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1-24 22:02:48Legends 詠
(轉載)拒絕拜耳 三年來台灣得到什麼
這是幾年前在某一天報紙上看到的文章,那份報紙的這段專題報導再加上穿插的照片,佔據了整整一個版面!
整理我的E-mail文章時找到那篇《在紫藤廬和Starbucks之間》,讓我想起這篇報導,特別在網路上找出這篇文章,轉錄於此.....
************************************************************************
【2000/07/10/聯合報】
記者許金龍/專題報導
還記得拜耳公司在台中梧棲的TDI(二異氰酸甲苯酯)投資案嗎?初期投資金額達百億元,預計二十年內在台投資達一千兩百六十一億元的投資案,在八十六年底因種種波折宣布放棄。拜耳隨即改赴美國德州投資,今年第三季即將量產。對拜耳而言只不過是異地而行,更動了投資步伐而已。台灣呢?只是失去了一樁可能上千億元的投資案嗎?
兩年來拜耳沒有停下腳步,除了即刻改赴美國德州外,拜耳在今年四月份即斥資二十四點五億美元,購併美國利安德(Lyondell)公司的多元醇事業部,立刻在全球取得十五處的多元醇事業部,隨著德州廠的TDI今年九月量產,拜耳已經順利全面掌握了PU製程中的所有關鍵技術。
有趣的是,拜耳在台灣設立分公司十多年,沒有建立一座工廠,台中建廠奮鬥了最少四年,最後仍是功敗垂成。反倒是靠著購併案取得台灣利安德公司在高雄林園的年產四萬噸多元醇工廠,拜耳才算在台設廠生根落葉。
拜耳 原本想在台灣設廠
拜耳向來自豪,靠著自行研發的TDI(二異氰酸甲苯酯)、MDI(二異氫酸二苯甲烷)與多元醇反應後就成了應用極為廣泛的PU(聚胺酯)。熱傳導性低、流動性高混和反應時間短、硬質耐磨特性、軟質可塑性與質感俱佳使PU成了隔熱、汽車內裝、直排滑輪與家具製造的重要材質。行政院也在八十五年將TDI與MDI核定為重要科技事業。
八十三年拜耳看準了PU在亞洲市場的發展潛力,瞧中了台中港區可以台灣為腹地,進軍大陸與東南亞,準備將台灣發展成拜耳PU事業的亞太生產製造與技術服務的重心,因而提出了TDI的投資計畫,拜耳在投資計畫中載明了「台灣地理位置適中,交通便利,擁有高水準的人力,台中港位於台中中部,廠區靠近港口適合拜耳長期規劃與營運,可提供亞洲下游各工業今天訂貨,明天取貨」。初期投資金額上百億新台幣,公司在台中縣註冊,在地方繳稅,除了建廠期間每年需三千名人力外,十年內將為當地創造一千名的就業機會。
沒想到拜耳的亞太PU事業發展計畫,卻牽動了台灣最敏感、脆弱的神經。拜耳在八十三年底向經濟部投審會申請投資,當年亞太營運中心計畫喊得震天價響,八十四年一月五日亞太營運中心正式由行政院核定成為政府全力動員的施政目標。八十四年五月經建會成立亞太營運協調服務中心,拜耳掛號第一名在案,成為亞太製造中心的指標個案。
環保、經濟、政治 角力不斷
接下來一場環保、經濟與政治的角力隨著拜耳推動投資逐一呈現。拜耳TDI的製程中會產生光氣,不過光氣不儲存,產生後隨即被鄰二氯苯(ODB)吸收,且光氣就算逃過層層反應關卡拜耳也可靠著氨水蒸氣簾幕來化解,遇水即溶解的特色使光氣於製程中外洩的可能性極低。
