橋,在橋上欣賞運河風光。大街小巷中,古老教堂甚多,有些可自由參觀,有些要買門票,方可進入。







飲料攤上的小女孩,好可愛,一點都不怕生




最後,我們又回到聖馬可廣場來。聖馬可廣場是威尼斯的精華所在,由一整片建築群所組成,包括教堂、鐘樓、總督宮、新舊檢察官邸、柯雷博物館等,其中最受注目的是聖馬可大教堂。 

聖馬可大教堂始建於829年,但於967年一場大火中燒毀了大半,重建工程於1094年開始進行,直至1850年才真正完成。融合了哥德式的尖塔、摩爾式的圓頂、羅馬式的圓拱、拜占庭式的組柱與精巧裝飾,各盡其精緻與巧妙,直達盡善盡美的境界。 


當下午時分,陽光漸漸偏移,照射在教堂正面時,正立面上的馬賽克鑲嵌畫閃閃發光。

教堂正門,許多人排隊等候進入。

正門上方拱門雕飾的宗教畫,這些畫用馬賽克鑲嵌而成,精緻華麗;描述的是聖馬可的屍體運抵聖馬可大教堂的情形。








↑聖馬可、聖馬可之獅↓





這四隻銅馬,來歷不小,是西元前的希臘雕塑,十字軍第四次東征時,從君士坦丁堡帶回來的戰利品。1797年曾被拿破崙搶去法國,19世紀又送回了威尼斯。經過了2300多年的歲月,馬兒依然活躍如生。


廣場上的磚造鐘樓是威尼斯的地標。1173年建成的原始鐘樓因過重過高,曾崩塌;在加強地基後,鐘塔於1912年再度立起,幾乎與原塔一模一樣。


廣場兩側如今都是高級商店,販賣各種紀念品、手飾珠寶、皮件等等,還有高級服飾店、餐廳和咖啡座等。 咖啡香與音樂聲流洩,自古以來,這裡就是文人墨客流連忘返的地方,拜倫、海明威等對此處的風情讚頌不已,因而廣場邊的咖啡館成為威尼斯的社交中心,更是觀光客必到訪之地。


花神咖啡館,據說海明威、拜倫曾在此地品嘗過咖啡。



總督宮是威尼斯共和國時期的最高行政中心。平頂,有無數的尖型雉堞,四角還有鐘塔,造型精緻典雅。上層的整個牆面用玫瑰紅大理石,襯以白色大理石砌成圖案;中間的大理石石柱,每個環節都是精雕細琢;下層用哥德式尖拱,型式及節奏與中層既變化但又和諧,將建築美學發揮到極致。





總督宮之另一名勝即是嘆息橋。為橫跨在總督宮和監獄間的一座大理石橋,橋的兩面密不透風,幽暗漆黑。因一邊是監牢,一邊是法院,囚犯提解時經過此橋,發出聲聲嘆息,拜倫乃稱之為嘆息橋。

至此,我們的水鄉之旅已漸漸進入尾聲。依依不捨沿著來時路返回羅馬廣場,返回今晚的住宿地。

 

參考資料:義大利經典之旅、伴您遊覽義大利 

玥裳 2012-08-02 01:24:35

令人懷念的威尼斯~
雨中的蜜月之旅
謝謝你的分享

版主回應
在水都蜜月旅行,一定很浪漫
我很羨慕呢!
2012-08-13 14:10:17
美雲 2012-07-11 08:54:01

浪漫多情的水都好令人嚮往哦!
可是想想當初在那裡建城真不容易
那裡的水道都算是海水嗎
農作物都要進口囉

版主回應
沒錯~
大大小小的運河都是海水
農產品全部進口,所以物價特別高~
2012-07-24 18:57:33
chun-li (莉) 2012-07-10 23:13:20

好美喔~
美麗的威尼斯水都漸漸沉下確實讓人憂心...

版主回應
所以趕快去看看啊
全球獨一無二的城市
2012-07-10 23: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