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30 13:17:37Laisir

大陸布局是全球化籌碼

在積極追求全球化的今天,全球化策略多半著眼於內外在環境的的分析、本身的定位和獲利模式,但隨著中國大陸在全球經濟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大家也開始思考前進中國對全球化策略的影響。
陳閩博士在中國完成碩士教育後,負笈前往澳洲政讀博士學位,繼而展開在俄羅斯、敘利亞、日本、韓國和中國大陸等地的研究,實際觀察甚至參與企業全球化發展的過程,並在雷鳥管理學院MBA及EMBA學程講授相關議題,也不斷接受企業邀請,分享這方面的獨到經驗。以下是他的演講內容摘要。
資訊科技發達,加速企業全球化腳步;以往商場上非敵即友的關係,也轉變為競爭、競合的關係
全球化運動19世紀蓬勃發展,鐵路、輪船、海底電纜的發明和蘇伊士運河的開通,加速全球貿易活動、投資活動和人群移居。發展至今,全球化發展的危機,是主要經濟體是依非經濟因素劃分,如政治因素,而且經濟體之間彼此無法互信。如果政府的功能不張,則導致非法貿易活動猖獗,如毒品走私、槍械販賣、侵犯智慧財產權和洗錢等等;因此各國本來是基於經濟壓力而結盟,卻又因文化和政治差異而產生歧見。
從敵友到競合關係
資訊科技發達,加速企業全球化腳步,透過網路連結,溝通變得更快速也更複雜,以往商場上非敵即友的關係,也轉變為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
早期企業全球化腳步隨著貿易活動而展開,現今則必須藉由加入全球經濟體,並與電子遊牧部落接軌,才能為國家帶來能見度,因此資訊科技發展程度成為全球化的重要因素。美、英等強權國家扮演重要推手,然而,若說美國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國,其實也是全球化衝擊最大的國家,面臨工作機會外包、成本結構和報價改變、利潤縮水等問題。
如今,稱職的CEO必須能夠規劃廣泛的企業策略,建立企業文化,帶領企業邁向正確的發展方向,並貼近消費者需求,回應快速變遷的市場狀況。
全球化現象,除了出現在爭取全球市場的科技業、通路零售業之外,近年來也發生在知名人士身上,如蓋茲、賓拉登,因為影響力很大,幾乎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他們的名字。
企業全球化策略思考
企業全球化策略,主要思考點包括:
‧經營模式:營業額和獲利來源、量產規模、限量精品
‧差異化:產品或服務的特色、利基點如何
‧拓展生意:經銷通路策略聯盟、併購
‧定位:產品、市場、區域、主要技術、主要價值
‧發展進程:業務擴張速度、各階段發展計劃和動作
何謂好的的全球化策略?趨勢大師麥克波特指出,設定合適的目標是成功的第一步,策略沒有最好的,而是要讓企業在滿足目標消費群及他們的特定需求上,提供獨一無二的價值。
企業全球化策略的三個階段包括基於永續的策略性優勢發展核心策略;審慎選擇區域市場向全球開展核心策略;發展全球化策略。
全球化企業不需要在全球各地都設有據點,但必須有能力在全球各地做生意,並運用全球資源,創造最大的利潤;所以,跨國(multi-national)企業或是國際(international)企業,並不等同於全球化(global)企業。
麥克波特也曾指出,在考慮全球化策略之前,必須先審視所處的產業是否具有全球化的需要和潛力,以及自身企業在整個產業中的定位。因此,並非所有的產業或企業都適合走全球化路線,除了市場因素,還須考慮政府政策、競爭優勢和成本等因素。
全球化發展潛力指標
產業全球化的發展潛力指標包括:
‧市場:全球化的消費者口味、通路,可複製的市場經驗等。
‧政府:貿易政策、可相容的技術標準、市場規範、國有企業、政府政策等。
‧競爭優勢:進出口產品的方便性、其他地區的競爭對手、國家的獨立自主性、競爭對手全球化程度、可轉移的競爭優勢等
‧成本:全球經濟規模、資源的有效性、完善的運籌體系、變化快速的科技等。
幾乎每個產業都有可以全球化的潛力,針對不同產業,發展潛力指標會代表不同程度的重要性,且企業想要前進的區域或國家也會因條件不同,而對相同產業訂出不同的規範。除了全盤評估發展潛力指標,也可藉由參與全球市場營運體系,或是透過策略聯盟等方式進行企業全球化發展。
雖然在中國大陸經商面臨政治和經濟的風險,但中國已成為全球化市場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也是企業進行全球化佈局的重要籌碼之一。
中國成為全球化關注重點的原因,主要在於它同時擁有三種不同經濟水平的市場,而且是全球化市場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近年來它已儼然成為「世界工廠」,成為全球主要的產品製造及輸出國。
大陸全球化五種模式
中國在全球化中主要呈現五種模式:
‧溫州模式:即企業民營化、私有化的運作模式,以中小企業的型態在中國以外的其他地方發展;低價為其主要競爭手段,且很有彈性,可適應不同的環境變化。
‧東莞模式:類似台灣的科學園區,物美價廉、可以量身訂做的技術水平為其特色。
‧海爾模式:國營企業私有化,靠政府支持走出海外,並在外商的協助下成為知名品牌;成本低但品質不差,有些產品的技術水平也不低,但缺乏長期發展策略。
‧外商在中國投資模式:從國外技術轉移至中國,有一半的產值都是外銷出口;以物美價廉的產品和高科技產品為主。
‧上海模式:大政府小公司,跟著國家政策發展。
至於在中國經商的挑戰,除了政策多變,法令跟不上經濟發展,還包括在複雜的運作環境下達成企業的高期望;有時因主要企業之間競爭太過激烈而導致不合理的策略出現;有時看起來商機很大,但相對風險也高,因為機會稍縱即逝,沒有時間進一步評估;而且,中國本身就是很複雜的國家。
目前在中國做生意,主要的政治風險考量來自於大陸當局展開的反貪污、反走私各項運動,以及政權的穩定度;經濟風險則來自嚴重的壞帳和國營企業私有化問題。
另外,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也面臨來自外界的挑戰,如降低進口關稅,開放外資投資電訊和網際網路產業,降低汽車、農產品關稅,開放在中國設立銀行,取消外銷津貼,開放外資在中國從事流通業,開放外資電影公司在中國行銷等。如今,中國不僅是全球化的市場,也是企業進行全球化布局的重要籌碼之一。

經濟日報 2004.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