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機決定一切
我在學校舉辦校際大會的一次小小公開談話裡提到「教室角落裡的 Nobody 現象」。我代表教師引言,可是我太搞不清楚狀況,主題定成 "Whose Loser Mentality?" 講的還是學生受到老師過度重視或是忽略的結果以及我許多被忽略的優秀學生實例,算是失敗而且無效的引言。沒想到現場討論熱絡,大家把教師權益放下不管,通通來討論「老師或是學生的『敗者心性』」。後來大家把 "Nobody" 引用來引用去,我們校長 (當初的教務長) 還覺得「非常動容」,寫到校報專欄,最後還變成校長治校理念。每回有同事提到學生學習,還會對著我說「這就是 Nobody, 黃老師您說是不是?」彷彿已經成熟變成「 Nobody 理論」。
當初我說什麼呢?「千萬別小看你教室裡的 Nobody, 他們極有可能是別的老師教室裡的 Somebody。同理可證,vice versa!」我之所以這麼講,完全建立在真實的觀察。
起因是我在教新聞系大一英文的時候加入了一本 Reading Between the Lines 課本。裡面的選文幾乎都是文學作品。教到 Emily Dickinson 的時候花了一整節認真討論那首耳熟能詳的 "I am Nobody"。我開玩笑說:「很多學生現在在路上碰到我都不說 HI! 他們對我說 FROG! 因為他們知道我是 Nobody, 聽得到這個蛙籟~~~ 」
下課後,有個滔滔不絕貢獻全英文討論的女生走到講台邊,用那種哀怨的眼神跟我說:「老師!我已經當了兩個鐘頭很跩的 Somebody, 我現在要去當兩個小時的 Nobody 了。」
「什麼課?」
「統計學!」
哈哈哈哈哈!跟我所有的「教育學分」一樣嘛!(除了怪異得讓我惡夢連連的【教育心理學】老師,我已經不記得任何老師了。那些科目,我拿了九十分也不會開心,六十分也不會難過。
我很多學生有這些「毛病」:本系必修沒有好好做功課,花了大量時間來「玩」通識的兩學分。這樣恐怕都會惹火他們媽媽。但是這些「顧著玩」的小孩畢業後拍了片,變成知名導演,大家又要來採訪他們當年「玩過火」的「英雄事蹟」。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albert9456/3/1313002994/20090606085538/ (這就是典型例子!)
大麻子前天把【莊子】的札記拿回來,心情極為愉快,因為他拿了「甲上」。這比他【西音史】、【和聲學】和【視唱聽寫】拿高分還高興。我相信他假如【社會人類學】拿了九十分也不會很高興,六十分也不會難過。
我們 (母子仨) 都這樣實踐工作三部曲:先喜歡一件事---> 全力以赴做好這件事---> 享受讚美。(不像那個爸爸,強迫自己做不太喜歡的事,然後在那裡碎碎唸。)
現在假如要來個班級魔術方塊比賽之類的,大麻子可能更開心!前兩天晚上,他兄弟倆心血來潮,冒著大雨跑出去百貨公司買新的魔術方塊...... 買不到 6X6 和 7X7 還在懊惱......
上一篇:勒瑰恩作品新詮
下一篇:學期末一到,就天天感動不完!
Your angel is always with you.
我的小天使都不知道躲哪裡去!
Dear Angel,
You cannot see your angel, because she is wearing Harry Potter’s Cloak of Invisi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