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04 13:02:55Yvette

「缺角」的一生追尋

(我這麼喜歡這本書,卻下這樣的標題,可見寫教材這種工作有多麼令人智缺呀!)

這一本書也許是全台灣最家喻戶曉的寓言繪本。各級老師在各種課堂拿出來討論:愛情、友情、課業、事業、人生的得與失……

 

 

 
 

 

說這是愛情故事,少不了亞當和夏娃的「肋骨」寓意。這當然是異性戀者 (straight guy) 最「理所當然」的直(straight)想像。

 

但是,年紀越大的讀者就看到更多的隱喻。

 

 

 

 

年輕的小傢伙過了一輩子優哉游哉「理所當然」的日子,被拒絕是「尋找完滿」歷程所學到的第一課題。

他克服了第一個尷尬難關,開始一生漫長的歷險,實踐他的「完滿」。

 

他還學會趨吉避凶、謹慎、堅忍、謙虛、容忍……

 


 
 
 

後來,似乎找到了「完滿」。完滿卻讓他失去所有的生活樂趣。

所以他懂得「慢活」,享受當下的幸福。

 

 

當然這也只是「一個」中年人的「一種」詮釋。

 

最後,主角「缺一角」繼續他的上一層追尋,消失在地平線外……

故事彷彿又回到太初……

 

太初有道……

 

 

 

延伸閱讀:

(The Missing Piece 動畫)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09RmO9rIC0&feature=related

 

搭配書宇的大學時代作品: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albert9456/3/1311377658/20081202225106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albert9456/3/1311378068/20081202231254

 

 

 

藝術呈現

 

書名

The Missing Piece 《失落的一角》

作者/繪者

Shel Silverstein

 

文字

故事

主角「缺一角」求圓得圓,最後決定繼續缺一角走天涯繼續追尋圓滿的寓言故事。

情節

「缺一角」歷經各種險阻終於追求到完滿,可是完滿並不意味完美,他要犧牲更多生活樂趣。

主題

生命主體追尋。(最糟糕的狀況就是這一格可以塡上標準答案。)

敘事觀點

第三人稱。

衝突

四次找到合適的一角,四次都有理由必須割捨。

邏輯與想像力

人是有趣的思考動物,永遠可以在別人的故事裡找到自己。 Shel Silverstein 於是就好好利用了思考人的這個特點,將文字做第二層應用:metaphors。

語言

兩種層次的解讀皆可:直喻或是隱喻。

例如:”bumping into walls”。

是否適合朗誦?

極適合。

是否可作為圖書治療文本?

那就 ……看「病患」的年齡和成熟狀況了!

親子共讀?

極適合。而且,小孩看完只想做一個缺角的輪子來玩也很好!別強迫小朋友來聽什麼人生大道理,免得破壞 Shel Silverstein 的美意!

 

繪圖

版面設計

黑白簡單手繪幾何線條。

人物造型

黑白線條的圓和三角貫穿全書最作為主角配角互動,禪味很重!當然你可以說這叫做「造型簡單」。

氣氛

淡遠。

細節暗示

各種模擬人臉的眼神姿態。

驚喜

各種模擬人臉的眼神姿態,用心才看得到啦!

故事連接線索

求仁得仁。每次翻頁都通向「完成」。

每一頁的焦點

當然是「缺一角」的表情。

趣味性

模擬人臉,所以讀者一直可以找到自己。常用火星文的讀者應該很興奮吧?!

 



Yvette 2009-04-04 17:39:31

Buddhist wisdom!

Liz 2009-04-04 17:19:38

從「不完美」到「追尋完美」的人性,終而了悟「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