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6-07 15:15:33滄浪之水

秋實:李敖與美國槍殺學生(一)

一、美國也開出坦克,槍殺學生

一九八九年六月二十日,天安門廣場上的血迹尚未乾透,東土官府的大屠
殺以及隨後的大搜捕,正受到世界上包括美國在內的多國人民和政府強烈
譴責。這時候,臺灣一位自稱爲“第一流歷史學家”的李敖先生,匆忙發
表一篇題爲《美國槍殺學生記錄》的文字,大揭美國血腥鎮壓學生內幕,
聲稱美國沒有資格批評東土官府的屠殺。文中,李敖先生這樣描述一九七
O年發生在美國肯特大學的槍殺學生案:

當尼克森在那年四月三十日下令進軍柬埔寨之後,
激起了肯特大學學生們的滿腔怒火,從五月一日
到三日,連續舉行了多次抗議示威的集會。他們
首先喊出了首先喊出了“打倒尼克森!”的響亮
口號,他們在街頭點起火來,把一部美國憲法丟
進火裏燒了,表示再也不受美國的所謂“民主”、
“自由”的欺騙和愚弄了。他們還放了一把大火,
燒掉了爲美國擴張政策服務的“預備軍官訓練隊”
的辦公大樓,大樓裏面的軍用物品被燒得之剩下
一片瓦礫。

美國政府派了大批全副武裝的軍警前去鎮壓,甚
至動用直升飛機向學生投擲催淚彈。激怒的學生
同軍警進行了長達三小時的戰鬥,結果把軍警趕
出校園。

美國政府當然不肯罷休。在五月四日上午,當學
生不顧禁止集會的命令、敲響校鍾,數千名學生
立刻從四面八方奔向操場、參加抗議集會的時候,
美國政府出動了坦克、出動第一零七裝甲騎兵團、
第一四五步兵團、出動了大批國民警衛隊和警察,
前去鎮壓。面對頭代鋼盔、受拿槍刀的軍警,學
生們毫不畏懼,沒有人相信政府會開槍,他們指
著軍警高聲叫駡

突然間,軍警動手了。他們首先扔出了大量的催
淚彈,趁著彌漫的硝煙,列著隊形沖向學生。學
生用石頭土塊還擊,有的還把尚未爆炸的催淚彈
揀起來,扔回去。在學生們的反抗下,指揮者指
使軍警列成隊形,端起步槍,排槍齊放,當場打
死男女學生四名,打傷十名,然後又用刺刀戳傷
學生多人。接著,又進行了大搜捕,九百名軍警
佔領了學校。死難者的鮮血染紅了肯特大學校園。
一個目擊者憤慨地說:“這是有組織的謀殺。”


二、“他們有什麽資格批評我們!”

如此渲染一番之後,李敖先生話頭一轉,將話題扯到天安門血案上,扯到
當時美國人對東土官府血腥屠殺學生的譴責上。李先生認爲這些譴責純屬
“苛責”:

如今自己槍聲專美於前,卻滑稽苛責中國人于後,
美國人的厚臉皮,可真夠瞧得呢。

第二天,李敖先生得知那位調集軍隊並下令鎮壓學生的鄧小平大人,也發
表了跟他見解相似的講話,更是禁不住的得意和興奮。他又發一文,詳細
摘引了鄧小平的話:

“而在六十年代及七十年代,在美國各地也發生
許多學生遊行及騷亂,他們除了動員警察及軍隊
外,還有其他救命丹嗎?還不是逮捕了人民,也
流了血。他們是鎮壓學生及人民,而我們是鎮壓
反革命暴亂分子。他們有什麽資格批評我們!”

對這段話,李敖不僅深表欣賞和贊同,而且更加以發揮,進一步表示,跟
美國比,鄧小平領導下的東土官府,做得其實並不算過分。並且再次強調
他前文所述美國“也開出坦克”這一細節:

一旦天安門式的情況擺不平,由正常情況轉入非
常情況,原形就會更畢露。這種原形畢露的時候,
中國美國其實都是一樣的。所以美國在非常情況
下也開出坦克,也槍殺學生,與中國並無不同;
且在人口比例上與人權保障的教養上,美國人開
出坦克,槍殺學生,其罪尤在中國人之上。

這些文字,李敖先生想來自認爲是足以代表其思想和水平的佳作妙品,所
以十年之後的一九九九年,當他精選舊作,編輯《李敖禍台五十年慶祝十
書》的時候,又將他們通通都收錄了進去,打算藏之名山,傳之後世。

我就是從這套《五十年慶祝十書》中,讀到上述文字的。李敖先生在這裏
所表現出來的政治偏向,太顯而易見了,我不想作任何評論。我覺得,象
李先生這樣目空一切,自封爲“第一流歷史學家”,卻喜歡戴著政治有色
眼睛書寫歷史,始終進不了嚴肅學術圈子的人,筆下所言究竟有幾分真實,
倒不難想象。

我感興趣的是另外一件事:當年美國社會在出現類似天安門式的非常情況
時,其“原形畢露”的樣子究竟是怎麽個樣子的?上至總統、聯邦司法部、
FBI,中至州長、市長、市議會,下至學校當局、老師、學生、執勤官兵,
外至社會主流媒體、輿論等等,社會各方面在事件前、事件中、事件後的
反應究竟是怎樣的?他們與中國大陸當年的反應,究竟有什麽不同?

