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16 01:12:50梅子

【閱讀工作】對近來教育政策的想法

 今天參與了業務的策略會議。

 我看著大螢幕上面的數字,看著與相關學科領域的市占率,看著市場上這些出版社這幾年來業績的消長,我們的教育難道真的淪為市場機制?

 關於教育,雖然我在這一行已經好幾年了,但始終都覺得教育這東西不應該是由商業來決定優劣。其中最重要的是,教育這件事情沒辦法重來,尤其是九年國教,因為九年國教中沒有留級制度,也沒有重修,很難再把基礎的東西重新再念一次。一但將未經審慎思考的教育實施在這些學生上面,這些學生就是白老鼠,或許外界人士會覺得一學期、一年過了就算了,但是對這些學生而言,影響卻是一輩子。在他們還沒辦法像是大學一樣的掌握自己的思考脈絡,在自由意志尚未發展健全前,我覺得國家有義務要照顧這些國家未來的主人翁。

 在當年貿然的實施九年一貫後,所引起的紛爭直到現在不絕於耳。其實一綱多本和開放民間編撰教材是沒有錯的,因為好的競爭是優良多元的原動力。但是因為錯在於當初九年一貫實施太倉促,在配套措施沒有作好,在老師們的再進修的教育沒有作好下,還有對社會、學校、家長的宣導沒有作好下,四年內把九年的課程全部換掉,因此直到現在問題仍層出不窮。在這些問題還沒解決下,十二年國教的口號又出現了,一綱一本的口號也出現了。身為教科書的編輯,我能說,無論是哪一家出版社的教材內容,真的沒有太大的差別。因為現在市場競爭的關係,今年推出獨家課程設計的出版社,一但受到市場好評,不消第二年所有出版社都有了。與其像是用大撈網想把所有的魚捕起來,想要收集所有教材來將試題一網打盡,倒不如好好理解手上這本教材,弄懂裡面的原理,用這些原理去擊敗這些考題才是對的。家父是數學老師,他上課從來不用課本,他對學生著重的是如何思考如何想如何去解題,這才是真工夫,學問其實應該是這樣培養的。不要怕做錯,不要怕回答錯,要怕的是做錯回答錯卻沒有想去一探究竟的心,任憑錯中學的機會流失,這才是真的可惜。

 回到前面所說的,難道教育真的淪為市場機制了嗎?因為開放版本,承接這些編撰教材的都是民間業者,也就是私人企業。試想一下,如果今天你想開店,會希望這家店不賺錢嗎?私人企業也是一樣,在教育政策朝令夕改,在教科書的價錢不斷壓低,其實要長久經營已經越來越不容易了。每年四、五月的選書期都是一場廝殺,為了要迎合市場需求,教科書已經越來越向市場傾斜,也越來越脫離教育的本意。一個好的老師,會看的是教材的真內容,例如內容是否充實、正確,教學節奏是否流利順暢,圖片是否符合所需等等,應該看的是這些基本的東西,因為真正要教學的、學生要學習的是這些知識。但是現在已經不然,看的是搭配的教具是否又新又炫,贈送的東西是否又多又好,也因此現在的出版業者都在打資源戰,雖然說教科書才是本位,但是我覺得其實教科書的地位已經越擺越後面,大抵都叫資源給擋住了身影。

 因為某一家教材改版後市占率上升,因此其他家紛紛改版;因為某一家推出了創新教具,隨即其他家都迎頭趕上;因為某一家出版社送了什麼東西,其他家也不干示弱。總之在教科書這世界已經沒有所謂的教材特色了,因為大家都很像,就像是蘋果日報進臺灣後,越來越多報章雜誌蘋果化了。為什麼大家都懷念過去國編館所出的部編版,覺得那個年代比較單純,但回想一下,那時候的升學壓力並沒有比現在少,看當年升高中五專的升學率就知道了,真的是擠破頭。(就像我哥常說,現在小朋友的書包哪有比我們以前重,只是他們現在幸福一點書包被設計成有輪子可以拉而已)這是因為過去的教材壟斷,只有國編館可以出教材,手邊有國編館的教材可以看一下,和現在的教科書比對一下,是不是以前的教科書真的很樸素?以前的國編館,只有出課本、習作和教師手冊,而改版是六年一改版或是十年一改版,都是微幅調整,像國文可能只換幾篇文章而已,所以教材可以哥哥傳弟弟,姊姊傳妹妹,連帶參考書買多的寫不完的都可以傳承下去。國編館的教材因為有政府補助,而且教材編完後,後面的幾年只是不停再印刷,不用修訂,所以很便宜;因為可以傳承,所以家庭負擔沒有這麼大,不需要像現在每年都要買新的,版本不同還要換不同版的參考書。這是為什麼會有人想要回國編館時代,回一綱一本的時代,甚至決策三年不改版的原因。

