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0-20 20:57:36Ryan
繪製台灣的電影地圖
最近,電影版《向左走向右走》在台灣上映後引起了觀眾熱烈的討論。討論的重點,除了比較電影版與幾米原著的差異;另外就是觀眾忍不住的驚呼:「原來台北這麼美麗!」。
在幾米的筆下,《向左走向右走》原來並沒有一個確定的地理背景;但是把該片搬上銀幕的導演杜琪峰表示,他自始就想把這個故事設定在台北。也許有人抱怨《向左走向右走》把台北『印象化』了,華納威秀與西門町怎麼可能咫尺天涯?住在民生社區怎麼可能走出門轉個彎就有捷運站?一個台北人,應該也不太可能會把富錦街的『錦』字寫成風景的『景』字吧!
不管是『唯美化』、『印象化』、亦或是『風格化』,不論《向左走向右走》究竟是不是一部好電影,它終究向台灣觀眾宣示了電影的影像魔力。
事實上,對於許多觀眾而言,有太多美麗的城市是透過電影認識的。影集《慾望城市》讓人羨慕曼哈頓的繁華亮麗、《西雅圖夜未眠》則鄭重宣告紐約帝國大廈之於戀人的魔力;法國片《愛蜜莉的異想世界》讓觀眾從此愛上蒙馬特,更別提片中女主角工作的咖啡廳與街角的水果攤,早已成為眾觀光客必訪之地。來到倫敦,《新娘百分百》讓觀眾以為倫敦處處皆是諾丁山(Notting Hill)般的閒適風情,誰還理埋藏在光鮮潔淨底下的「美麗壞東西」(Dirty Pretty Things)?
如果不是日劇,我想台灣觀眾不會對東京鐵塔及彩虹大橋這麼有感情;如果不是王家衛,觀光客到了香港,也不會耗費心力去詢問那棟殘破斑駁的重慶大廈究竟在哪裡。然而,這就是影像的魔力,藉由以景寫情,把觀眾、地標、與『印象』,緊緊地聯繫在一起。
《向左走向右走》推出之前,哪一部電影裡的台北印象,曾經讓你心頭震動了一下?《藍色大門》中輕逸地穿梭在車陣中的單車男女?《一一》的高架橋?《愛情萬歲》裡中興百貨前的地攤?還是,王家衛的《春光乍洩》裡,那疾速飛向未知命運的木柵線列車?走出台北,有哪部電影或電視以影像紀錄福爾摩沙的純粹與美麗?也許該特別感謝瓊瑤及侯孝賢,藉由電視劇《庭院深深》及電影《戀戀風塵》、《悲情城市》,讓九份、金瓜石、平溪幾個舊日的礦區成了影迷尋幽探訪的勝地。或者,更應該感謝《流星花園》,讓大家驚覺台灣校園也可以那麼美麗。趕快絞盡腦汁想想,台灣的哪座橋、哪棟大廈、哪片沙灘、或哪條河,曾經在本土電影裡令你心醉神迷?
許多好的電影成功地以景傳情,先是藉由導演的創意讓文本、空間與觀眾產生共鳴;再成功利用該電影帶來的邊際效益活絡整體的產業環境。以英國為例,受歡迎的偵探劇《Inspector Morse》成功把片中出現的雅致鄉間風情包裝成套裝旅遊;英格蘭西南角旅遊局則製作了精美的小冊子介紹珍奧斯汀一系列文學電影的背景,炫耀地靈人傑之餘,更兼收旅客探訪的實際效益。
轉型後的台北電影節定位為城市影展,以『主題城市』型態向影迷介紹電影中的巴黎、布拉格、京都、墨爾本。問題是,什麼時後才有機會輪到我們自己?高雄電影圖書館的牆上,掛滿了年代久遠的圖片,向年輕影迷述說『電影中的高雄』的歲月容顏。但是,什麼時後才有機會掛上九0年代之後的港都街景?高雄市長謝長廷曾宣佈,若有以高雄為主題的電影獲得國際影展大獎,他將頒給千萬的獎金,希望有人能達成他的願望。
挽救台灣電影,除了製作、發行及映演三階段的適當補助是關鍵之外,其實也可以結合其他相關產業塑造雙贏。而配合觀光,或許是個契機!
