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07 06:02:05忘塵

聞笛聲幽夢空...



這個世界的競爭實在太殘酷了,不知道什
時候就要被現實的風雨所摧打,最終淪落凡塵,平庸得如同一粒塵埃...聞笛聲幽夢空
...

 

《聞笛》

誰家吹笛畫樓中?斷續聲隨斷續風。

響遏行雲橫碧落,和冷月到簾

興來三弄有桓子,賦就一篇懷馬融。

曲罷不知人在否,餘音嘹亮飄空。

 

是誰在美麗的樓閣上吹笛子?悅耳的笛聲隨著輕風斷斷續續傳來。當笛聲嘹亮時,就像橫在碧藍的天空上阻遏來往的浮雲。當笛聲和時,就像隨著冰冷的月光照進我的床裏來。笛聲優美,就像當年桓伊隨興所至王徽之奏的三首曲子;而曲調的優雅更讓人想起馬融的笛賦中所用的詞句。一曲吹畢,不知道吹奏的人是否還在畫樓上,而那嘹亮的笛聲卻好像還飄蕩在空中,久久淡散。

《聞笛》是唐代詩人趙創作的一首七律。此詩專寫笛聲之妙。首聯交待笛聲的由來,頷聯用響遏行雲和隨月入窗正面描寫笛聲,頸聯引用古事以作側面襯托,尾聯用餘音繞梁和人在否二意構畫出一幅空的藝術境界。

唐詩中有不少描寫音樂的作品,如韓愈的《聽穎師彈琴》、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賀的《李憑箜篌引》和錢起的《省試湘靈鼓瑟》等都是廣傳誦的名篇。趙這首詩是專寫笛聲之妙的,雖不如前四首詩有名,卻也有一定的特色。

這首詩篇幅雖然短小,但由於作者運用了多樣手法,從的角度對笛聲進行全方位的掃描。遂使有限的形式有了充實的內容,而且使形象描寫有了層次感,給讀者以實的藝術感受。

 


李白 《春夜洛城聞笛》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是誰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發出悠揚的笛聲。隨着春風飄揚,傳遍洛陽全城。就在今夜的曲中,聽到故的《折楊柳》,個人的思之情不會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這首詩是736年(開元二十三年)李白遊洛陽時所作(當時李白客居洛城,即今天的河南洛陽。在唐代,洛陽是一個很繁華的都市,稱東都)。描寫在夜深人靜之時,聽到笛聲而引發思之情。

王堯衢《唐詩合解》:忽然聞笛,不知吹自誰家。因是夜聞,聲在暗中飛也。笛聲以風聲而吹散,風聲以笛聲而遠揚,於是洛春夜遍聞風聲,即遍聞笛聲矣。折柳所以贈別,而笛調中有《折楊柳》一曲。聞折柳而傷別,故情切乎故園。本是自我起情,卻說聞者何人不起,豈人人有別情乎?只爲散入春風,滿城聽得耳。

此詩寫思,題作春夜洛城聞笛,明示詩人因聞笛聲而感發。題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點出季節及具體時間。起句即從笛聲落筆。已是深夜,詩人難於成寐,忽而傳來幾縷斷續的笛聲。這笛聲立刻觸動詩人的羈旅情懷。

詩人不說聞笛,而說笛聲暗飛,變客體爲主體。字爲一句關鍵。注家多忽略這個字。因爲不知笛聲來自何處,更不見吹笛者爲何人,下此字,十分恰當。這裏字有多重意蘊。主要是說笛聲暗送,似乎專意飛來給在外作客的人聽,以動其離愁別恨。全句表現出一種難於爲懷的心
,以主觀寫客觀。此外,也有斷續、隱約之意,這與詩的情境是一致的。

誰家,意即不知誰家,照應。第二句着意渲染笛聲,說
散入春風滿洛城,彷彿無處不在,無處不聞。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觀感覺的極度誇張。字用得妙。是均勻、遍佈。笛聲散入春風,隨着春風傳到各處,無東無西,無南無北。即爲滿洛城滿字預設地步;滿字從字引繹而出,二者密合無間,同時寫出其城之靜,表達詩人的思心切。

聽到笛聲以後,詩人觸動了
思的情懷,於是第三句點出了《折楊柳》曲。古人送別時折柳,盼望親人歸來也折柳。據說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別情。長安灞橋即爲有名的送別之地,或指那個地方的楊柳爲送行人攀折殆盡。

《折楊柳》曲傷離惜別,其音哀怨幽咽。晉代太康末年,京洛流行《折楊柳》歌,有兵革苦辛的詞語。北朝《折楊柳歌辭》中說: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蹀坐吹長笛,愁殺行客兒。大約都是據曲意
的歌詞。

所以,詩人聽到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
思。一般說,久居他的人,白天還沒有什,可是一到日暮天,就容易想念家。在春秋季節,人們也常是多愁善感。

《折柳》爲全詩點睛,也是聞笛的題義所在。三、四兩句寫詩人自己的情懷,卻從他人反說。
調此夜,是面對所有客居洛陽城的人講話,爲結句何人不起故園情作勢。這是主觀情感的推衍,不言,卻更見感觸之深,思之切。全詩扣緊一個字,抒寫自己聞笛的感受。

詩的第一句是猜測性的問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聽,卻不期然而打動了許許多多聽衆,這就是句中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說笛聲由春風吹散,傳遍了洛陽城。這是詩人的想象,也是藝術的誇張。第三句說明春風傳來的笛聲,吹奏的是表現離情別
的《折楊柳》,於是緊接一句說,個能不被引發思念故家園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然而止,因而餘韻嫋嫋,久久縈繞於心間,令人回味無窮。

短短的一首七言
句,頗能顯現李白的風格特點,即藝術表現上的主觀傾向。熱愛故是一種崇高的感情,同愛國主義是相通的。詩人的故是他從小生於此,長於此的地方,作爲祖國的一部分,那種形象尤其令詩人難以忘懷。李白這首詩寫的是聞笛,但的意義不限於描寫音樂,還表達了對故的思念,這纔是感人的地方。

李白的老家在四川,二十多歲就離家東遊,後長期居住湖北、山東,春夜聞笛《折楊柳》曲,觸發深長的
思當是再自然不過的了。因此情意切,扣人心絃,千百年來在旅人遊子心中引發烈的共鳴。

 

上一篇:塵緣ㄚ~~

下一篇:紅塵問蓮.......

y t (逸竹) 2018-01-07 06:40:33

圖文 俱佳
細賞
推薦
謝謝 來訪

版主回應
謝謝 來訪 2018-01-11 09:4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