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5-19 18:34:01門卡羅蒂夫人
荳荳妹與美學大師蔣勳老師
台灣應用材料公司舉辦2007年文藝季
5/12下午2:00~5:00於交通大學電子資訊大樓國際會議廳由美學大師蔣勳老師暢談文藝復興時期巨擘米開朗基羅,主題是「囚--人是自己肉體的奴隸」
這是荳荳妹第一次聽美學大師演講,她全神貫注聽完三個小時的演講,對於米開朗基羅後期的作品「囚」更是深受感動,熱淚盈眶。
荳荳妹於演講結束後與大師合影,她說:「那時,好想當面告訴老師,對於米開朗基羅晚期的作品真是講得太好了,可是我太害羞了,不好意思說出口。」
5/12下午2:00~5:00於交通大學電子資訊大樓國際會議廳由美學大師蔣勳老師暢談文藝復興時期巨擘米開朗基羅,主題是「囚--人是自己肉體的奴隸」
這是荳荳妹第一次聽美學大師演講,她全神貫注聽完三個小時的演講,對於米開朗基羅後期的作品「囚」更是深受感動,熱淚盈眶。
荳荳妹於演講結束後與大師合影,她說:「那時,好想當面告訴老師,對於米開朗基羅晚期的作品真是講得太好了,可是我太害羞了,不好意思說出口。」
1501~1504年米開朗基羅創作了《大衛王》高410公分,達到了完美無缺的境界的成功,是雕塑史上最傑出的作品之一,也使米開朗基羅成為當時最偉大的雕塑家。
作品取材於《舊約》中的神話故事。古代以色列的大衛王,少年時曾是牧童。有一次他到前線給與敵人作戰的哥哥們送飯,遇到兇悍的敵方巨人哥利亞正在逞兇,在危急的時刻,大衛用甩石機殺死了哥利亞。
米開朗基羅把大衛塑成一位健壯的青年,表情剛毅,目光炯炯有神,微低著頭,側目怒視前方,左手握著搭在肩頭的“甩石帶”,似乎隨時準備給敵人以致命的打擊。
作品取材於《舊約》中的神話故事。古代以色列的大衛王,少年時曾是牧童。有一次他到前線給與敵人作戰的哥哥們送飯,遇到兇悍的敵方巨人哥利亞正在逞兇,在危急的時刻,大衛用甩石機殺死了哥利亞。
米開朗基羅把大衛塑成一位健壯的青年,表情剛毅,目光炯炯有神,微低著頭,側目怒視前方,左手握著搭在肩頭的“甩石帶”,似乎隨時準備給敵人以致命的打擊。
蔣勳曾在他的書裡寫下這樣的句子:
『米蘭的斯佛沙古堡有米開朗基羅最後一件「聖殤」,他在臨終前幾日還在雕刻的作品。古堡裏沒有人,我獨自坐在「聖殤」前... 我好像聽到聲音,鐵的鑿刀敲打在岩石上的聲音,石片碎裂的聲音,一個男人喘息的聲音……
那麼真實作品呼吸的聲音...三十年後,那呼吸的聲音還在,更清晰,也更具體。
我去了美術學院,看到許多遊客擁擠在俊美非凡的「大衛」四周,我想避開人潮,就獨自坐在一角,凝視米開朗基羅中年以後四件命名為「囚」的作品。
那呼吸的聲音又響了起來,粗重的、壓抑的,努力存活在劇痛與狂喜中的呼吸的聲音。
看過多少次圖片都沒有的感覺,剎那之間,那呼吸的聲音使你震動起來。
我流淚了嗎?一個老年人,忽然遞過手帕,拍拍我的肩膀,微笑著跟我說:我二十五歲的時候,也在這裏哭過!』
現存翡冷翠學術院美術館的四件「囚」,開啓米開朗基羅在步入四十五歲中年後創作上的巨大革命,他把雕刻帶入全新的領域。
這四件作品一直留在米氏身邊,沒有出售,也沒有展示,一直到他八十九歲去世,作品上每一處斑剝,每一處凹凸,每一處刀斧,記錄了長達四十餘年持續不斷修改的痕跡。
許多人都無法接受這種大刀闊斧的技法,認為這四件作品四周殘存的石料是多餘的,是「未完成」的。許多觀光客擠在「大衛像」前,而同一場地展示的「囚」,卻乏人駐足欣賞。
作品之一「甦醒」,一個人體被石塊牢牢封閉住,努力掙扎,好像要從石塊中破裂而出。身體四周的石塊斧鑿斑斑,在這一組作品中,保留在人體四周粗重獷野的石塊展現了不可思議的力量,似乎象徴著人的壓力與限制,沒有這些苦悶的囚禁,也不會有解放的自由。
難道荳荳妹年輕的17歲竟可以理解米開朗基羅蒼老的靈魂嗎?
