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28 09:17:19薄荷糖

電影 / 投名狀

除去男兒淚的豪情壯志,我會覺得《投名狀》像是另一種形式的張愛玲劇本,劇中的每個人物仔細分析起來,都不是真正原本的大壞,於是沒有壞人,只有好人的衝突,些許是如此,面對著每個人都保留某部分最真實人性掙扎時,除了嘆息,不知道怎麼抒發在胸腔裏那股幾度喘不過氣來的情感。

小情小愛,在某些時代裏不傷大雅,小奸小惡,在某些歷史時,成為不可抹煞地印記,其實,我願意去看《投名狀》,最大的原因是來自陳可辛三個字,自從看過《如果愛》後,就對這個導演有一絲的好感,雖然他每次推出的電影,觀看簡介,故事內容都不是很吸引我,但是簡簡單單的劇本在他手裡卻都用著人性最簡單的衝突變得精采萬分。

在《如果愛》裏,複雜地不是愛情,是人性讓愛不簡單,在《投名狀》裏,用每個人心裡最簡單的夢想,刻劃了人性,女人的夢想是安定的愛情,男人的夢想有家有國,有功成名就。

其實,我看電影的角度一向過於自我中心,每次要寫感想時,總有些小心翼翼,大部分是隱忍住不語,像《色戒》裏,我的極度失望,看不見張愛玲的刻薄簡化人性的影子,見不到李安在初期《囍宴》、《飲食男女》中,更深一層的人性交錯,加上幾度被王力宏的生硬,硬是拆了我的情緒,就像梁朝偉,其實也演不來張筆下的易先生,這顯得多情了點。

李安的劇本,需要點底子深厚的演員,總是讓人有這樣的印象,然而陳可辛的導攝手法,卻經常讓我覺得巧妙地避開了演員的不足,張學友、劉德華、金城武等演員,即使拿過影帝者,還是經常讓我覺得少了什麼味道,有進步卻仍稱不上好的感覺,可細數檯面上幾個大牌,功力讓人挑不出毛病地,幾乎是無。

曾經有人這麼形容過導演的功力,他說把人拍得好的,靠得是演員的功力,能把小孩、大自然、動物等拍得好,才是真正的好導演,因為將人拍得好的,可能只是恰好遇上好演員,然而,將不能掌握的也拍好,除了耐心,機運外,功力更上一層。





〈以下有詳細劇情,未觀看過者可直接跳過〉





在觀《投名狀》射殺四千人那幕時,忽有此感,定格於三大男角的時間少於拿著弓箭們的士兵,與空中俯視那四千人的場景,一個個飾演士兵的臨時演員,與那黑麻麻一片的人,再帶回姜武陽的臉、龐青雲的背對、趙二虎被綁住的掙扎,這都不需要任何一個主角表演什麼內心戲的表演,那一幕幕,像是定格的照片,讓觀眾感受到每個人的心情轉折,甚過看任何一個主角單挑大樑演技。

《投名狀》,大部分的人都會對龐青雲的背叛兄弟之義感到氣憤,然而,我卻在感受不到太多,龐對趙、甚至是姜太多的兄弟情,至少他們之間沒有建立在情深意重上,只有利益交換,那殺與不殺,其實沒有那麼多的意外與讓人氣憤的地方。

龐青雲:從他說自己躲在死人堆裏才逃過一劫,到他打贏姜午陽,和第一次搶軍糧時救了姜開始,曾經時不我予,像是開啟了另一條道路,電影中,並沒有敘述太多他以前的事情,猜測不了,無法知道原本的他是個什麼樣的人?是個原有豪情壯志,所以苟且偷生?還是,政治鬥爭下輸了,心灰意冷本想裝死安渡過一切?

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他曾經說過「我不相信投名狀,但我相信的是你和二虎。」這句話十分可以讓人玩味,不相信兄弟情義,但相信姜的單純,跟二虎的直義嗎?

然而從在破屋裡遇見蓮生的那刻起,真正可以知道的是,這個女人早比兩個兄弟重要,她讓他感覺到自己是真正活著的,有個人在身邊,有個人照顧自己,有個人可以相依偎,而這個人不是競爭對手,不需要心機,只需要醉在溫柔裏。

若就此來說,他盡了義,即使矛盾衝突不斷,也沒有在一開始處心積慮要搶蓮生,若不是那次二虎說了要做英雄,連自己都有可能活不下去了,他說,如果我能活著回去,我娶妳;和決定要殺二虎時,他擺了桌酒菜,雙目垂淚,心裏真無愧疚,擺定了這些仗的情義完全沒有多累積一點的話,這場無人戲大可不必演。

從上述各點分析下來,似乎殺二虎,與蓮生和二江總督的寶座,有甚大的關聯?然而,我卻又覺得少了點,總覺得應該這麼說,說是為了奪妻或是為名利,不如說是,三者比較之下,他選擇了對自己更重視的東西,那就是可以實現他和二虎兩個人的夢的路,讓人人都有飯吃。


