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0-29 01:10:01工友小片

QQ:十一奉獻為什麼?

Q. 身為一個基督徒,一定要十一奉獻嗎?如果有某些困難做不到,就不是基督徒?上帝會因為這樣就不祝福嗎?(台南 怕怕的匿名天使)
2004/10/25
A. 在教會裡我們常常會有許多奉獻的機會,除了平時聚會時的奉獻之外,還有月定奉獻、感恩奉獻、或一些紀念主日的奉獻等等…這麼多的奉獻,有時想想如果每次都要拿錢出來奉獻的話,還真是個不小的負擔。但如果不奉獻,有時又會覺得心裡怪怪的,怕上帝會因此嫌我們太小氣,而不祝福我們。那麼,到底是要奉獻,還是不要呢?我想當我們在煩惱要不要奉獻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奉獻」的意義,再來想想到底我們該怎麼奉獻才好。
申命記26:1-11記載,摩西曾吩咐以色列人,要感恩上帝帶領他們出埃及,又賜給他們流奶與蜜的迦南地作為產業,所以必需將各種初熟的土產帶到祭壇獻給上帝,這就是奉獻的由來。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奉獻」事實上是對上帝恩典的回應。而我們從上帝領受無數的恩典,尤其耶穌為我們死,使我們有重生的新生命。相較之下,我們的奉獻只不過是對上帝無限恩典的一點點回應罷了。
此外,「奉獻」也是一種向上帝告白的行動。透過奉獻,我們向上帝告白自己是上帝的僕人。我們受上帝之託管理一切的受造物(創1:28);不僅如此,就連大衛王,他也向上帝告白:「因為萬物都是你所賜的,我們不過把屬於你的還給你。」(代上29:14)。因此我們必須了解,我們所擁有的一切無不是上帝的恩典和賞賜,而我們的奉獻也當如此:奉獻不只是奉獻財物,甚至包括我們的智慧、才能和時間…我們所有一切都應該奉獻出來,交還上帝去使用。換句話說,我們必須把全部的生命都奉獻給上帝,讓上帝成為我們的主、掌管我們的生命,而我們則以此來榮耀上帝。這也就是保羅在羅馬書12:1-2所說的:「…把自己當作活活的祭物獻給上帝,專心事奉祂,蒙祂喜悅。這就是你們應該獻上的真實敬拜…」這可以說是「奉獻」最終極的意義了!
那麼「十一奉獻」又是為什麼呢?在古代,「奉獻」主要是為了支持祭司體系的生存,讓職業祭司可以在無後顧之憂的情形下,專心服事上帝,成為上帝與人民之間的橋樑。到了現代,我們在教會的奉獻也是為了支持教會事工的推展,並且供給牧師的生活所需。但這並不表示牧師或教會可以獨佔這些金錢,挪為己用,因為教會和牧師都只是上帝的管家而已,他們必須妥善管理這些奉獻,並將它們作最好的使用,以榮耀上帝。至於十分之一的規定,則是上帝子民的團契長久流傳下來的經驗,期待匯集十個人的力量就能維持一個專職事奉上帝的工人。而瑪拉基書3:6-12中的嚴厲規定,則是因為當時的人對祭司階級支持度不高,以致事工無法推展。但這種有奉獻就得祝福,不奉獻就被詛咒的觀念,卻不是聖經對「奉獻」最主要的態度。
詩篇51:16-17說:「你本不愛祭物,若喜愛,我就獻上;燔祭,你也不喜悅。上帝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上帝啊,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撒母耳記上15:22也說:「上主喜歡甚麼呢?順從祂呢?還是向祂獻燒化祭和祭物呢?順從比祭物更好;聽命勝過獻上最好的羊。」從這裡可以看出,我們悔改的心和順服的態度才是聖經一再強調的奉獻。也就是說,我們奉獻的心志,比我們奉獻了什麼,或奉獻了多少更為重要!寡婦雖然只有奉獻兩個小銅板,但耶穌說她的奉獻卻是比任何人奉獻的都多(可12:41-44)。
因此,總結來說,我們奉獻絕不是為了怕上帝處罰,或想得到更多的祝福。而是心甘情願,依照自己的信心,盡自己的能力奉獻。保羅提到奉獻時,他說:「首先,他們把自己奉獻給主。然後…如果你們真心捐助,上帝一定悅納;祂要你們獻上你們所有的,而不是所沒有的。」(林後8:5, 12)又說:「每一個人都應該按照自己的心願捐助,不猶豫,不勉強,因為上帝喜愛樂意奉獻的人。」(林後9:7)而我想,若我們能勇敢回應耶穌「來跟從我!」的呼召,這樣的「奉獻」可是再多的金錢都比不上,並且這才是最寶貴的奉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