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3-13 06:29:35力敵亞

借放一下









90年代之後,台灣社運團體逐漸轉型,更多專業人士介入社運(如過去無盟中的傳播學者)社運團體開始思索自己的主體,並透過特定議題彼此連結。「社運」不再只以對抗國家機器為目標,也開始與政府對話、協商,企圖影響公共政策的決定。在網路逐漸普及後,社運團體多了一個傳播通道,透過轉寄信件傳播訊息、利用網路連署塑造民意。近日有媒體報導,國內勞工、原住民、婦女、身心障礙等弱勢團體,將以「結盟」的方式出發,結合自由派學者,成立「蜂報」電子報,利用電子郵件方式推動社會運動,並希望在總統大選發揮影響力,推動社會改革。

我們試著從四個層次來談「網路」媒體在社運中所站的位置。首先,社運團體藉由信件群組的發送,進行內部意見的交換、討論;更甚者,透過網路穿越地域和時間的距離,彌補不能隨時召開會議的遺憾。其次,對於邊緣團體而言,網路是不昂貴、可實行的資訊傳播途徑,社運團體得以掌控對外傳播的通道(比如說自製發行電子報,達到宣傳和直接與民眾對話)。改變過去社運團體必須透過報章雜誌等大眾傳播媒體發言,面對在傳播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各種對事實的裁切、對社運團體的誤讀、扭曲。

第三個層次談到集結號召民眾,今年2月15和16日的全球反戰示威,全世界超過300個城市、近千萬人走上街頭,抗議美英等國準備攻打伊拉克;參與這場全球示威的實際人數難以計算,但可以確定的是,這場同步進行的全球示威,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第四個層次我們先舉這次南韓總統大選的例子:網路新聞OhmyNews.com,在這次總統選舉中,為盧武炫(Roh Moo Hyun)扮演推手,當盧武炫的盟友陣前倒戈情勢危急的關鍵時刻,OhmyNews.com的讀者,發出大量的電郵電話信息,動員親朋好友,踴躍投票,終於轉敗為勝,盧武玄順利當選,南韓政治進入「結束三金政治」的世代交替時期,這也表現南韓選民決定選擇走出冷戰的世紀,不願再配合美國所主導對北韓強硬的政策。這是社會運動從抗爭、爭取,轉而成為取得權力,進行輔選或反制,利用網路民主推動社會改革。

社會運動的發展是一個社會改革力的重要指標,虛擬空間中是否存有良好發展的社運空間,代表一個社會文化擁有的網路資產。根據過去科技樂觀派學者的說法,資訊社會的潮流勾勒出兩方面明晰的形象,一是新科技力量已成為經濟和社會變遷之源;二是資訊社會的發展結果形成了政治運動和各種議論的場域。但我們必須關注的是,落實在台灣,網路科技的新意對社運的新意在哪裡?偏食資訊產業經濟發展,側重電子商務的台灣網路,要如何形成多元意見流通的社運力量?台灣網路的普及,會是一個為社運賦權的契機,亦或是另一個大眾主流意見主導並壓抑邊緣運動發揮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