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4-22 13:29:48拉維尼
東莞記行(二)入鄉隨俗不隨俗?
他們每天問我:「吃不吃的慣呀?」
我都是笑笑點頭:「可以阿!沒什麼問題。」
其實,問題可大了。一開始還不覺得怎樣,但連吃幾天後,開始不舒服了。
太油膩!鹽、味精太多!
昨晚的外賣的酸辣粉絲膩得讓我不舒服。才想起明明有帶藍色小藥丸可以排油。
乾脆就衝到樓下雜貨店買了鍋子。「以後乾脆自己煮點東西吧!」心裡這樣想,希望會有時間。
入鄉隨俗不隨俗?其實真的很難說。
有些事我可以妥協,但有些恐怕是不行的。這樣就多少造成內心的混亂,該如何拿捏?這其中有太多的選擇題。
我的成長環境、觀念、習慣、以及所思考、見識的,都和他們有許多不同。
太多不同,會造成反感,太多相同,恐怕我也做不到。
什麼是可以相同、而什麼是可以私自堅持的?是我應該好好想想的問題。
不知是不是我太敏感?有時候,我會從他們的眼裡看到一絲黯淡。
比如說,當他們聽到我已經叫私車回家,而不是在他們的想像裡坐公車時。
又或是,當送瓦斯的先生來的時候,看見我手裡的洋啤酒也是那樣的表情。
很多事情在無意之間,尤其是生活水平上的觀念、習慣差距,是難免卻又或許應該避免的細節。
當我從早我一個星期來的菲律賓繪圖師眼中看到相同的黯淡時,我猜想,也許與我相比,他會更能與他們融成一片。我不知道在政治因素方面會不會也有影響?但肯定的是,這是一種經濟體下的族群分別,儘管我跟他們說相同的語言,而他們只能用有限的英文與Allen溝通,但Allen對我的沉默,使我明白,英語雖是國際溝通語言工具,卻不是讓人互相認同的橋樑。
大部分的同事都是廣西人,但儘管我的祖籍相同,卻早已有太多不同。
若我是遊人,哪裡才算是故鄉?
我是幾十年前,被中國這一個母親在陣痛時給散出去的種子,被安置在「台灣」這樣的溫室發芽成長。
吃飯的時候,他們問我,「回去廣西沒有呀?」「還沒。」
萍從廣西來的,她說,她老家那兒是農村。「妳會不習慣的,很落後呀!」
隔一天,湖南來的阿隆提到,家鄉現在滿是油菜開花,黃澄澄很美呢!
然後他忽的問:「你爸爸當年跟著國民黨打仗過去的嗎?」「不是。」
我不想說太多。接著他說了:「當年只有軍官才逃得過去呢!兵哪行啊!」
原來如此。我不敢多說,決定還是低調點。
萍說:「要是當年我爸爸也打仗過去的話,我在那出生,現在一定英文也挺好的!」
我相信她是無心的,但這是不是很多人的心裡話?
青菜一斤2元人民幣,她們嘖嘖嫌貴,阿姨煮一頓飯四菜一湯,給七個人,大概15元人民幣不到。我買一罐生力啤酒4.5人民幣。想了心虛。隨便什麼東西吧!
價值觀都是不一樣的。於是我連要下手買零食的時候都要考慮再三,不敢買太貴的零食到辦公室,免得讓人心裡嘀咕。
這時時發生的選擇問題,在這第一個星期裡,衝擊著我。
望著鏡子裡的臉,我感覺有些黯淡。
上班的時候,我不願穿上正式的上班服裝,都穿得很隨性。
出門的時候,我不敢帶手提包,因為我沒有伴,又怕被搶。
總是把頭髮盤起來,就擔心一頭長長捲髮太顯眼。
但我再怎麼喬裝,也不可能喬裝成本地人。
那我究竟要把自己犧牲到什麼樣子?
我的氣質、我的品味,是不能也不願被犧牲的。
不想降低品質、則我該如何稀釋我的不同?
我暗暗心驚,不知道回到台北時,會是什麼感覺?自己會變成什麼樣子?
日子再久一點,又會是如何的光景?
我會在這裡找到什麼?我又會需要放棄什麼?
