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22 09:49:42Yvette

人生猶如馬戲團 :《送信到哥本哈根》

小時候電視台才開播沒多久,所有的連續劇都很好看,所有的主題曲也都能唱上一回。其中有一首叫【走馬燈】,後來由洪榮宏主唱,歌詞如下:

是幸福是不幸,環境來造成,恩恩怨怨分未清,何必抱不平,星光月光轉無停,人生呀人生,冷暖世情多演變,人生宛如走馬燈。
想今後想早前,遭遇一層層,歷盡滄桑的情景,啥人來可憐,悲歡離合轉無停,無情呀無情,冷暖世情多演變,人生宛如走馬燈。
想今後想早前,遭遇一層層,歷盡滄桑的情景,啥人來可憐,悲歡離合轉無停,無情呀無情,冷暖世情多演變,人生宛如走馬燈。

這首歌的曲子並不特別悲涼(也許我的感受力太弱?)感覺是C’est la vie! 的心情。最近因為教了一本書《我是大衛》(電影《送信到哥本哈根》),恍然大悟。

小主角大衛從集中營逃出來,他經歷千辛萬苦,終於找到媽媽。(很像《愛的教育》裡的〈萬里尋母〉)。大衛面對好心路人的疑問,只好編一個身世給自己。他對外面的世界完全不熟悉,順口騙大家說他在馬戲團工作。這個謊編得不好,因為他也不知道馬戲團是做什麼的,只要別人再多問一句就穿幫。不過仔細想想,這名詞可是作者Anne Holm的巧安排:馬戲團是集中營的一個好比喻。

集中營裡的動物、特異或畸型人物不也是靠著極端勞力才能賺得每日吃食?但是這兩個詞的差異是「態度」上的差異。一個讓觀眾哭、一個讓觀眾笑。背後呢?假如觀眾有想到表演者的尊嚴、勞力和自由問題,那就笑不出來了。當然,還有一種可能:理解卡謬〈薛西佛斯的神話〉的人,會笑得更大聲。

不只是大衛,我們也差不多是在馬戲團工作的人呀!
------------------------------------------------------

p.s. 這故事告訴我們:學好外語是重要的!學好很多國語言是更重要的!
p.p.s. 這故事還告訴我們:光學好很多國語言是不夠的!你最好能夠講得像大衛一樣--法語好得像法蘭西學院院士,英語講得像牛津大學教授,義大利話流利到義大利的貴族家庭嚇到...那就更別提原來的羅馬尼亞語和德語了!
p.p.p.s.由以上兩點得證:集中營真是個學習的好地方!不比大學外語系差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