在荳荳妹聆聽演講的時候,我一直觀察與驚訝於她的專注,她居然連個哈欠都沒打哩。
她曾說過:「當我唸書唸到頭痛時就去畫畫,畫了兩個鐘頭,頭就不痛了,想不到畫畫竟然可以治療頭痛耶!」
她對畫畫的愛好與執著超乎想像,這熾熱的遺傳基因到底從何而來?未來她是否能像米開朗基羅的「囚」自石頭的桎梏中掙脫而出呢?
『米蘭的斯佛沙古堡有米開朗基羅最後一件「聖殤」,他在臨終前幾日還在雕刻的作品。古堡裏沒有人,我獨自坐在「聖殤」前... 我好像聽到聲音,鐵的鑿刀敲打在岩石上的聲音,石片碎裂的聲音,一個男人喘息的聲音……
那麼真實作品呼吸的聲音...三十年後,那呼吸的聲音還在,更清晰,也更具體。
我去了美術學院,看到許多遊客擁擠在俊美非凡的「大衛」四周,我想避開人潮,就獨自坐在一角,凝視米開朗基羅中年以後四件命名為「囚」的作品。
那呼吸的聲音又響了起來,粗重的、壓抑的,努力存活在劇痛與狂喜中的呼吸的聲音。
看過多少次圖片都沒有的感覺,剎那之間,那呼吸的聲音使你震動起來。
我流淚了嗎?一個老年人,忽然遞過手帕,拍拍我的肩膀,微笑著跟我說:我二十五歲的時候,也在這裏哭過!』
現存翡冷翠學術院美術館的四件「囚」,開啓米開朗基羅在步入四十五歲中年後創作上的巨大革命,他把雕刻帶入全新的領域。
這四件作品一直留在米氏身邊,沒有出售,也沒有展示,一直到他八十九歲去世,作品上每一處斑剝,每一處凹凸,每一處刀斧,記錄了長達四十餘年持續不斷修改的痕跡。
許多人都無法接受這種大刀闊斧的技法,認為這四件作品四周殘存的石料是多餘的,是「未完成」的。許多觀光客擠在「大衛像」前,而同一場地展示的「囚」,卻乏人駐足欣賞。
作品之一「甦醒」,一個人體被石塊牢牢封閉住,努力掙扎,好像要從石塊中破裂而出。身體四周的石塊斧鑿斑斑,在這一組作品中,保留在人體四周粗重獷野的石塊展現了不可思議的力量,似乎象徴著人的壓力與限制,沒有這些苦悶的囚禁,也不會有解放的自由。
難道荳荳妹年輕的17歲竟可以理解米開朗基羅蒼老的靈魂嗎?
在荳荳妹聆聽演講的時候,我一直觀察與驚訝於她的專注,她居然連個哈欠都沒打哩。
她曾說過:「當我唸書唸到頭痛時就去畫畫,畫了兩個鐘頭,頭就不痛了,想不到畫畫竟然可以治療頭痛耶!」
她對畫畫的愛好與執著超乎想像,這熾熱的遺傳基因到底從何而來?未來她是否能像米開朗基羅的「囚」自石頭的桎梏中掙脫而出呢?
Selena
2007-09-13 09:52:34
好棒的分享。
去年也有聽蔣老師談這主題,非常動人
感動分享在
http://www.wretch.cc/blog/SelenaThomas&article_id=19116554
不久,蔣老師要談梵谷,講座資料在blog有宣傳,歡迎參考
牙套妹
2007-05-25 17:02:35
只能說我們沒有藝術細胞...呵呵
像痘痘妹看起來就很會畫畫的樣子
加加油
謝謝妳提供的資訊,梵谷是一定要去聽的啦,荳荳妹是梵谷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