但環保人士與省議員卻屢屢以印度波帕耳市多年前美國永備化學公司爆炸案相提並論,並直指二異氫酸甲苯酯比當年的異氫酸甲酯毒性還高出二十倍,質疑省政府環保處把關不嚴。
為了阻止不符常識的流言四竄,台大化工系教授謝國煌親自在當地居民面前將TDI與多元醇混合反應,讓民眾目睹發泡的過程,化解「反應過程將產生劇毒」的疑慮。拜耳也屢次邀請台灣媒體、地方里長與鄉、鎮民代表赴德國參訪工廠,瞭解真相。
傳某記者指點花錢可擺平
瞭解歸瞭解,部分媒體的地方記者到了德國後,對拜耳相關部門提出的「高見」,真為台灣丟盡了顏面。某報地方記者指點拜耳花點錢就可以妥善打點,最後不但提出了具體數字,還強調可以代為處理。拜耳當然沒有這麼做,只不過增添了一項「台灣經驗」而已。
「人人都把拜耳當凱子」,是當年負責鄰里溝通的工作人員最大感受。類似的事情層出不窮,台灣拜耳當年挨家挨戶進行鄰里溝通,入境問俗拎著鳳梨當禮物,博個「旺來」好兆頭,隔天就被地方就傳出拜耳在鳳梨裡塞了大把銀子,進行賄賂,緊接著就是當地居民一連串的抗爭行動,省議會成了各方角力的場域,因為租地案需要省議會通過。
複雜的地方政治生態也讓拜耳吃足了苦頭,八十六年底縣市長選舉,拜耳成為選舉議題,公投竟成拜耳去留關鍵。檯面上地方政治人物高喊民意至上大聲說「NO」,檯面下卻表達十足誠意,歡迎拜耳設廠,大小建廠工程不要忘了要多給機會。押準了拜耳要投資,附近土地也被有心人士炒作,原本乏人問津的土地也一夕水漲船高。
要不要公投是地方的事,但拜耳卻擔心此例一開,全球各地投資計畫都遭到相同待遇。特別是東南亞國家或者印度等開發中國家若援例辦理,後果將不堪設想,一板一眼的德國人實在無法想像,一人一票可以決定一項投資案。
公投聲浪大 拜耳放棄投資
八十六年十一月底台中縣長由民進黨及的廖永來當選,拜耳案公投聲音達到頂點,緊接著十二月中省議會擱置拜耳土地租約案,隔天拜耳就宣布停止在台投資,八十七年三月六日省議會通過拜耳租地案,想要挽留拜耳,但三月十八日拜耳再度表明不繼續推動的立場。
上個月底拜耳在新加坡與亞太媒體座談,夸夸而談拜耳的亞洲布局計畫,台灣在拜耳未來的計畫中,幾乎爭取不到任何像樣的投資,倒是新加坡以關鍵性的地理位置及人才、語言優勢成為拜耳西藥事業、PU事業的亞太技術服務中心。
拜耳PU部門負責人Kaiser強調,未來拜耳在亞洲PU市場的佔有率將在五年內由目前的百分之十提升至百分之二十五,拜耳已經在日本、新加坡設有亞洲服務中心,明年第三個服務中心將設在上海,與中國大陸的合資企業已達十一家,未來仍將持續成長。拜耳PU部門全球行銷部門經理Clausius則強調未來幾年在大陸市場將呈現倍數成長。
Kaiser透露,未來將在亞洲地區增加一處年產量約二十八萬五千公噸的PU場,年產值將增加兩億四千五百萬美元,不過已經排除了在台投資的可能性。Kaiser認為拜耳僅會針對林園廠研擬新的製程技術,期望能提高百分之十五的產能,但不會增加其他投資。
生化科技與製藥事業為明日之星,拜耳西藥事業部總裁Ebsworth強調,亞洲市場除了日本以外,台灣的銷售成績最佳。今年第一季銷售金額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百分之三十,銷售數字達一千三百九十萬歐元。但翻開拜耳的投資計畫,將選擇在印尼、大陸與印度設廠生產西藥,並在新加坡成立區域營運中心,名單中獨缺台灣。
