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9-21 07:25:03Ryan
這算哪門子電影節?
我承認,我沒參加過任何一屆高雄電影節。2001年,第一屆電影節開辦時,我人已經在國外。看著這個影展,糊里糊塗地邁入第四年,我已經不想再浪費任何力氣去指責、去評論我從網站上觀察到的、從流言耳語聽到的種種對高雄國際電影節的一切,無論是過去三年,還是今年的第四屆,甚至明年的第五屆…。
九月二十四號就要開跑,影展官方網站卻在不到一週前才龜速架設完畢(錯誤、隨便的文字資訊隨處可見)。媒體宣傳不夠多,還可以怪罪南部藝文活動本來就少受全國性媒體關注;參展影片大部分接收自台北藝術電影二手片,可以怪罪影展經費太少。但,作為影展主力單元的「南方電影人專題」——侯導與歸亞蕾的作品回顧,竟以如此敷衍的態度草率上演,未免太污辱據說將特別從美國回來共襄盛舉的歸亞蕾了吧?
網站上草草列出兩人作品年表,卻不願多花時間放上劇照及專題文章,甚至連劇情介紹等基本資料都懶得多寫幾句…。侯導跟歸亞蕾過去作品與「南方」、「高雄」的聯繫在哪裡?選映的這些作品中,出現了哪些高雄在地場景?為合不趁暑假時找幾個對電影有興趣的工讀生,好好把這些電影中的高雄影像從膠捲中「認」出來,重新探訪這些地點,拍成照片或影像都好。如果真沒人認得出來,乾脆在影展期間開放給觀眾有獎徵答,在電影節尾聲時公佈這些老電影中的高雄的今日模樣,這將會是一種趣味、一種懷念、一種教育……,也會比電影協會口口聲聲說這兩位是南方之光、及高雄電圖牆上的黑白老高雄照片都還有意義,不是嗎?
這真的是一個「國際」電影節應該有的樣子嗎?大家來看看今年的片單及網站的規劃,這真的是說要頒發一千萬獎金給以高雄為主要場景而獲頒國際影展大獎的台灣電影的謝市長,許給高雄觀眾的承諾嗎(乾脆高雄電圖自己規劃就好了)?這真的是承辦了一卡車優質「國民戲院」節目的台灣電影文化協會規劃出來的影展嗎(只有編劇班、講座活動部份還算有點意思)?乾脆把這筆經費拿來贊助純十六獨立影展跟全景工作室的《生命》系列紀錄片在高雄上映,或者全部投資《賽德克巴萊》,還比較有建設性。
記得每年持續在高雄、台南舉辦的「南方影展」,匯集了不少南部影像工作者實驗、非商業作品,算是經營出了屬於南部影展的特色。這次高雄國際電影節雖不忘播映黃明川、黃銘正等優秀電影人以影像紀錄高雄的作品,高市政府也配合舉辦了「遊走高雄」市民三分鐘影像創作競賽、影像教學課程等人才培育活動,看得見主管機關要把高雄電影節辦出南部特色的苦心。但,假如從邀片、策展到放映,每年從招標到舉辦都是這麼倉促,無法有計畫地整合南部各影視、學術單位,把高雄電影節辦成年度Local嘉年華會,高雄電影節將永遠無法成為高雄人的驕傲,承辦人才更是永遠只能向北部借將。
也許很多高雄影迷認為,一個爛影展,畢竟能讓高雄觀眾在銀幕上多看到幾部好電影,也算美事一樁。但一年復一年,隨著影展品質的每況愈下;政客為了選票可以說大話敷衍了事,卻從不願花心思去瞭解;北部菁英拿南部的錢荒唐地搞一個跟高中社團辦出來的影展差不多的東西,高雄市民請努力想一想,這樣一個花大錢請人家來辦的影展,有沒有存在的價值?