 走入市場並不是不好,就像現在的教材,都做的很漂亮,配套措施也做的很完善,一片VCD,帶你認識臺灣認識世界,一份書籍,讓你認識臺灣特有生態。一疊字卡,讓你無論何時都可以複習背誦單字。業務走入學校,傾聽基層教師的心聲,有任何問題,一通電話,整個出版社會替老師思考,想辦法解決。教材不好,第二年可以立即修正,這都是都因為開放後才會有的。因此一綱多本不是不好,只是無論什麼事情除了正、負面意義之外,還有許多處在這兩者之間的模糊地帶,需要被審慎思考。教育是百年大業,不應該淪為選票承諾,不應該淪為口號,也不應該受到太多的因素干擾。因為這可不是一般的政策,這是我們的教育。我真的希望政府不要再治標不治本,不要再讓更多的學生賠進不當的教育政策,也不要再讓出版社當犧牲品,讓教育真的變成市場商品了。

註一.越寫越多,越想越多,隻手無力可撐天,常常我也有這樣的感慨。

註二.因為不想影射任何教科書,所以找了張日本教科書當主圖。圖片出處:
http://members.jcom.home.ne.jp/chofu3/rireki.html





站在講台的教師 2007-04-08 22:45:06

現在國民小學「分組活動」代替紙筆測驗評量偏多,造成上國中後,基本的「認知」能力偏低!往往經過測驗卷施測後,國英數一團亂!基礎認知能力低落,以數學為例:連「移項」和「代入」都不會,更何況「解方程式」?
但是補救教學往往用在趕課程進度,一班約十位學生變成「超低學習成就學生」,每一科都很爛卻不想多努力。一班學生都超過三十位,老師實在無法一一停下進度補足當時不會之處。
但這些低學習成就學生,往往不想多努力用功!上課講話、不交作業、愛玩電動、打鬧同學等等...
若國小不分年級實施「分級學力鑑定」(三、六)(二、四、六),無法通過最基礎鑑定者,需留級或者取得身心障礙證明,現在我們的國民教育都是保障升學,根本無法做品質管控,學學法國吧!
人人有書念又如何?只是培養一堆高學力低能力的國民罷了,結果:1/3 + 1/4 = 2/7

救國民應教育實施「分級學力鑑定」,不過就留級。

版主回應
我覺得這也是現今教育的一個很大的問題。我想起我有一個同學,國中的時候成績很不好,在當年大概只能念高職,害羞內向。後來高中時她家人把她送去美國,在大學時我們開了國中同學會,她完全變成另外一個人,不但在學業、專業知識上有所專精、自信、迷人、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原來不同的教育可以改變一個人改變這麼多,如果她當時一直留在臺灣,現在不知道會變成什麼樣的人。

當然我並不是說美國的教育有多好,但我相信這中間老師對待學生的方式、整體環境等一定都有影響。在很多人生的交叉路口,一但走上了就難以再回頭了,真的不能不步步為營。

在某一個關頭放棄了孩子,他可能也就放棄了他自己。
2007-04-11 00:14:59
孩子优 2007-04-04 23:32:33

我也贊同你 :)






真的當時來的太衝促
那所謂的對不起

我們在那實驗室當起了白老鼠





12年國教是否要舉行 ?
又是否決定的太匆促










我們都只是孩子阿阿阿阿ˊˇˋ

版主回應
我覺得每個人都是有自由意識的,過去的人生可能沒辦法自己掌握,但是未來的人生可以。我有個同學以前常常講家裡給她的負面影響,以致於她現在變成什麼樣的人。但是我覺得,未來人生還這麼長,自己也長這麼大了,其實可以靠自己的力量扭轉一切。這理論有點像【25歲以前的長相要怪父母,25歲以後的長相要怪自己】這樣的講法。

不過,我們真的要多花點心思來對待他人上未能自我掌控的時期,所以也請置身其中的你多加油囉!
2007-04-11 00:08:25
古嘉 2007-04-02 11:01:57

果然是能站在學生角度,且務實而精確的文章,
把真正的問題都講出來了。

關於教科書應該一綱多本或是單一版本的問題,
除了自己的接觸之外,我問過家長、學生,也問過其他老師,
觀察、分析後的整體想法,和你的差不多。

版主回應
謝啦。也歡迎你跟我多討論。 2007-04-03 13:3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