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14 12:37:14kuraki

<界>

這次我看的劇是<界>,設計的DM非常吸引我的注意。濃密而黑的長髮和短髮女孩在彼端相對的方向凝望遠處,看不到兩人視線的聚焦點只剩眼神僅有的專注。而中間是方塊字的遊戲,沒有字體的限制沒有行句排列的區分,文字又擠又密的重複交疊,完成符號的鎖鏈。讀著評語人留下的訊息,更增添這部戲,未演就施展語言力道在觀眾身上。出於對現代、後現代主義的敏感,關於『謊言』、『吞噬』、『揭露』、『虛實』都是文學現階段很熟悉的字眼。也想到現階段社會文藝的呈現或接觸,主題往往是透露著關於世界虛實難分的思考。這次的表演,主題上算是一種很熟悉的命題,但想著技巧、形式各有殊異下,增添了期待劇場演出的情緒。

燈暗,噴灑的液態香氣開始在感官作祟。再次燈亮前,空間傳來聽覺可判斷的規律節拍,『搭、搭、搭』,昏暗中,沒有辦法得知那是什麼。開場是一個刻意且漫長的靜止,滴答滴答的數時,讓氣氛特別的清晰和規律。節奏何嘗不是一種時間的痕跡,取代日晷的陰影、鐘錶的刻度,劇場用自己的方式告訴我們「時間」,取代科技數字時、分、秒的準確,製造「開始」的倒數計時。全場安靜而節制的鼻息,空間似乎被某種不可言喻但彼此有默契的保持無為,而固著。慢慢的劇場燈光開始有了調節,當視線重新獲得觀看周遭的亮度時,我看到的是一個狹隘的空間,坐著3組人。不過這個過渡,只有燈光由暗轉明的變化,現場還是無語。靜謐的況味,讓人隨著時間流逝感增強那份期待瞬間的突破、用話語截斷沉默。到底會是個什麼樣的開場?

另一方面沒有言語那麼既然眼睛就不用跟隨或尋找發話的面孔,這下反而可以讓觀眾拖延時間去客觀的認識關於空間物件的擺置、人物演員的定位、整場設計佈景。<界>的場景有明顯的三大區塊。(面對舞台)右偏後有三個人物(其中一個是模特兒),左前方有個全身刻意塗黑而像塑膠人的人物,右前擺著一個假人偶和有鏡子在下方的長椅。真人、假人似乎不是那麼清楚,有一眼就看得出來的模特兒,但也有定格而入木三分的假塑膠人。但瞳孔騙不了人,黑棗色的眼球發散著燈光下微盈的水澤感,儘管直盯前方、少動而間歇的眨轉,好像無魂有體,裝出一份發愣的虛假。在他們舉動之前,他們的身份沒有辦法清楚,我想這也是劇場演員用另外一種方式,預先蒐集觀眾的好奇,用沉默牽引他們任意遊觀的自由和滿足搜索的好奇。

時間大概有五分鐘之久吧,終於又竄起一道異聲介入空氣之中。一把向空中空剪著的剪刀,重複性的開合著刀口,發出一次次的喀嚓聲音。節拍器沒停過,但交錯的聲響刺穿耳際,偏右後方的兩個女子,一長髮一短髮,長髮如陶瓷娃娃、短髮如嚴肅的工作者正在專心自己「操刀」規律、反覆的動作。而長髮女子先開口,有了對話。長髮女(A)從聖誕節是『假』的破題,開始一連串絮絮叨叨。她講著好幾種生命經驗,目的是要吶喊生活中所謂虛假的謊言。節日是假的、父親的話語是假的、男友的追求是假的、有芒果味的嘴巴是因為講了假話。虛假包圍在言語、在人際、在生活、在想法,但其實也在舞台上。A不斷的誇張自己對「謊言」感到噁心、煩膩、討厭的情緒,釋放身體的肢態強化這個宣洩。聲音時大時小、時快時慢,腳踝上的鈴鐺鮮紅閃眼,銀鈴響聲牽動人的注目,服裝設計可以看出A呈現娃娃公主裝蕾絲邊裙的打扮和刻意對比色彩的大紅舞鞋,身上的華服和假人軀體的裸身的單薄形成另一種對比。。相較於背後的B,她襯衫簡單暗紅,髮型油梳簡單,行為舉止呆板,目不轉睛地例行剪刀手的工作。沒有感情,沒有對任何事情的崩裂和欣喜之情,短截的話語應付、答腔著A的話題,讓人感到一種落差的鮮明,卻又期待兩者出入下可以擦出的火花。A的話語帶著夢囈的詭譎,總是在身體順道移位後,擺弄著旁邊的假人。她的秀髮友好一段時間是被背後的B漫散的一把一把抓起,若有似無的憑空割剪,卻不傷一髮。直到一個段落發現,原來口口聲聲厭斥謊言的人,披著一頂是假的-假髮。她的長髮不是她的!在觀眾前她暴露出髮型、拿起新髮色的長髮就地重新整理披掛,女孩換置假髮的動作洩漏出一個巨大的秘密,他討厭的謊言是假的,但是他可以任意更換的髮色也是假的,她可以搭配的人形也是假的。她用台詞去激起觀眾的對謊言的情緒或者鄙夷、或者會心、或者同樣心碎和急於戳破,但卻用幕與幕之間換幕的時間間隙,不以燈暗而已曝光演員置裝的樣子,用表演間的斷裂,告示另一種真實、虛假的模糊界線。在後半段中,場景跳往左前方,AB同時來到一個假模特兒身邊。A用急切、流利的口語背誦回顧著,前段從頭到尾說過的台詞。沒有鼻息換氣的間斷,幾乎沒有吸氣吐吶的言語,交梭在她對台詞的倒帶。女孩會有此表現,我想是她所厭惡的謊言和她所構築的故事其實都是同一種性質。B像是觀眾的質疑,斬釘截鐵的對A說「都在說謊」、「都是假話」刺激著A她所說得字眼都是台詞、都是現在這個舞台的設想。這點可能揭穿了A像秘密般的尷尬,為了掩飾自己展開主動,用清晰的回想和語言(台詞)無誤的一面,重述一切,用語言宣告推近真實的存在。只是再怎麼樣精確的台詞、詳細的回顧敘述,都只是更增顯一切都是「假」的,都是準備好的,都是身為演員也就是「都是背的」。

這齣劇讓人享受的是語言的鋪陳,看似簡單、天真,但她是揭露的過程。主角不以直接的切入讓人覺得語言空轉上的個人化和虛無,人們用語言玩著花邊、閃躲的訊息,言談之間告知不了事件的真實。這才是生活上最大的矛盾,語言的「存在」不能替代真實存在,反而用符號消解所要還原的真實。我想這是生活在現代社會很大的語言思考,劇場本身是一個表演空間,它可能也想透過形式去粹煉這一層的想法,但也顧及語言當它對外對他者的時候,它其實也是一種推離最中心概念的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