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2-25 16:31:17lawnmower
【電影】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
人生在世,能凝望無限藍天,你們就能生存下去;
人生在世,因為學會手牽手,你們就能互相扶持;
人生在世,正因為知道何謂生存,同時也知道明天會再來,你們才能活出無人知曉的自己。
《無人知曉的自己》谷川駿太郎
---------------------------------------------------------------------------------------------------------------------------------
不知怎麼著,在看這部片的時候,腦海裡竟浮現出「史努比」。無論是漫畫裡的方格子,或是電視上的小框框,「史努比」雖富含深意,但永遠是屬於小朋友的世界,總是負重若輕;情節簡簡單單,常常不經意由格子和框框裡滿出來的快樂,也是簡簡單單。
從不曾在「史努比」當中發現任何一個屬於成年人的,那種混合著無奈、世故、蜚短流長、蠅頭小利的市儈面容,反而總是讓我們好奇露西是否又大呼小叫頤指氣使、查理布朗是否又因害怕被打出全壘打而焦慮、奈勒斯有天可能會丟掉他的毛毯、謝勒德的小鋼琴為何總是上一集被敲壞,下一集卻又完好如初……,當然還有那隻自戀又永遠搞不清楚狀況,更不想承認自己是「狗」的小獵犬史努比。
這隻倔強的小獵犬,在每當主人查理布朗要牠「學學別人家的狗」,要求牠撿回丟出去的樹枝時,總會自己再叼來另一根樹枝也扔到遠方,然後回望著牠的主人;或者,小獵犬會坐在自己的狗屋頂上,用老打字機一字一字鍵著自己構思的小說或書信,儘管作品老是被退稿,儘管我們從來也無緣親炙小獵犬的文采。
在這個缺乏人文主義精神,想像力又被窄化為替市場經濟服務的社會裡,這一群特立獨行的小孩和狗,看起來多麼不合時宜,是不?他們堅持尊嚴,敢冒險愛幻想、甚或有些英雄浪漫,這些特質難道不是人類社會一路進步的原因所在?
因為史努比,我們懷念過去美好世界的單純,也偶而帶著不經意的憂傷,但隨即又不得不轉回頭,面對這冷酷的世界。
「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裡的這群小孩,就跟你我當小孩子的時候一樣,單純而帶著期望,可惜前方,卻是令人泫然欲泣的絕望。大人一樣在他們的世界裡缺席,所以我們或許可以假設,他們也曾懷抱夢想,一邊看著「史努比」,一邊又經歷著讓人早熟的現實,本能、堅強而又無人知曉的存活著。
我確信這種夢想和現實的分別與拉扯,在查爾斯舒茲的「史努比」裡有,「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裡也有,但是枝裕和選擇了讓夢想幻滅,而代價看起來是那麼地直接而駭人。
是枝裕和的情節一向清瘦,手法一向樸實,他從不諱言自己受侯孝賢影響頗深,但比起近年來起伏不定的侯導,是枝裕和倒是堅定複製著自己的路線,一階階的攀著寫實主義的樓梯,達到可觀的高度。
被母親遺棄在東京公寓裡的四個小孩,被迫由最年長的12歲男孩阿明當家。母親留下的錢越用越少,阿明得辛苦樽節開支,讓弟妹們繼續懷抱著希望活下去。
由於長久的與社會同儕疏離,又沒有完整的家庭,四人只得在晦暗度日當中,摸索自己生命裡缺損的那一塊「拼圖」。
對女孩京子而言,這拼圖可以是母親雜亂堆在梳妝台上的胭脂口紅,代表著荳蔻少女的夢想,更有因母親缺席想取而代之的早熟與勇氣;對男孩小茂而言,拼圖是他好動耍寶下帶來的短暫歡樂;而對年紀最小的小雪來說,她只想要找媽媽。而這所有的所有,竟然都必須由一個十來歲的少年概括承受。
導演將四個不同年齡小孩的情緒處理得層次分明,四位小朋友的演出也著實讓人心酸,故事情節鬆散的本片,完全因為導演及演員的成功而光芒四射,梁朝偉在坎城敗給片中的長男柳樂優彌,曾脫口說出「14歲的小孩有甚麼演技」這樣不合他應對進退形象的話,倒想建議他再看看這部片,重新感受一下這位坎城小影帝與角色及影片本身的高度契合。
所以片子背後的真正靈魂,當然還是是枝裕和的觀點,儘管本片根據真實社會事件改編,導演卻只關照孩子們面臨無可選擇的生活逆境時由平衡到崩解的身心狀況,最後儘管遭遇不可逆的悲劇,暫時停止了崩解的過程,想到餘下的孩子們仍然必須蒼涼地重整自己的人生,便令人感受到深沉的悲哀。
故事由前一年的秋天開始,到第二年夏天結束,電影語言極端收斂的是枝裕和沒有讓小孩們成為賺取大人眼淚的苦情童星,反而將心力花在描寫「時間」和「事件」如何在他們內在與外在上作功,終至帶出了這個在龐大社會機器裡,傳統價值淪喪的極端個案。據媒體報導,是枝裕和邊拍邊剪,一邊處理拍妥的片段,一邊再構想接下來的劇情架構。或許就是因為這種方式,讓片子與四位小演員一同自然成長,這種清淡的手法,一向是是枝裕和的長處,也延續了他自「幻之光」、「距離」與「下一站,天國」以來,探索生命旅程的大方向。
面對小生命的消逝,「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選擇了莊嚴的紀念,而非大鳴大放的批判。
如此,空谷裡的足音,才更加震耳欲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