2004高雄國際電影節網址:
http://www.twfilm.org/kiffwebsite/#
當然,還是討論一下今年的片單罷。
國片部份,侯導的《咖啡時光》將在高雄電圖做全台首映。更令人興奮的是,《跳舞時代》、《台北二一》及吳念真執導的紀錄片《阿祖的兒子》都出現在片單上。
《佳麗村三姊妹》、《愛情拼圖》、《老爸的單程車票》、《真情收音機》等好電影(連《分屍》都能入選,真是…)全部收編為「海洋都會影展」,這大概是南部觀眾想在大銀幕收看的唯一機會。比較值得注意的是德國片《馬賽》Marseille(網站上居然把導演名字寫錯,真是不可原諒)及在加拿大金尼獎、日舞影展頗為風光的加拿大電影《漁港的誘惑》La Grande Seduction,這兩部電影似乎沒在台灣其他影展上映過(不確定),勉強算是這屆影展難得的「首輪」電影。
九月二十四號就要開跑,影展官方網站卻在不到一週前才龜速架設完畢(錯誤、隨便的文字資訊隨處可見)。媒體宣傳不夠多,還可以怪罪南部藝文活動本來就少受全國性媒體關注;參展影片大部分接收自台北藝術電影二手片,可以怪罪影展經費太少。但,作為影展主力單元的「南方電影人專題」——侯導與歸亞蕾的作品回顧,竟以如此敷衍的態度草率上演,未免太污辱據說將特別從美國回來共襄盛舉的歸亞蕾了吧?
網站上草草列出兩人作品年表,卻不願多花時間放上劇照及專題文章,甚至連劇情介紹等基本資料都懶得多寫幾句…。侯導跟歸亞蕾過去作品與「南方」、「高雄」的聯繫在哪裡?選映的這些作品中,出現了哪些高雄在地場景?為合不趁暑假時找幾個對電影有興趣的工讀生,好好把這些電影中的高雄影像從膠捲中「認」出來,重新探訪這些地點,拍成照片或影像都好。如果真沒人認得出來,乾脆在影展期間開放給觀眾有獎徵答,在電影節尾聲時公佈這些老電影中的高雄的今日模樣,這將會是一種趣味、一種懷念、一種教育……,也會比電影協會口口聲聲說這兩位是南方之光、及高雄電圖牆上的黑白老高雄照片都還有意義,不是嗎?
這真的是一個「國際」電影節應該有的樣子嗎?大家來看看今年的片單及網站的規劃,這真的是說要頒發一千萬獎金給以高雄為主要場景而獲頒國際影展大獎的台灣電影的謝市長,許給高雄觀眾的承諾嗎(乾脆高雄電圖自己規劃就好了)?這真的是承辦了一卡車優質「國民戲院」節目的台灣電影文化協會規劃出來的影展嗎(只有編劇班、講座活動部份還算有點意思)?乾脆把這筆經費拿來贊助純十六獨立影展跟全景工作室的《生命》系列紀錄片在高雄上映,或者全部投資《賽德克巴萊》,還比較有建設性。
記得每年持續在高雄、台南舉辦的「南方影展」,匯集了不少南部影像工作者實驗、非商業作品,算是經營出了屬於南部影展的特色。這次高雄國際電影節雖不忘播映黃明川、黃銘正等優秀電影人以影像紀錄高雄的作品,高市政府也配合舉辦了「遊走高雄」市民三分鐘影像創作競賽、影像教學課程等人才培育活動,看得見主管機關要把高雄電影節辦出南部特色的苦心。但,假如從邀片、策展到放映,每年從招標到舉辦都是這麼倉促,無法有計畫地整合南部各影視、學術單位,把高雄電影節辦成年度Local嘉年華會,高雄電影節將永遠無法成為高雄人的驕傲,承辦人才更是永遠只能向北部借將。
也許很多高雄影迷認為,一個爛影展,畢竟能讓高雄觀眾在銀幕上多看到幾部好電影,也算美事一樁。但一年復一年,隨著影展品質的每況愈下;政客為了選票可以說大話敷衍了事,卻從不願花心思去瞭解;北部菁英拿南部的錢荒唐地搞一個跟高中社團辦出來的影展差不多的東西,高雄市民請努力想一想,這樣一個花大錢請人家來辦的影展,有沒有存在的價值?
2004高雄國際電影節網址:
http://www.twfilm.org/kiffwebsite/#
當然,還是討論一下今年的片單罷。
國片部份,侯導的《咖啡時光》將在高雄電圖做全台首映。更令人興奮的是,《跳舞時代》、《台北二一》及吳念真執導的紀錄片《阿祖的兒子》都出現在片單上。
《佳麗村三姊妹》、《愛情拼圖》、《老爸的單程車票》、《真情收音機》等好電影(連《分屍》都能入選,真是…)全部收編為「海洋都會影展」,這大概是南部觀眾想在大銀幕收看的唯一機會。比較值得注意的是德國片《馬賽》Marseille(網站上居然把導演名字寫錯,真是不可原諒)及在加拿大金尼獎、日舞影展頗為風光的加拿大電影《漁港的誘惑》La Grande Seduction,這兩部電影似乎沒在台灣其他影展上映過(不確定),勉強算是這屆影展難得的「首輪」電影。
下一篇:怎麼拍才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