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6-09 07:49:34o-old

108、主治胃中之熱及發炎。(4)足三里 (s-36)胃經。

主治胃中之熱及發炎。(4)足三里

足三里 San1 Li3 (s-36)足陽明胃經。
又名足三里、下陵、鬼邪。足陽明胃脈氣之所入,為合穴屬土,亦為回陽九針之一。

【部位】
膝眼下3寸,脛骨外廉。

【主治】
1、消化不良dyspepsia。
2、胃痙攣stomach spasm。
3、食慾不振anorexia。
4、口腔疾病oral cavity disease。
5、腹膜炎peritonitis。
6、便秘constipation。
7、四肢倦怠。
8、麻痺。
9、神經痛。
10、腳氣berberi。
11、頭痛headache。
12、眼疾。
13、其他慢性疾病。

【取穴】
1、正坐屈膝,以本人之手大拇指,按在膝蓋骨上,其餘四指並攏,自然下垂,置於膝蓋骨之外側,當中指尖所着處是穴位。
2、外膝眼正下方3寸,脛骨外緣1寸,當前脛骨肌與長總趾伸肌,起始部之間,是穴位。
3、醫者用食指沿脛骨,由下往上摸,至脛骨微隆處,之外方約1寸處,有兩肌肉陷中,壓之有痠麻感處是穴位。
4、膝眼直下約4橫指處,亦為膝眼正下3寸,脛骨外緣取之。

【解剖】
在脛骨前肌、伸趾腸肌之間;有脛骨前動脈、靜脈;為腓腸外側皮神經分佈處,深層正當腓深神經。

【方法】
針7~8分或1.5寸,留針15分鐘。灸20~30分鐘,灸5~7壯。

【應用】
1、足三里主瀉胃中之熱,主治胃發炎。針刺時,針感會放射至足背及胃部。
2、神經衰弱neurasthenia:足三里可用點刺法。降上逆之濁氣,升下陷之清氣,所治之病,皆為濁氣上塞之症。
3、小而麻痺症。鼻疾病rhinophathia。小兒消化不良性的腹瀉
lienteric diarrhea。食慾不振。胃痛gastralgia:足三里是以上諸症的必用要穴。
4、【胃潰瘍gastric ulcer】:針灸足三里、配脾俞。
5、足三里是回陽九針之一:足三里對全神影響很大,有鎮靜作用。
6、急性腸胃癌acute gastroenteritis:針灸足三里,配中脘穴。
7、凡上體針灸治療後,必須再灸足三里穴使其行氣運血。尤其是針肩井穴,後必須針足三里以便調氣。
8、元氣不衰。胃腸消化正常。吸收能力增強:常灸足三里。
9、足三里30歲以下,尤其是小兒忌灸:否則反而生病。只針不灸,則對小兒的各種症狀,適應症很廣泛。

10、小兒麻痺症的後遺症:
『治療』先針患者的,陽關穴、陰谷穴為主穴。再針建側的足三里,是很重要點。
11、肥厚性的鼻炎hypertrophic rhinitis:足三里、合谷、照海、中脘、申脈。
12、神經性胃痛。急性風濕關節炎acute rheumatoid arthritis:足三里用點刺法,以鎮靜神經。
13【中風前兆】:
兩個月或半年之間,足脛骨上,時常忽發重麻、重痠,良久乃解,此乃將中風之前兆『預防中風』:常灸足三里穴,以保健康。
14、降血壓hypotension:針足三里、行間、合谷、曲池。
15、食慾不振anorexia是脾病:針灸足三里、內庭穴。
16、嘔吐vomiting吞痠、吐痠。咳逆:灸治足三里1~2小時。
17、舒筋利痺:灸治足三里、三陰交。
18、腳膝諸痛:針足三里、行間、申脈、金門。
19、冷風濕麻痺:針足三里、環跳、陽陵泉。
21、上吐、下瀉、肚腹疾病:針灸足三里、中脘、內庭穴。
22、治胃炎gastro-enteritis:針灸足三里、配陰交穴。
23、腹痛泄瀉celialgia or celiorrhea:針足三里、灸神闕穴。
24、大便閉結constipation:針足三里、配支溝穴。
25、利尿diuresis:針灸足三里、陰陵泉、配氣海穴。
26、耳鳴tinnitus aurium。腰痛lumbago:足三里、配地五會、耳門。
27、牙痛toothache。頭痛headache。咽喉麻痺pharnygoplegia:
足三里、配二間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