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04 23:05:45祈文

與大學生談話

現時澳門高等教育普及,大學生的數目愈來愈多;但過往的社會裏,在教育尚未普及時,大學生是非常矜貴,入讀大學是身份的象徵,大學畢業生是未來社會的棟樑。到了現在,讀大學是多數學生的必經階段,在這麼普及的情況下,大學生的本質會否因「數量」上升而「質量」下降呢?大學生在大學裏訓練獨立思考,理性分析問題,作為未來社會的建設者,他們更需要關心社會,對社會上的新聞時事有著另一番看法。究竟現在的大學生還會有這樣的特質嗎?筆者與三名大學生作傾談,訪問他們對社會的關心程度。

  受訪的三位已在大學裏打滾了兩年多,這次傾談主要訪問他們有否養成閱讀報刊的習慣,是否知道澳門以至世界的新聞時事,及認為大學生應否要關心社會。在閱報方面,三人各有不同,一個愛在互聯網上閱讀電子傳媒資訊,原因是網上可隨時看到即時消息,及在網上的空間較自由,網友們各抒己見,不難看到他們的精闢見解。另外兩位卻沒有閱報的習慣,在空閒時才偶然看報,筆者好奇地問二人的原因,一人說自己比較繁忙,因學業、兼職及交際等花了很多時間,所以已沒有時間看新聞;另一人則說自己對新聞時事不感興趣,這些時事對自己沒有很大的切身關係,但他個人比較喜愛看影視娛樂及體育新聞,皆因這些話題比較吸引。而愛在網上看報那一位亦說自己是在學院班中的「異類」,原因是他身邊的同伴也對時事比較冷淡,日常的話題圍繞著學業及吃喝玩樂,如他偶然說起社會時事,一方面朋友們因沒有留意時事而不知他說甚麼,另一方面朋友們因他的話題不同而覺得他比較異常,所以在校內他比較少談時事。及後筆者說出近來澳門及國內外的新聞事件,問三人是否知道,經過發問之後,結果三人共知的時事有國內劣質食品、列根逝世及歐國盃的舉行,反而問他們關於永利娛樂場動工、新的公務員評核制、疾病預防中心的新址、克林頓出自傳等話題時,三人之反應各有差異,有人很積極地發表自己的意見,但有人卻一無所知。然後筆者問他們認為大學生應否需要關心社會時事,他們非常肯定地回答說:「應該」。

  在傾談中,我們亦提到以下的話題:大學生對社會時事的興趣不大,他們覺得原因是以往的填鴨式教育只注重知識學科教育,學生的功課繁重,使學生未能從小開始就培養他們要關心社會。第二,社會時事對他們來說是沒有很大切身的關係,順理成章他們就會冷淡地對待自己身邊以外發生的事情。第三,現今的訊息發達,全球的即時消息不停地在互聯網上像爆炸般出現,他們會覺得吃不消。另外,澳門是個「安靜」的城市,關注社會時事的風氣不大,何況在大學這個地方呢?筆者認為大學生亦有他們的社會角色,他們在大學裏看社會,可有著另外的觀點和看法來關心社會,而作為未來社會的棟樑,應具有廣闊的世界觀及長遠的視野;全球已一體化了,世界上所發生的事,每處地方也不能置身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