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9-10 17:51:54州
人生如夢 一樽還酹江月
在醫院的頂樓, 是簡餐廳。 我和媽媽對坐著, 各點了一杯冰的蘋果汁, 等待著樓下門診叫號可取得診斷證明書。
因為離中午十二點午餐時間還算長, 我們坐在窗邊, 媽媽翻書, 讀起蕭麗紅的【白水湖春夢】, 而我拿出紙筆塗塗寫寫, 欣賞著窗外的景色。 發現這個城市怎麼這麼乏善可陳, 看不到規劃設計?! 幾條主要的大路, 一輛車接著一輛車, 在紅綠燈前停了下來, 細看之下, 老人孤獨的走在巷弄之間,住宅區裡, 頂樓全是加蓋, 斜屋頂此起彼落, 像是撐起了一張張的遮陽傘, 陽光強烈, 架著的難看圓筒水塔會亮著銀光, 像是佈滿了地雷, 很是密麻, (沒辦法, 民生須用水) 我意識到若不轉境 ,若不把視野放遠, 遠到青山, 到跨河大橋, 到悠悠白雲, 人會變得很沮喪的。
媽媽開始讀起第一章傳統市場的買賣情形, 市場的形形色色的人物, 她用很慢的速度閱讀, 而小說家也用很細膩的筆法娓娓說來。
我改了改, 終於寫出這樣的句子:
「一個城市可以這麼醜陋
山也不管 河也低眉 雲也不問
鳥不飛來十六樓危窗
斜披輕薄屋頂
舖滿整個街廓
又整個街廓
家家戶戶的彈型鋼製水塔
隨時會引爆
小小的老人
走著小小的巷子
黃黃的車子沒有目的地
在細細縱橫溝渠緩緩又
潺潺
城市其實是有遠山迤邐 圍繞
有河流哺乳育養
雲讚嘆 鳥俯瞰
城市其實可以地老天荒
只是山也不管 河也低眉 雲也不問
鳥不飛來十六樓危窗 2004/08/16
」
我大概在抒發的是一個城市失去了與天然環境條件的融合、依存, 以人為本位出發 ,但是卻也並沒有因此而發展出人該有的秩序與倫常, 一切排列關係還是那麼凌亂不堪 ,而一個好的城市是留得住人, 留得這山巒、 飛鳥、 雲朵的; 漡漡而過的河流,沒有與城市發生關係, 城市當然發展不出高度的文明, 所以在這樣的城市生活是孤寂呆滯的, 所以我們對城市還有更深的期待。
我乾脆坐到媽媽旁邊一起讀著【白水湖春夢】。 我們讀到賣菜的錦菊, 自我意識強,好與婆婆吵架的媳婦, 出面調停的公親, 湊熱鬧的圍觀居民等等, 當時我其實早先讀到好幾章後的邱家遭遇了。 我大概知道作者在冷靜的描繪芸芸眾生的百態 :有受政治迫害的、 有看破紅塵的、 有富裕的、 有去鄉的、 有老不死的等等等。
把小說與詩作並置在一起其實看不出什麼道理, 也似乎沒什麼相關聯, 但是事實上,生活就是這樣:我寫了一堆像詩又不夠精緻的詩行, 同時媽媽讀著像小說又有點真實的浮世繪, 然後我還抬頭看到牆上掛著草書「人生如夢 ,一樽還酹江月」 這時我才多少可以把白水湖的春夢與詩句的奠祭城市, 灑給大地, 這兩個分離的事件, 融合在一起, 自然無隙, 呼應著書法寫的人生如夢, 一樽還酹江月。 2004/9/6
因為離中午十二點午餐時間還算長, 我們坐在窗邊, 媽媽翻書, 讀起蕭麗紅的【白水湖春夢】, 而我拿出紙筆塗塗寫寫, 欣賞著窗外的景色。 發現這個城市怎麼這麼乏善可陳, 看不到規劃設計?! 幾條主要的大路, 一輛車接著一輛車, 在紅綠燈前停了下來, 細看之下, 老人孤獨的走在巷弄之間,住宅區裡, 頂樓全是加蓋, 斜屋頂此起彼落, 像是撐起了一張張的遮陽傘, 陽光強烈, 架著的難看圓筒水塔會亮著銀光, 像是佈滿了地雷, 很是密麻, (沒辦法, 民生須用水) 我意識到若不轉境 ,若不把視野放遠, 遠到青山, 到跨河大橋, 到悠悠白雲, 人會變得很沮喪的。
媽媽開始讀起第一章傳統市場的買賣情形, 市場的形形色色的人物, 她用很慢的速度閱讀, 而小說家也用很細膩的筆法娓娓說來。
我改了改, 終於寫出這樣的句子:
「一個城市可以這麼醜陋
山也不管 河也低眉 雲也不問
鳥不飛來十六樓危窗
斜披輕薄屋頂
舖滿整個街廓
又整個街廓
家家戶戶的彈型鋼製水塔
隨時會引爆
小小的老人
走著小小的巷子
黃黃的車子沒有目的地
在細細縱橫溝渠緩緩又
潺潺
城市其實是有遠山迤邐 圍繞
有河流哺乳育養
雲讚嘆 鳥俯瞰
城市其實可以地老天荒
只是山也不管 河也低眉 雲也不問
鳥不飛來十六樓危窗 2004/08/16
」
我大概在抒發的是一個城市失去了與天然環境條件的融合、依存, 以人為本位出發 ,但是卻也並沒有因此而發展出人該有的秩序與倫常, 一切排列關係還是那麼凌亂不堪 ,而一個好的城市是留得住人, 留得這山巒、 飛鳥、 雲朵的; 漡漡而過的河流,沒有與城市發生關係, 城市當然發展不出高度的文明, 所以在這樣的城市生活是孤寂呆滯的, 所以我們對城市還有更深的期待。
我乾脆坐到媽媽旁邊一起讀著【白水湖春夢】。 我們讀到賣菜的錦菊, 自我意識強,好與婆婆吵架的媳婦, 出面調停的公親, 湊熱鬧的圍觀居民等等, 當時我其實早先讀到好幾章後的邱家遭遇了。 我大概知道作者在冷靜的描繪芸芸眾生的百態 :有受政治迫害的、 有看破紅塵的、 有富裕的、 有去鄉的、 有老不死的等等等。
把小說與詩作並置在一起其實看不出什麼道理, 也似乎沒什麼相關聯, 但是事實上,生活就是這樣:我寫了一堆像詩又不夠精緻的詩行, 同時媽媽讀著像小說又有點真實的浮世繪, 然後我還抬頭看到牆上掛著草書「人生如夢 ,一樽還酹江月」 這時我才多少可以把白水湖的春夢與詩句的奠祭城市, 灑給大地, 這兩個分離的事件, 融合在一起, 自然無隙, 呼應著書法寫的人生如夢, 一樽還酹江月。 200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