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症
內子對宗教信仰是抱持「寧可信其有、有拜有保庇」的心態,我則是抱持「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的「尊重」態度;所以家裡設有神龕,供奉著祖先靈位及關公的神像。每日晨起,內子一定會在祂們面前,虔誠的插上一柱清香,然後默默祝禱一番,數十年來未曾間斷。偶爾會聽到她默唸的祈禱詞內容,不外乎是希望保佑「諸事順遂、家中平安、子女身體健康」…等。
實則,祭祀祖先或神明的意義,旨在慎終追遠、感恩祈福。要我們知道有天、有地的存在。警惕我們舉頭三尺有神明,隨時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在另一方面,或許可以在我們遭遇挫折、困阨時,求得一些精神上的舒緩與慰藉,作為一種心理治療。這些態度,原本都無可厚非,是可以被接受的,但是如果過於沉迷,一切事物完全寄託於一個未知的世界或神祇,或作一些非份的祈求,幾近瘋狂迷信,就實不足取了。
去年,內子罹患「帕金森氏」症,伴隨「路易士體症」,臨床的症狀主要是肌肉伸張不全,手足顫抖,面部表情呆滯,導致身體行動緩慢、坐臥困難。其肇因則是腦部細胞萎縮﹙白子退化﹚,經多方尋求醫療機構治療後,僅能以藥物緩減其生理症狀,預防其繼續惡化。但在精神方面卻出現了許多副作用,如︰食慾不振、嗜睡、記憶力減退、被迫害妄想、不安全感、藏匿物件…等症狀。最嚴重的莫過於是「思維邏輯」的紊亂,常會將過去及夢中的人事物,與現實混淆,錯綜複雜的糾纏在一起,自己卻認為言之有據、說之有理,致無法與人溝通,與社會、人際關係完全脫節,日常生活作息,也只能處理自己身邊簡易事物。
「兩害相權取其輕」,病患本身當然是只希望求得生理上的舒適與安穩,因為精神上她是不自覺的。而心理上,就需要有人悉心照顧安慰陪伴,並告知其思維行為的錯誤、導正其觀念,否則影響其個人及周遭關係人等的生活至鉅。
作為其配偶者,理所當然就成為其伴隨者,而且修養、耐性、脾氣要較之平時強之若干倍,因為病人有她自己﹙不合邏輯、錯誤﹚的想法,不會接受任何人的指正,在日常生活上諸多細節或告訴其正確作為時,大多不為其所接受,尤有甚者,常常忘了「我」是誰,稱呼「大哥」「某先生」時而有之,有時會固執的真讓人氣得搥胸頓足,但也知道她是無意識的,也只能忍受,莫可奈何。
數十年來未曾間斷的給神明、祖先上香的例行工作,這幾年她也疏於再做,只是不論任何時段,偶而憶及起有這檔事,才會燒柱香祭拜。讓人不禁懷疑,若真有神明或靈魂,為何不保佑一位對祂們那麼虔誠的人,使她身體﹙心理﹚健康,可以好好的奉祀祂們,卻讓她病得連祂們都不記得了?事實上作再多的揣測或合理的解釋,是毫無意義亦無濟於事的,只能坦然面對與接受,陪她好好繼續走下去,畢竟生命不論好與壞,並不是無窮盡的,總會有到它盡頭的一天。
算起來您應該是東門國小第十六屆畢業的學弟(妹)吧!?是看到"兒時軼事"那篇短文才勾起您一些兒時過往的哦~謝謝您的回應喔!^^~
無意中看到你們也是早年柯觀英老師的學生,一陣驚喜。我自己也是民國50年時是她的門生。她最後離開東門國小遠嫁台東,我還曾去看過她。不知你們願不願和我聯繫,一起多分享永遠懷念的柯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