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1-19 02:36:25lattesea
距離之外的觀望
《慾望街車》
白蘭琪,一個只願活在夢境中的女人,現實生活中的一切於她而言是可憎的, 她的歇斯底里來自於對不願承認現實世界的醜陋。與他人的互動上,她傾向於用象徵或是比喻的方式描述自己當下的處境,像個十七八歲的少女,她以為青春是沒有止境的路程,而她總是走著。白蘭琪渴望有人能懂她,即便是謊言她都願意視作是真心,只要對方願意伸出手,或是一個眼神,飄流的旅程就可以到達彼岸...
史丹利,凡事實事求是,他只關心現下的生活,那些羅曼史中所謂的浪漫並不能當飯吃,他的愛來自於足夠的經濟能力。同樣地,他也不能容忍有人可以憑藉著想像過日子,對於白蘭琪的言行,他感到荒謬並嗤之以鼻。
比起上次看慾望街車,這次再重看時,多了一份心疼,對於白蘭琪。的確, 人不能全然的活在夢境中,然而是什麼使得她寧願躲在自己的世界裡,也不願出來看看其他的風光。愛情於她而言究竟是救贖還是嘲諷?她花了一輩子的時間等待愛情,肉體的歡娛誠然是不可否認,但是她從來就沒有得到她想要的東西,白蘭琪始終在死胡同裡打轉著。而影片最後她說「我一向依賴陌生人的仁慈」 太過親暱的距離於她而言,只是傷害的開始。當人們帶著惡意的眼神朝她走來的時候,除了歇斯底里之外,她還剩下哪種抵抗?
《後窗》
在看後窗的時候,透過男主角的視線,看到一個環繞開放的小社區,我覺得導演所給出空間十分有趣。我們觀望並且被觀望,無論是結婚數年的老夫老妻, 或是新婚燕爾的夫妻,都令男主角感到焦慮。他不明白自己真正的慾望是什麼, 他滿足於現狀卻又帶著些許困惑,關於婚姻,一個他尚未涉足的區塊。即便是觀看了數月,他仍舊未跨進核心領域裡 ,他只是觀望著。而觀望帶來的想像有時僅僅是浮光掠影,而這並不構成任何行動的可能,只是令他越來越迷惘。
女看護口中的神秘感,似乎是只能意會而不能言傳,唯有真正處在那個情境中的人們才能明白的感覺,而男主角並未付諸任何行動。他傾聽,他窺視,因為他想了解。然而他卻不能跨出自身的框架去看女主角麗莎的處境以及兩人可能改變的空間,他卡在其中進退不得,兩個人各自觀望對方的框架,而麗莎以為傑佛瑞是可以退讓的一方。
導演對於婚姻或是權力的討論很有意思,似乎是兩性關係中,傾向於傾聽的人往往是較有行動力的一方。在傾聽的過程中決定了接下來的動作,看似是被要求的一方,其實是佔優勢,因為對方的優缺點一一顯露在面前。看似毫無選擇, 其實是具有更大的判斷空間,若然,必須作出抉擇的一方,不一定是依照心中最初的慾望走著,可能是陷於對方的慾望裡而他卻不自覺.....
p.s
好啦 其實這是視覺文化與法國當代思潮的期末心得:p
探討的主題是愛情與婚姻
對我而言這其實是
看似熟悉實則很遙遠的東西(遠目)
白蘭琪,一個只願活在夢境中的女人,現實生活中的一切於她而言是可憎的, 她的歇斯底里來自於對不願承認現實世界的醜陋。與他人的互動上,她傾向於用象徵或是比喻的方式描述自己當下的處境,像個十七八歲的少女,她以為青春是沒有止境的路程,而她總是走著。白蘭琪渴望有人能懂她,即便是謊言她都願意視作是真心,只要對方願意伸出手,或是一個眼神,飄流的旅程就可以到達彼岸...
史丹利,凡事實事求是,他只關心現下的生活,那些羅曼史中所謂的浪漫並不能當飯吃,他的愛來自於足夠的經濟能力。同樣地,他也不能容忍有人可以憑藉著想像過日子,對於白蘭琪的言行,他感到荒謬並嗤之以鼻。
比起上次看慾望街車,這次再重看時,多了一份心疼,對於白蘭琪。的確, 人不能全然的活在夢境中,然而是什麼使得她寧願躲在自己的世界裡,也不願出來看看其他的風光。愛情於她而言究竟是救贖還是嘲諷?她花了一輩子的時間等待愛情,肉體的歡娛誠然是不可否認,但是她從來就沒有得到她想要的東西,白蘭琪始終在死胡同裡打轉著。而影片最後她說「我一向依賴陌生人的仁慈」 太過親暱的距離於她而言,只是傷害的開始。當人們帶著惡意的眼神朝她走來的時候,除了歇斯底里之外,她還剩下哪種抵抗?
《後窗》
在看後窗的時候,透過男主角的視線,看到一個環繞開放的小社區,我覺得導演所給出空間十分有趣。我們觀望並且被觀望,無論是結婚數年的老夫老妻, 或是新婚燕爾的夫妻,都令男主角感到焦慮。他不明白自己真正的慾望是什麼, 他滿足於現狀卻又帶著些許困惑,關於婚姻,一個他尚未涉足的區塊。即便是觀看了數月,他仍舊未跨進核心領域裡 ,他只是觀望著。而觀望帶來的想像有時僅僅是浮光掠影,而這並不構成任何行動的可能,只是令他越來越迷惘。
女看護口中的神秘感,似乎是只能意會而不能言傳,唯有真正處在那個情境中的人們才能明白的感覺,而男主角並未付諸任何行動。他傾聽,他窺視,因為他想了解。然而他卻不能跨出自身的框架去看女主角麗莎的處境以及兩人可能改變的空間,他卡在其中進退不得,兩個人各自觀望對方的框架,而麗莎以為傑佛瑞是可以退讓的一方。
導演對於婚姻或是權力的討論很有意思,似乎是兩性關係中,傾向於傾聽的人往往是較有行動力的一方。在傾聽的過程中決定了接下來的動作,看似是被要求的一方,其實是佔優勢,因為對方的優缺點一一顯露在面前。看似毫無選擇, 其實是具有更大的判斷空間,若然,必須作出抉擇的一方,不一定是依照心中最初的慾望走著,可能是陷於對方的慾望裡而他卻不自覺.....
p.s
好啦 其實這是視覺文化與法國當代思潮的期末心得:p
探討的主題是愛情與婚姻
對我而言這其實是
看似熟悉實則很遙遠的東西(遠目)
上一篇:百年孤寂
下一篇:趙盼兒風月救風塵--關於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