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7-30 20:22:50新綠

睡眠讓情緒沉澱 ( 上 )

  一週內接連去醫院探視親友,再度表達關懷之意,內心感觸頗深,藉此抒發心中的隱憂。因篇幅過於冗長,所以分成兩篇,請網友多包涵。


  外甥女經過半年的調養,病情依舊存在,看來只能等待結局或出現奇蹟。經轉院的小嬸氣色比在加護病房好看多了,但仍然被架在病床上無法進食,躺了半年了,真是多事之秋喔!唯一可喜的是眼神較靈活,意識也比較清醒;若堵住氣切的洞口,依悉可聽見她想表達的話語,不過還是有點口齒不清,須手勢配合才能了解,可能不常說話導致有點退化的緣故吧?


  值得一提的是-----當小嬸用台語介紹我給外籍看護認識,那一句:「我大伯的小女兒」真得很清楚,讓在旁的人都很振奮,隨後小嬸情緒也一湧而上,眼角泛著淚光,似乎想說出內心的難過,看到她激動的模樣,我含淚安撫幾句,告知人老了總會遇到病痛,要放寬心胸勇敢去面對,就當作是身體太勞累,暫時到醫院休養。接著看護幫她抽痰及清潔傷口,隔沒多久,小嬸也睡著了。

  長期臥床的病人,最基本的需求就是保持身體的清爽及兒女的關懷與服侍,如此 心情就不會太浮躁,或許 病情也跟著好轉,另外此時病人最能體認親朋好友的真情與假意,從親子間的互動就可以看出骨肉情誼的深厚,在她的心理早已打好成績,分數誰高誰低,份量孰輕孰重,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高敏度的病人最清楚人情的厚薄,對子女的孝順指數與評價更是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