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04 23:03:26祈文

個人輕於團體?

個人輕於團體?
筆者常常在心裏想到,究竟「團體」的力量强大些?還是「個人」的力量強大些?究竟是「團體」影響「個人」?還是「個人」影響「團體」呢?有人會這樣說,憑一個人之力做事比較有限,需要集眾人之力,萬事皆成,所以當然「團體」重於「個人」。但有人亦這樣說,:「一將功成萬骨枯」,一個將領的成名,是要用成千上萬下屬的性命來換取的,這是帶有很濃烈的個人主義之味,團體是受個人控制的。

  像上個多月的中東綁架浪潮,恐怖份子綁架了很多外國人質,各國元首很關注自己的國民會否在被綁架的名單之內。其中最令筆者深刻的是韓國及菲律賓,這兩國的處理手法各異,但最合「團體」、「個人」這一主題。韓國政府認為團體比較重要,韓國總統表明不會向恐怕主義屈服,背後的是更不想與美軍及其盟友對著幹,所以堅決不會撤軍,最後令恐怖份子動怒,向這韓國人質施以毒手。韓國政府雖受盡美國及其盟友的稱讚,但卻傷害了國內民眾之心,並且失去一個國民的性命。相反,菲律賓政府聽了國民被綁架的消息,以及加上國內民眾的壓力,隨即宣佈撤軍,保留了一個國民的性命。這一舉動令美國及其盟友感到不滿,認為這是向恐佈份子低頭,但菲律賓民眾卻讚同政府的做法,其愛民如子的表現。筆者對恐怖主義或美國出兵並不苟同,只是議事論事,拿這兩國的決策手法作比較。

  在校園裏,校長、老師、學生甚至家長亦要面對選擇「團體」還是「個人」的局面,在校內難免會有一少群被標籤為「壞份子」的學生,身為校長或老師,究竟是要以大局為重而放棄他們?還是像那套中國名片【一個都不能少】般地挽留他們呢?在現今的社會裏常常著重團隊精神,正所謂犧牲小我,完成大我。但到了一個要為團隊犧牲的處境時,沒有人甘願成為被遺棄的一個;而決策者有否考慮被遺棄者的感受,筆者在新聞中看見這位韓國的人質在鏡頭面前,神情極為慌張,不斷大聲哀哭要求活著,還哀求韓國政府帶他脫險,這個悽慘場面仍在我腦海中浮現,但韓國政府有冇回應他的訢求呢?這可能是對團隊精神的一種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