為什麼沒有台灣?Ebsworth強調,台灣市場規模小,儘管銷售數字僅次於日本仍不足以支持拜耳設廠,且就營運中心而言新加坡在基礎設施與地理位置上的優勢也強過台灣,再加上醫藥政策對外商限制大,新藥上市審查時間較其他國家長兩年,都使拜耳沒有考慮在台擴大投資。儘管拜耳對中藥興趣高昂,特別對中藥草進行研究結合拜耳農藥、動物用藥及西藥部門共同投入,但研究中心仍在大陸不在台灣。
當年設廠受阻 拜耳耿耿於懷
新加坡的亞洲媒體發表會中,與多位拜耳高層主管私下接觸,拜耳對當年台中投資案失敗都耿耿於懷,面對記者詢問「為什麼沒有考慮台灣」時多點到為止。直到一次午宴,拜耳高級主管以一句「當年我們捧著錢敲門投資台灣卻不要」起了話頭,道盡了台灣其實失去的不僅是拜耳投資案,投資過程中留給拜耳的種種台灣經驗,隨著台灣在亞太競爭局勢中的優勢盡喪,台灣未來的招商路恐將更維艱辛。
當年台灣全力衝刺成為亞太營運中心時,新加坡、上海與香港就是台灣的主要競爭對手,台灣端上檯面千百種理由,向全球招商,但今天新加坡、上海相繼成為拜耳的亞太技術服務與營運中心,卻獨缺台灣。
民國八十四年經建會成立「亞太營運中心單一窗口」掛牌營業第一天,拜耳就趕著掛第一號,沒想到拜耳投資案第一個掛號,也第一個掛點。「亞太營運中心」也隨著新政府上任,人去政息不勝欷噓,看著拜耳宣佈放棄投資後兩年來的發展,想想台灣這兩年來幾乎沒有任何新重大非科技事業投資案,該如何盤算台灣的得失。
整理我的E-mail文章時找到那篇《在紫藤廬和Starbucks之間》,讓我想起這篇報導,特別在網路上找出這篇文章,轉錄於此.....
************************************************************************
【2000/07/10/聯合報】
記者許金龍/專題報導
還記得拜耳公司在台中梧棲的TDI(二異氰酸甲苯酯)投資案嗎?初期投資金額達百億元,預計二十年內在台投資達一千兩百六十一億元的投資案,在八十六年底因種種波折宣布放棄。拜耳隨即改赴美國德州投資,今年第三季即將量產。對拜耳而言只不過是異地而行,更動了投資步伐而已。台灣呢?只是失去了一樁可能上千億元的投資案嗎?
兩年來拜耳沒有停下腳步,除了即刻改赴美國德州外,拜耳在今年四月份即斥資二十四點五億美元,購併美國利安德(Lyondell)公司的多元醇事業部,立刻在全球取得十五處的多元醇事業部,隨著德州廠的TDI今年九月量產,拜耳已經順利全面掌握了PU製程中的所有關鍵技術。
有趣的是,拜耳在台灣設立分公司十多年,沒有建立一座工廠,台中建廠奮鬥了最少四年,最後仍是功敗垂成。反倒是靠著購併案取得台灣利安德公司在高雄林園的年產四萬噸多元醇工廠,拜耳才算在台設廠生根落葉。
拜耳 原本想在台灣設廠
拜耳向來自豪,靠著自行研發的TDI(二異氰酸甲苯酯)、MDI(二異氫酸二苯甲烷)與多元醇反應後就成了應用極為廣泛的PU(聚胺酯)。熱傳導性低、流動性高混和反應時間短、硬質耐磨特性、軟質可塑性與質感俱佳使PU成了隔熱、汽車內裝、直排滑輪與家具製造的重要材質。行政院也在八十五年將TDI與MDI核定為重要科技事業。
