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08 00:45:34姸羲

遲來的真相,好苦

今天跟一位原本頗受我敬重的治療師在一個課程中碰面,他大約在樂樂三歲~四歲左右擔任他的治療師,我原本認為他是一位願意傾聽家長,並重視給出服務品質的難得治療師,因此對他評價很好,這次有個很不錯的學習機會,第一個就想到邀請他,希望未來有機會能透過他去幫助其他更多的孩子。

今天在課程中,我提到樂樂在五歲以前,做了四年的早療,經手多位治療師、醫生和評估場合,沒有一個人告訴我他是『腦性麻痺』的小孩。兩歲時第一次拿到『中度智障』兩年期手冊,四歲就直接發給我們『中度智障』永久手冊,雖然當初『永久』兩字也讓我傷心了許久,但沒想到堂堂教學醫院的醫生,竟如此不專業及輕率,從未提及樂樂腦傷及腦性麻痺的事實,現在真相大白時,回頭去看,令人不可思議到一種匪夷所思的地步。

自從一個我被罵到狗血淋頭的機緣(註1)後,才由某位治療師證實樂樂就是『腦性麻痺』,奇妙的是,從此以後,隨便遇到新的治療師或醫生,都是第一眼就看出他腦性麻痺的事實。為了取得樂樂真實的鑑定結果,我們大老遠跑去台中找郭醫師做手冊的重新鑑定,還他腦性麻痺的真實身份,這樣他未來在學習環境中,才能得到真正適合他的資源協助,影響很大。

樂樂從小一直都被認定是張力低的孩子,所以過去復健策略都是強化肌力為主,為了練足弓,也曾經建議我們讓他墊腳尖走路,誰知道後來又說他一直墊腳尖不行,還有治療師說他只要會走就一定會進步,因為走路練習的機會很多,但他顛顛跛跛地走了三年,復健有做就進步,做得累了就生病,生病就退步,又回到原點,一直反覆回到原點,整體來說,還是沒進步。沒進步,我就被批評,長期下來一直不見成效,我的希望和耐心也早已被磨掉。

直到五歲知道他是腦性麻痺,走不穩是腳的張力偏高的問題,張力是由腦傷所引起,所以拉筋要拉一輩子,不拉就會緊回來,生病不舒服,也會緊回來,現在才知道這些都是腦性麻痺的正常現象。在不知道是腦性麻痺的正常現象時,對於一再練習卻不見成效,一再失望的結果,就是放棄,我跟老公為了心安,還會安慰自己說樂樂能自己走已經很好了。

但,真的是這樣嗎?
當然不是!
如果我們不再盼望,他怎麼有機會進步?(註2)

因為他會走但還是很容易跌倒,每次跌到鼻青臉腫,我的心就又痛又自責,也可能加重原本的腦傷。因為容易跌倒,很多學校不敢收他。因為容易跌倒,很多團體活動他無法參與,只能在一旁乾瞪眼,但是他內心其實很想做跟大家一樣的事,這樣的特殊經驗多了,他在人群中對自己更沒自信,也相對限制了他探索和學習的機會,進而影響認知和語言的刺激和發展。走路容易跌倒,表示大動作的發展還不夠成熟,精細動作的發展就更難了。走路容易跌倒,如果只看單一層面,似乎是小事,但整體看起來,是很大的問題。

因此,愈早正確的診斷,用正確的策略和心態為孩子做復健,是很重要的。

今天這位治療師跟我說,他其實以前就覺得樂樂是腦性麻痺的小孩,但既然大醫院評估的醫生都沒這麼說,他為了不製造麻煩,為了自保,所以選擇不說。
我的失望在於,原本以為過去那些治療師的專業素養令人失望,現在加上為了自保而不願告知家長真實狀況,更讓人失望。不知道這樣的早療品質,對辛辛苦苦的家長來說,算什麼?

另一種理由也讓人難以接受,叫做『擔心家長無法接受事實,所以不告知。』
只有面對事實,才能產生力量。
如果沒有正確的判斷和事實為基礎,工作如何有效?
與其說治療師擔心家長無法接受事實,倒不如說,他們【無法接受】『不能接受事實的家長』,所以選擇不說。殊不知,能教養這樣的孩子,所需要具備的能量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和想像的,憑什麼小看我們?

另一層傷心在於,如果我更早知道關於腦性麻痺的特性,我的努力就不會那麼輕易被抹滅,不會被那麼多專家冤枉和責罵,我也不會那麼自責。流過那麼多的眼淚,又算什麼?

 

如果無法說你真實的話,無法做你認為對的事情,又如何能真正助益其他人呢?
如果你不認為家長有力量面對真實,你又如何能協助家長來協助孩子呢?
我想我錯看了這位治療師,所以不再邀請他來上課了。(註3)

 


註1:我一直知道樂樂許多不對稱的肢體表徵是腦神經受損的結果,我稱為腦傷,但我一直不知道『腦傷』=『腦性麻痺』,腦性麻痺屬於專有名詞。因我堅持樂樂是腦傷,而被對方大罵我固執難搞,事後經某位治療師協調,才第一次證實樂樂確實是腦傷,又叫腦性麻痺,對方才恍然大悟,原來我的堅持一直不被認同,卻是對的。

註2:我永遠記得書上說『媽媽的敏感和不切實際,帶給孩子無限生機。』

註3:我跟對方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並拒絕對方,是有力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