我的結論與李敖恰恰相反,中美兩國對於類似事件的反應,不是“並無不
同”,而是大有不同,相差不止十萬八千里。假如我們想避免天安門式的
悲劇重演,可以向美國學習的東西實在太多了。鄧小平、李敖之說,井蛙
觀天而已。

爲了看清此點,且讓我把前面李敖先生那四段區區六百餘字的史實敍述拿
出來,一段一段對比著真實歷史,慢慢清點一下這筆流水帳,附帶也欣賞
一下這位自封“一流歷史學家”的一流敘史功夫。


三、“自由”“民主”的欺騙和愚弄?

李敖的第一段,敍述學生對尼克松四月三十日宣佈進軍柬埔寨的反應,其
中有這樣一個“火燒憲法”的戲劇性情節:

[學生們] 在街頭點起火來,把一部美國憲法丟
進火裏燒了,表示再也不受美國的所謂‘民主’、
‘自由’的欺騙和愚弄了。

此節在我所查證的有關資料中均不載。當時倒是有一個爲憲法舉行葬禮的
集會,五月一日中午十二時在肯特大學校園內舉行。集會由一群歷史系研
究生組織,大約有500名教員和學生參加。他們認爲尼克松的決定,無視
憲法對總統權力的限制,無視宣戰權屬於國會的規定,未經國會同意即擅
自對另一個主權國家開戰,實際上等於謀殺了美國憲法。作爲象徵,與會
者決定將一部憲法下葬,並哀悼憲法的死亡。他們提議,下周一(即五月
四日)正午,再舉行一次集會,抗議美國參與越戰並入侵柬埔寨。整個過
程進行得平和有序,既未上街,更不存在李敖所述街頭放火的情節。

而且,集會的基調是要求維護美國憲法的至高權威,要求維護美國自由民
主制度的基礎不受行政當局肆意侵害。看起來,與會者似乎沒有李敖先生
那麽高的覺悟,並未把他們對尼克松總統的不滿,上升爲對美國整個制度
的懷疑和否定;更沒有將尼克松總統個人對選民的欺騙和愚弄,看作是美
國自由民主制度本身對他們的欺騙和愚弄。

安葬憲法公告


要理解這些老師學生的反應,有必要先瞭解當時的大背景。

兩年前尼克松在總統競選中,向選民信誓旦旦,承諾結束越南戰爭。然而
他上臺不久的1969年,卻出動龐大的B-52機群,對柬埔寨動東部的“胡志
明小道”狂轟爛炸,實際上將戰爭擴大到了柬埔寨境內。此舉被許多人看
作是對選民的欺騙和愚弄,立刻引發了席捲全國各地的抗議浪潮。參議院
也嚷嚷著只有國會才有宣戰權,並通過一項議案,要求美國軍隊在7月份
之前停止對柬埔寨的轟炸行動。而尼克松卻自恃有廣大持保守立場人士的
支援,對此不予理會,仍舊自行其事。美國社會陷入了深刻的分裂之中。


四、“非法割據”白宮廣場

抗議最爲激烈的一群,自然非大學生莫屬。1969年5月9日至10日,十萬多
學生直搗首都華盛頓。就象30年後中國學生“割據”天安門廣場一樣,美
國大學生們也“割據”了白宮前的廣場,日夜據守在那裏。市區公共汽車
一輛挨一輛並排起來,組成屏障,將這片地方變成了一個武裝兵營。

尼克松總統的最初反應也象東土領導人一樣傲慢,對抗議者不屑一顧,並
且私下裏稱他們爲“遊民”。然而作爲民選首腦,他畢竟不能表現得太無
動於衷。周五晚上,他擺出和解姿態,親自來到林肯紀念堂,同睡在那裏
的學生談話。

“我對此事的感覺同你們一樣深切,”他對他們
說。爲了能談到一塊兒,他大談美國的足球活動,
並問其中一個學生----一個加利福尼亞人----他
是否喜歡衝浪運動。倫敦《星期日泰晤士報》的
譯名記者小姐寫道:“兩個美國會晤了,但馬上
便在一種互不理解的狀態中彼此越離越遠了。”

總統出面以後,白宮前的“非法割據”,不久就和平結束。而大學校園裏
的罷課浪潮卻持續不斷,數百所高校教室空無一人,形成了美國歷史上前
所未有的一次自發性全國學生總罷課。

第二年,學生們的不滿尚未平息,尼克松總統又宣佈派遣地面部隊進入柬
埔寨。大學裏的激烈反應,自在意料之中。但向來平靜且沒有鬧事傳統的
肯特大學,竟會由此鬧出人命慘案,卻是誰也沒想到的。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海納百川 (http://www.hjclub.com)2003/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