八十三年拜耳看準了PU在亞洲市場的發展潛力,瞧中了台中港區可以台灣為腹地,進軍大陸與東南亞,準備將台灣發展成拜耳PU事業的亞太生產製造與技術服務的重心,因而提出了TDI的投資計畫,拜耳在投資計畫中載明了「台灣地理位置適中,交通便利,擁有高水準的人力,台中港位於台中中部,廠區靠近港口適合拜耳長期規劃與營運,可提供亞洲下游各工業今天訂貨,明天取貨」。初期投資金額上百億新台幣,公司在台中縣註冊,在地方繳稅,除了建廠期間每年需三千名人力外,十年內將為當地創造一千名的就業機會。
沒想到拜耳的亞太PU事業發展計畫,卻牽動了台灣最敏感、脆弱的神經。拜耳在八十三年底向經濟部投審會申請投資,當年亞太營運中心計畫喊得震天價響,八十四年一月五日亞太營運中心正式由行政院核定成為政府全力動員的施政目標。八十四年五月經建會成立亞太營運協調服務中心,拜耳掛號第一名在案,成為亞太製造中心的指標個案。
環保、經濟、政治 角力不斷
接下來一場環保、經濟與政治的角力隨著拜耳推動投資逐一呈現。拜耳TDI的製程中會產生光氣,不過光氣不儲存,產生後隨即被鄰二氯苯(ODB)吸收,且光氣就算逃過層層反應關卡拜耳也可靠著氨水蒸氣簾幕來化解,遇水即溶解的特色使光氣於製程中外洩的可能性極低。
但環保人士與省議員卻屢屢以印度波帕耳市多年前美國永備化學公司爆炸案相提並論,並直指二異氫酸甲苯酯比當年的異氫酸甲酯毒性還高出二十倍,質疑省政府環保處把關不嚴。
為了阻止不符常識的流言四竄,台大化工系教授謝國煌親自在當地居民面前將TDI與多元醇混合反應,讓民眾目睹發泡的過程,化解「反應過程將產生劇毒」的疑慮。拜耳也屢次邀請台灣媒體、地方里長與鄉、鎮民代表赴德國參訪工廠,瞭解真相。
傳某記者指點花錢可擺平
瞭解歸瞭解,部分媒體的地方記者到了德國後,對拜耳相關部門提出的「高見」,真為台灣丟盡了顏面。某報地方記者指點拜耳花點錢就可以妥善打點,最後不但提出了具體數字,還強調可以代為處理。拜耳當然沒有這麼做,只不過增添了一項「台灣經驗」而已。
「人人都把拜耳當凱子」,是當年負責鄰里溝通的工作人員最大感受。類似的事情層出不窮,台灣拜耳當年挨家挨戶進行鄰里溝通,入境問俗拎著鳳梨當禮物,博個「旺來」好兆頭,隔天就被地方就傳出拜耳在鳳梨裡塞了大把銀子,進行賄賂,緊接著就是當地居民一連串的抗爭行動,省議會成了各方角力的場域,因為租地案需要省議會通過。
複雜的地方政治生態也讓拜耳吃足了苦頭,八十六年底縣市長選舉,拜耳成為選舉議題,公投竟成拜耳去留關鍵。檯面上地方政治人物高喊民意至上大聲說「NO」,檯面下卻表達十足誠意,歡迎拜耳設廠,大小建廠工程不要忘了要多給機會。押準了拜耳要投資,附近土地也被有心人士炒作,原本乏人問津的土地也一夕水漲船高。
要不要公投是地方的事,但拜耳卻擔心此例一開,全球各地投資計畫都遭到相同待遇。特別是東南亞國家或者印度等開發中國家若援例辦理,後果將不堪設想,一板一眼的德國人實在無法想像,一人一票可以決定一項投資案。
公投聲浪大 拜耳放棄投資
八十六年十一月底台中縣長由民進黨及的廖永來當選,拜耳案公投聲音達到頂點,緊接著十二月中省議會擱置拜耳土地租約案,隔天拜耳就宣布停止在台投資,八十七年三月六日省議會通過拜耳租地案,想要挽留拜耳,但三月十八日拜耳再度表明不繼續推動的立場。
上個月底拜耳在新加坡與亞太媒體座談,夸夸而談拜耳的亞洲布局計畫,台灣在拜耳未來的計畫中,幾乎爭取不到任何像樣的投資,倒是新加坡以關鍵性的地理位置及人才、語言優勢成為拜耳西藥事業、PU事業的亞太技術服務中心。