在幾米的筆下,《向左走向右走》原來並沒有一個確定的地理背景;但是把該片搬上銀幕的導演杜琪峰表示,他自始就想把這個故事設定在台北。也許有人抱怨《向左走向右走》把台北『印象化』了,華納威秀與西門町怎麼可能咫尺天涯?住在民生社區怎麼可能走出門轉個彎就有捷運站?一個台北人,應該也不太可能會把富錦街的『錦』字寫成風景的『景』字吧!
不管是『唯美化』、『印象化』、亦或是『風格化』,不論《向左走向右走》究竟是不是一部好電影,它終究向台灣觀眾宣示了電影的影像魔力。
事實上,對於許多觀眾而言,有太多美麗的城市是透過電影認識的。影集《慾望城市》讓人羨慕曼哈頓的繁華亮麗、《西雅圖夜未眠》則鄭重宣告紐約帝國大廈之於戀人的魔力;法國片《愛蜜莉的異想世界》讓觀眾從此愛上蒙馬特,更別提片中女主角工作的咖啡廳與街角的水果攤,早已成為眾觀光客必訪之地。來到倫敦,《新娘百分百》讓觀眾以為倫敦處處皆是諾丁山(Notting Hill)般的閒適風情,誰還理埋藏在光鮮潔淨底下的「美麗壞東西」(Dirty Pretty Things)?
如果不是日劇,我想台灣觀眾不會對東京鐵塔及彩虹大橋這麼有感情;如果不是王家衛,觀光客到了香港,也不會耗費心力去詢問那棟殘破斑駁的重慶大廈究竟在哪裡。然而,這就是影像的魔力,藉由以景寫情,把觀眾、地標、與『印象』,緊緊地聯繫在一起。
《向左走向右走》推出之前,哪一部電影裡的台北印象,曾經讓你心頭震動了一下?《藍色大門》中輕逸地穿梭在車陣中的單車男女?《一一》的高架橋?《愛情萬歲》裡中興百貨前的地攤?還是,王家衛的《春光乍洩》裡,那疾速飛向未知命運的木柵線列車?走出台北,有哪部電影或電視以影像紀錄福爾摩沙的純粹與美麗?也許該特別感謝瓊瑤及侯孝賢,藉由電視劇《庭院深深》及電影《戀戀風塵》、《悲情城市》,讓九份、金瓜石、平溪幾個舊日的礦區成了影迷尋幽探訪的勝地。或者,更應該感謝《流星花園》,讓大家驚覺台灣校園也可以那麼美麗。趕快絞盡腦汁想想,台灣的哪座橋、哪棟大廈、哪片沙灘、或哪條河,曾經在本土電影裡令你心醉神迷?
許多好的電影成功地以景傳情,先是藉由導演的創意讓文本、空間與觀眾產生共鳴;再成功利用該電影帶來的邊際效益活絡整體的產業環境。以英國為例,受歡迎的偵探劇《Inspector Morse》成功把片中出現的雅致鄉間風情包裝成套裝旅遊;英格蘭西南角旅遊局則製作了精美的小冊子介紹珍奧斯汀一系列文學電影的背景,炫耀地靈人傑之餘,更兼收旅客探訪的實際效益。
轉型後的台北電影節定位為城市影展,以『主題城市』型態向影迷介紹電影中的巴黎、布拉格、京都、墨爾本。問題是,什麼時後才有機會輪到我們自己?高雄電影圖書館的牆上,掛滿了年代久遠的圖片,向年輕影迷述說『電影中的高雄』的歲月容顏。但是,什麼時後才有機會掛上九0年代之後的港都街景?高雄市長謝長廷曾宣佈,若有以高雄為主題的電影獲得國際影展大獎,他將頒給千萬的獎金,希望有人能達成他的願望。
挽救台灣電影,除了製作、發行及映演三階段的適當補助是關鍵之外,其實也可以結合其他相關產業塑造雙贏。而配合觀光,或許是個契機!
上一篇:【台慶影展】我的天堂戲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