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5-26 02:07:43麗子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黃色系視覺

推薦指數:★★★★★

電影《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是一場極度壓抑的感情戲碼,連電影配樂也是這樣的味道,幽幽淡然,少一分太沉,多一分太熱!如果用這部電影中曾經提到的光影色彩論調來詮釋的話,整體的情感視覺與音樂視覺,都是偏向傍晚時分的「黃色系視覺」。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應該是一部虛擬作畫情感的故事,當畫家遇上女孩,從頭到最後都還只是一場壓抑在內心的感覺,唯一一刻情感幾乎要流洩的一幕在,畫家為了畫出光影的透視立體感,硬是要求未穿耳洞的女孩,要戴上他最喜愛的珍珠的耳環。

女孩一開始是拒絕的,不過,當看見畫家作畫進度嚴重落後之際,她還是去找街上找來了穿耳洞的工具,那一幕,當她要求畫家為她穿耳洞的畫面,我只能用椎心刺痛來形容看那一幕的感覺,她喜歡上他,他也喜歡上她,然而,一切卻又只能隱含在心裡面。針穿過耳垂時,鮮血滴下,畫家緊緊的攬著少女,那一刻已經是兩人情感、情慾表達的最極限……

女孩的情慾是被畫家挑起的,但卻又在現實的環境中,必須緊緊的壓抑著,於是在畫作完成的那一刻,女孩前往尋找年輕的戀人,成為宣洩的出口,那一幕看來,很茫然。特別是,當清晨來臨,女孩急著道別年輕男孩的時候,男孩說的,留下來生活,更是讓寂寞到底頂點。

這樣的故事描述模擬,再回頭看畫裡的情緒,就會有些許的明白,那個《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回眸的眼神,為何充滿欲言又止,隔了幾百年後,依然讓所有觀看者心動,好像在現實世界的情感中,那些沒有說破的曖昧不明,反倒成為最被留戀的部份。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的故事沒有曲折起伏,卻充滿平實動人的氣氛,壓抑從頭貫徹到底,導演留下的最後一幕是,少女已經離開畫家居所,卻收到畫家送來的那對珍珠耳環,由兩人極有默契調製出的石青色染布包裹著……少女眼神裡想說什麼,卻好像只有寂寞。

從《愛情不用翻譯》(Lost in Translation)起,就一直很喜絲嘉莉‧裘韓森 Scarlett Johansson的味道,她總是用一雙純淨的眼睛,暗藏密祕無數的心情……這次在《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電影裡,再次窺見這個味道!

註:關於《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這幅畫作,是由畫家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所繪,1632年維梅爾出生於有荷蘭陶瓷故鄉之稱的台夫特,他與中產階級家庭出身的妻子結婚,育有11名子女,維梅爾逝於1675年,得年43歲。維梅爾的這幅畫作令世人如此珍愛不已,關鍵就在於畫中少女輕輕回眸的動作,好像在探尋站在她身後的人,維梅爾巧妙引領每位觀眾,恰如其分地讓你正好成為她目光注視的那個對象。
羯希錄 2006-06-07 05:54:09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這幅畫畫得太好了。到過台夫特,可惜未去拜訪一下vermeer。女主角Scarlett Johansson和畫家Johannes Vermeer的姓Johansson、名Johannes有些像,是巧合吧!電影是因畫而來的?非常羅曼第克。耐人尋味。

版主回應

這部電影是小說改編電影
而小說則是根據這幅畫的意境來撰寫的
基本上是因為,畫真的是太棒了
才會有這一連串的故事呢~

畫,小說,電影,都是一整個棒到不行
2006-06-20 22:0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