拜耳PU部門負責人Kaiser強調,未來拜耳在亞洲PU市場的佔有率將在五年內由目前的百分之十提升至百分之二十五,拜耳已經在日本、新加坡設有亞洲服務中心,明年第三個服務中心將設在上海,與中國大陸的合資企業已達十一家,未來仍將持續成長。拜耳PU部門全球行銷部門經理Clausius則強調未來幾年在大陸市場將呈現倍數成長。
Kaiser透露,未來將在亞洲地區增加一處年產量約二十八萬五千公噸的PU場,年產值將增加兩億四千五百萬美元,不過已經排除了在台投資的可能性。Kaiser認為拜耳僅會針對林園廠研擬新的製程技術,期望能提高百分之十五的產能,但不會增加其他投資。
生化科技與製藥事業為明日之星,拜耳西藥事業部總裁Ebsworth強調,亞洲市場除了日本以外,台灣的銷售成績最佳。今年第一季銷售金額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百分之三十,銷售數字達一千三百九十萬歐元。但翻開拜耳的投資計畫,將選擇在印尼、大陸與印度設廠生產西藥,並在新加坡成立區域營運中心,名單中獨缺台灣。
為什麼沒有台灣?Ebsworth強調,台灣市場規模小,儘管銷售數字僅次於日本仍不足以支持拜耳設廠,且就營運中心而言新加坡在基礎設施與地理位置上的優勢也強過台灣,再加上醫藥政策對外商限制大,新藥上市審查時間較其他國家長兩年,都使拜耳沒有考慮在台擴大投資。儘管拜耳對中藥興趣高昂,特別對中藥草進行研究結合拜耳農藥、動物用藥及西藥部門共同投入,但研究中心仍在大陸不在台灣。
當年設廠受阻 拜耳耿耿於懷
新加坡的亞洲媒體發表會中,與多位拜耳高層主管私下接觸,拜耳對當年台中投資案失敗都耿耿於懷,面對記者詢問「為什麼沒有考慮台灣」時多點到為止。直到一次午宴,拜耳高級主管以一句「當年我們捧著錢敲門投資台灣卻不要」起了話頭,道盡了台灣其實失去的不僅是拜耳投資案,投資過程中留給拜耳的種種台灣經驗,隨著台灣在亞太競爭局勢中的優勢盡喪,台灣未來的招商路恐將更維艱辛。
當年台灣全力衝刺成為亞太營運中心時,新加坡、上海與香港就是台灣的主要競爭對手,台灣端上檯面千百種理由,向全球招商,但今天新加坡、上海相繼成為拜耳的亞太技術服務與營運中心,卻獨缺台灣。
民國八十四年經建會成立「亞太營運中心單一窗口」掛牌營業第一天,拜耳就趕著掛第一號,沒想到拜耳投資案第一個掛號,也第一個掛點。「亞太營運中心」也隨著新政府上任,人去政息不勝欷噓,看著拜耳宣佈放棄投資後兩年來的發展,想想台灣這兩年來幾乎沒有任何新重大非科技事業投資案,該如何盤算台灣的得失。
路人1
2016-06-25 09:16:23
呆灣呀!
Eddie
2016-06-23 12:58:20
鼓勵作者收集更多資料,圖片詳述是那些人-立委/地方惡霸/蟑螂/人民/環保萎民… 他們如何發言,照片.... 足以出一本書(單一case,或郭正亮舉的幾個cases?)吧 !! 以來給台灣及那些人立傳-臭名傳千古 !! (如何 ??) **2016-06-22:郭正亮/從上海迪士尼 回想台灣當年氣走環球影城!! -台灣不只拒絕了環球影城,被拒絕的世界級觀光投資,至少還包括:拒絕了台中古根漢,後來去了西班牙;拒絕了F1賽車場,後來去了新加坡。
拒絕杜邦、拜耳、國光石化,還可用環保作為理由;拒絕環球影城、古根漢、F1賽車場,除了自己作死自己之外,還有什麼話好說?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