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28 18:15:32小光頭

聽完熊秉元教授的演講之筆記及心得

2010127星期三晚上我在台南市佛光會聽台大經濟學熊秉元教授所發表的演說雖然主題是經濟學對金剛經的闡釋不過內容多偏向描述、解釋社會現象短短90分鐘內我聽的津津有味、意猶未盡老實說挺不錯的

教授首先在黑板上寫下

          社會現象1.是什麼?

                   2.Why?

                   3.將如何?

接下來他記下三個數字012,接著寫下第一條式子

       1.O > o(多好於少)

帶出今天的第一個重點;「人是理性自利的」並舉例佐證例如;證嚴法師若圓寂左右手仍會爭位飆車少年飆車得到快感是理性且自利的,只是旁人不這麼認為罷了,有一個較不同的例子是有人早上七點買了股票希望能賺三萬但到了下午卻賠了三萬,不可說他是不理性不自利的,因為兩者的時間點不同,就和第一次約會和第十次約會是不同的道理一樣。再來教授寫下;

                      2.情感的駕馭受到理性的節制

仍然以例證解釋此句

     

 (1)上班時間不敢對老闆發飆,下班後與同事聚會數落老闆的不是

   (2)少年對朋友友善,面對家人時卻凶巴巴

   (3)第一次約會和第十次不同

其中教授還指出例(1)是種情感上的換檔,由緊張的上班時間轉為輕鬆的下班,而例子(1)(2)(3)皆出於成本效益的考量,若對老闆發飆可能會丟工作,和同學翻臉或許就斷交互不往來了而第一次約會要是犯了錯,還會有第十次嗎?

                  1 + 1 < 2 

這條式子是這次演說的第二項重點;「存在不一定合理,存在一定有原因」教授舉了貼標籤和為什麼要誠實的例子來說明

(1)貼標籤;社會學家認為貼標籤是不好的,但對於經濟學家卻正好相反,為什麼?因為貼標籤可節省時間,大幅降低行為成本,如當你進入一家精品店,專櫃小姐將你仔細打量一番,此時她就在貼標籤,決定你是否買的起,當其作完決定後,便可選擇是否殷勤主動推銷,或冷漠相待隨意敷衍,這省去了花在與客人接觸了解對方的時間。貼標籤不一定是好的,但它的存在也是有原因的。

(2)為什麼要誠實?教授表示誠實是種工具,不管是在職場上、朋友間或其他場合誠實是可讓人被接受、被信任、被重用的工具教授點出其實不僅是誠實勤勞、精確.......等人類的特質,從經濟學的觀點來看,人的所有特性都是一種工具性的安排有功能性的內涵,當然倫常關係也不例外,再次呼應了前面提到的「存在不一定合理,存在一定有原因」。

                   1 + 1 > 2

這是第三個重點;「好的價值是要有條件的」或者「好的價值需有充足的條件支持」,當我們看到一個社會現象,就必須自動向下推一層,看看他所支持的條件是什麼,一定會有的。若想達到一個好的效果,足夠的支持條件是必須的,教授如此表示。

                   O ~~ O o

第四個式子;「一件事的意義是由其他事物所襯托出來的」或許是時間的關係,或許是觀念較簡單,第三和第四點教授並未舉太多的例子。最後熊教授指出以上四點並無價值是非的判斷,都只是對社會現象的觀察。

    熊教授的演說相當有趣且淺顯易懂,不過我必須承認有些地方我並不是很了解,有些模糊,尤其當教授在回答問題時更使我一頭霧水,他的答案似乎與問題八竿子打不著,不只有我,連提問者也都摸不著頭緒,最後一位教授的學生解釋;「當你聽完還是霧煞煞時,我可以告訴你,這就是經濟學」,好樣的,很有意思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