入鄉隨俗不隨俗?沉默與時時不停的選擇,正測驗著我。
我都是笑笑點頭:「可以阿!沒什麼問題。」
其實,問題可大了。一開始還不覺得怎樣,但連吃幾天後,開始不舒服了。
太油膩!鹽、味精太多!
昨晚的外賣的酸辣粉絲膩得讓我不舒服。才想起明明有帶藍色小藥丸可以排油。
乾脆就衝到樓下雜貨店買了鍋子。「以後乾脆自己煮點東西吧!」心裡這樣想,希望會有時間。
入鄉隨俗不隨俗?其實真的很難說。
有些事我可以妥協,但有些恐怕是不行的。這樣就多少造成內心的混亂,該如何拿捏?這其中有太多的選擇題。
我的成長環境、觀念、習慣、以及所思考、見識的,都和他們有許多不同。
太多不同,會造成反感,太多相同,恐怕我也做不到。
什麼是可以相同、而什麼是可以私自堅持的?是我應該好好想想的問題。
不知是不是我太敏感?有時候,我會從他們的眼裡看到一絲黯淡。
比如說,當他們聽到我已經叫私車回家,而不是在他們的想像裡坐公車時。
又或是,當送瓦斯的先生來的時候,看見我手裡的洋啤酒也是那樣的表情。
很多事情在無意之間,尤其是生活水平上的觀念、習慣差距,是難免卻又或許應該避免的細節。
當我從早我一個星期來的菲律賓繪圖師眼中看到相同的黯淡時,我猜想,也許與我相比,他會更能與他們融成一片。我不知道在政治因素方面會不會也有影響?但肯定的是,這是一種經濟體下的族群分別,儘管我跟他們說相同的語言,而他們只能用有限的英文與Allen溝通,但Allen對我的沉默,使我明白,英語雖是國際溝通語言工具,卻不是讓人互相認同的橋樑。
大部分的同事都是廣西人,但儘管我的祖籍相同,卻早已有太多不同。
若我是遊人,哪裡才算是故鄉?
我是幾十年前,被中國這一個母親在陣痛時給散出去的種子,被安置在「台灣」這樣的溫室發芽成長。
吃飯的時候,他們問我,「回去廣西沒有呀?」「還沒。」
萍從廣西來的,她說,她老家那兒是農村。「妳會不習慣的,很落後呀!」
隔一天,湖南來的阿隆提到,家鄉現在滿是油菜開花,黃澄澄很美呢!
然後他忽的問:「你爸爸當年跟著國民黨打仗過去的嗎?」「不是。」
我不想說太多。接著他說了:「當年只有軍官才逃得過去呢!兵哪行啊!」
原來如此。我不敢多說,決定還是低調點。
萍說:「要是當年我爸爸也打仗過去的話,我在那出生,現在一定英文也挺好的!」
我相信她是無心的,但這是不是很多人的心裡話?
青菜一斤2元人民幣,她們嘖嘖嫌貴,阿姨煮一頓飯四菜一湯,給七個人,大概15元人民幣不到。我買一罐生力啤酒4.5人民幣。想了心虛。隨便什麼東西吧!
價值觀都是不一樣的。於是我連要下手買零食的時候都要考慮再三,不敢買太貴的零食到辦公室,免得讓人心裡嘀咕。
這時時發生的選擇問題,在這第一個星期裡,衝擊著我。
望著鏡子裡的臉,我感覺有些黯淡。
上班的時候,我不願穿上正式的上班服裝,都穿得很隨性。
出門的時候,我不敢帶手提包,因為我沒有伴,又怕被搶。
總是把頭髮盤起來,就擔心一頭長長捲髮太顯眼。
但我再怎麼喬裝,也不可能喬裝成本地人。
那我究竟要把自己犧牲到什麼樣子?
我的氣質、我的品味,是不能也不願被犧牲的。
不想降低品質、則我該如何稀釋我的不同?
我暗暗心驚,不知道回到台北時,會是什麼感覺?自己會變成什麼樣子?
日子再久一點,又會是如何的光景?
我會在這裡找到什麼?我又會需要放棄什麼?
入鄉隨俗不隨俗?沉默與時時不停的選擇,正測驗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