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29 22:15:14Kylie

I love Paris

跟導演很有緣,今天撞見的是許鞍華。
以為她跟我一樣,看《我看巴黎》,結果她看的是鐵金剛。我們都比開場前早了十多二十分鐘到達,於是不約而同到了麥記坐了一會。喝著熱咖啡,繼續看Radical Caseework,她就吃著雪糕跟咖啡(不怕肚痛嗎?)
很喜歡她們似是公眾人物,但又可以很自由的在街上走,穿得普普通通的不需顧什麼儀態在街上走。電影工作者也是人,其實也是過著普通人一個。這種Down to earth及落地的表現,很欣賞。

巴黎,從小到大聽到的,都與浪漫掛勾。很少知道歐洲的地方究竟是什麼樣子,究竟有多浪漫。這套由二十個導演,每人拍五分鐘短片湊合而成的一套電影,那就嘗試利用了不同角色去勾勒出巴黎在他們心目中的模樣,或具體反映出巴黎的一事一物。

說實在,肯定不是全部都好好,有幾套看完留下深刻印象的。劇情不多講,反而想講的是,有幾件事令我蠻深刻的

留意別人在放映前的對話,在說哲學。友人A叫友人B推薦一本哲學書,友人B說了Sophie’s World(果然識推介!)。之後在談政治哲學,提到馬克思,說他是最合符現實的分析(或許他分析資本主義蠻準確,不過他指出階級鬥爭及無產階級會動起來的說法,很多人都說他太過理想化,不知這是否算現實)。還有在解釋何謂知識論(epistemology?)哈哈...原來世上仍有這些人存在,若有機會對咀都不錯。

陶傑說,這套戲會吸引很多小資產/中產階段來看,環看四周,中產真的蠻多。突然坐在戲院內,我也問自己,我也是中產嗎?

對,我想是,起碼我說的言語、受的教肯,生活品味都在追求中產生活,雖然我是負資產,身無分文。我就似美國的藍領,即使是工人階級,也會說自己是中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