趙二虎:我特別不愛這個角色,看似最忠義的角色,是內含著無知的可怕,他知道要解救賣給富人做妾的青梅竹馬,卻沒有問過她希望嗎?他知道要讓自己在乎的人吃飽,要獎勵他們,卻沒有想過被殺者仍有父母兄弟,那杯酒他敬了眾家兄弟安心上路,其他他刀上冤魂的家人們是否也有酒來敬?他闖進去要殺王,在那樣的情勢下答應了四千人的性命,卻沒有想過僵局怎麼破?不肯皈依的人,若哪日變成叛變,依舊是四千人上倍的性命在賭。

韓劇《明成皇后》裏,有幕是皇后在教導世子唸書,問世子說,是知道偷東西是錯的人去偷東西比較不可原諒,或是不知道偷東西是錯的人去偷東西比較糟糕呢?世子說是前者,皇后說錯,是後者,因為不知道自己錯在哪的人,是不知道要怎麼改過的。

忠義,還是愚義?不是把自己覺得最好的東西往在乎的人身上堆,他們就會快樂,而其他不相關的人都不會受傷,人總要有一個希望,要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二虎是一個當他的希望,希望大家能吃飽,被填補後,就不知道能做什麼的人了,有點像是電影《魔戒》,當主角完成他想冒險的夢想後,發現心上的傷痕也多到不可彌補,回不到過去,覺得整個人少了什麼,像是空空的。


姜午陽:像是一個拼命在找偶像的小孩,望著大山的背影努力地學習成長,我對這個角色感覺最少,總覺得當他自己不斷地說,大哥說的對,心裏也是迷惘的,不知道為什麼?但是長大後會知道的,會為自己學得這麼像感到驕傲的,然而,小孩真正長大的那天,通常就是回不去,改變心願想要當孩子的時候。


蓮生:這是我最同情的角色,她問龐說,你知道什麼是「揚州瘦馬」嗎?那敘述的口氣裏,沒有太多曾恐將成為富商小妾的羞愧,而是更多的懷念,穿著綾羅緞,學習著才藝的日子,那樣好的日子才是她的夢。

在那樣的年代裏,大部分的人不知道什麼是志氣,人是需要先知道吃飽是什麼樣子,才懂得什麼是對錯,她原本已經可以過好日子,或許以後會怨懟金絲籠,但是還來不及體會到,解救她的大英雄已經出現了,她後悔極了,因為除了吃穿都不飽暖外,甚至還要過著四處躲藏擔心害怕的日子,於是,她想念的是過去的生活,只是即使逃跑,面對那樣兵荒馬亂的年代,也找不到原本的路。

男人面對這樣的女人時,是百思不得其解的,但說明白一點,就人性來說,當你餓得要死,連續餓上許久,連吃飽是什麼都不知道時,有個人手上拿著食物,還拼命跟你說,吃飽其實不重要,還要拿走你手上最後一口麵包時,「不重要」這三個字,是顯得一點都沒有說服力的。

她的生命被決定在滿足男人的英雄主義,與男人們自以為的兄弟情義中,聽不見她渴望的聲音,她沒有說自己想要跟誰走,她想要的只是過好日子。


硬要說的話,其實我對《投名狀》中唯一比較不滿意的地方大概就是,男人的哭戲顯得太多,感覺眼淚被濫用到有些矯情,與看了許多影評之後,眾人著重的兄弟之情,因為我始終感覺這份情,只有在旁白的姜口中被延伸而已。

-------

補充:

只是我一直覺得大部分的人都著重於龐背叛了兄弟之情,二虎這樣一個漢子是如何重視龐這個兄弟,然而我卻不覺得龐和趙之間有濃厚的兄弟之義到不能背叛,與趙是真的為了顧全那份兄弟之情,

整部戲的旁白是由姜口述,其實最看重這份兄弟之情,也最記得誓言的也是他,觀眾也難免被以他的觀點先入為主了,可是趙念的是恩,依照他那樣的個性,念的是龐讓整寨的兄弟們,不必再被官兵追殺,也能有飯吃的恩,他是一個戰場上有多少人去就要多少人回來的人,他救龐是兄弟之名,不是來自真正深厚的兄弟知情,

而龐從一開始就不欠他們是什麼,他打贏了姜,教了姜戰法,更讓趙知道什麼是英雄的真義,完成趙的希望,那龐該感念趙的是什麼樣的兄弟情呢?若是一起殺敵,那滿戰場的士兵都是,但那些又何嘗不是戰法中的犧牲者?

圖文版→http://blog.pixnet.net/lavando
龍冬子 2008-07-30 15:49:57

蠻苛^^

芙璐夢斯 2008-05-05 18:20:50

這一部可以看到人性的可怕
還有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