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31 19:47:02
度凡
請問二十四史中 志書類有哪些?
禪沁 ( 初學者 5 級) | ||||
2006-02-19 21:18:12 | ||||
2006-02-20 18:24:38 |
請問二十四史中 志書類有哪些?
而且有些意思相同而名稱不同ㄉ 例如:百官志=職官志
可全部列舉出ㄇ
二十四史[志書]志書是專門敘述政治、經濟、文化等制度
一.《史記》:
書8卷,為禮、樂、律、曆、天官、河渠、封禪、平準,記述有關禮樂制度、天文曆法、山川地理、社會經濟等內容。
二.《漢書》:10志,唯〈天文志〉並未完成,或謂由其妹班昭與馬續完成。
《漢書》新增加了《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藝文志》。《刑法志》第一次系統地敘述了法律制度的沿革和一些具體的律令規定。《地理志》記錄了當時的郡國行政區劃、歷史沿革和戶口數字,有關各地物產、經濟發展狀況、民情風俗的記載更加引人注目。《藝文志》考証了各種學術別派的源流,記錄了存世的書籍,它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圖書目錄。《食貨志》是由《平準書》演變來的,但內容更加豐富了。它有上下兩卷,上卷談“食”,即農業經濟狀況;下卷論“貨”,即商業和貨幣的情況,是當時的經濟專篇。
〈刑法〉、〈地理〉、〈五行〉、〈藝文〉、〈食貨〉五志,為《史記》所無,卻對秦漢法制、地理沿革、天文氣象和生物變異、先秦秦漢典籍源流、財政經濟狀況的重要資料。
三.《後漢書》無志,後人取司馬彪《續漢書》之志30卷補入,故《後漢書》之志,一般以《續漢志》稱之 。《續漢志 》以〈百官〉、〈輿服〉、〈郡國 〉三志最重要。〈百官志〉可補《漢書‧百官公卿表》略而不詳之弊,以劉秀定制為準,以上公、將軍、諸卿、郡國官屬為序,將各級主吏、屬吏的員數、職掌和源流,條理爬梳,並附百官受俸例,為研究秦漢官制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料。但略於秦官之沿革,可取沈約《宋書‧百官志》以為彌補。〈郡國志〉可以和《漢書‧地理志》相對照,以明地理沿革。〈輿服志〉為《史》、《漢》所無,源出於《東觀漢記‧車服志》,是研究秦漢服飾、車輿制度的主要依據,對研究秦漢文化史和社會史具有特殊的意義。
四.《三國志》無志
五.《晉書》志二十卷
六.《宋書》志三十卷
當中的八種志,幾乎佔了全書的一半,其中地理沿革、天文曆法、漢魏樂府等尤為詳盡,但缺少了食貨、藝文二志。各志工程巨大,內容詳備,篇幅幾占全書之半。志前有《志序》,詳述前代修志情況,並上溯各志所記制度源流,可為考補前史缺志之助。《州郡志》記三國以來地理沿革並及東晉以來僑州郡縣情況,有補于史事考証。《律歷志》全載景初、元嘉、大明三歷文字,為歷法學的珍貴資料。《樂志》記敘漢魏及兩晉樂府情況,樂府詩章有分類開錄,並保存有漢魏以來大量樂府詩篇及樂舞文辭,其中“古辭”多為漢代遺篇,是研究樂府及詩史的重要文獻。
七.《南齊書》志十一卷
各志,除少數外,大都寫有序文,借以概括全篇內容,提示寫作主旨。書中跟《宋書》一樣借助《祥瑞志》宣揚「天意」的思想。
八.《梁書》無志
九.《陳書》無志
十.《魏書》志二十卷。篇幅過長,又分為上、下、或上、中、下三卷。書中仍保存了許多當時各民族、宗教和社會經濟的重要史料。
首創《釋老志》記載佛、道二教的流傳。
十一.《北齊書》無志
十二.《周書》無志
十三.《南史》無志
十四.《北史》無志
十五.《隋書》志三十卷
于志寧、李淳風、韋安仁、李延壽、敬播等人續修《五代史志》,其內容以隋為主,又因隋代居於最末,所以編入了《隋書》之中,合計有10篇30卷,記載梁、陳、北齊、北周和隋五朝的典章制度,有些部分甚至追溯到漢魏。其中《經籍志》開創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成為了古籍分類的標準。《經籍志》是繼《漢書藝文志》之後,重要的圖書目錄。
十六.《舊唐書》志三十卷
十七.《新唐書》志五十卷
『新唐書』的志書十分詳細。將志擴大為十三項,不但材料豐富,而且也全面地反映唐代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情形。新創了《儀衛志》、《兵志》,為以後正史所繼承,各志的內容極為豐富。而『新唐書藝文志』則將開元前後直到唐末的書目全部載入,並且簡載作者情況,其中唐人文集就有六百多家,成為今日學者查考唐人著述的主要依據。
十八.《舊五代史》志十二卷
十九.《新五代史》考三卷
一般史書的“志”,《新五代史》稱作“考”,另有《司天考》、《職方考》記述天文、地理的名稱,分別相當于《舊五代史》的《天文志》、《郡縣志》。作者認為五代是個名分綱常顛倒的亂世,其典章制度一無可取,所以將《舊五代史》的“志”刪除。這也是為了體現以“禮”修史的原則。
二十.《宋史》志一百六十二卷
二十一.《遼史》志三十二卷
二十二.《金史》志三十九卷
二十三.《元史》志五十八卷
二十四.《明史》志七十五卷
志的數量較多,很能反映社會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情況,頗有史料價值
《漢書》新增加了《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藝文志》。《刑法志》第一次系統地敘述了法律制度的沿革和一些具體的律令規定。《地理志》記錄了當時的郡國行政區劃、歷史沿革和戶口數字,有關各地物產、經濟發展狀況、民情風俗的記載更加引人注目。《藝文志》考証了各種學術別派的源流,記錄了存世的書籍,它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圖書目錄。《食貨志》是由《平準書》演變來的,但內容更加豐富了。它有上下兩卷,上卷談“食”,即農業經濟狀況;下卷論“貨”,即商業和貨幣的情況,是當時的經濟專篇。
〈刑法〉、〈地理〉、〈五行〉、〈藝文〉、〈食貨〉五志,為《史記》所無,卻對秦漢法制、地理沿革、天文氣象和生物變異、先秦秦漢典籍源流、財政經濟狀況的重要資料。
三.《後漢書》無志,後人取司馬彪《續漢書》之志30卷補入,故《後漢書》之志,一般以《續漢志》稱之 。《續漢志 》以〈百官〉、〈輿服〉、〈郡國 〉三志最重要。〈百官志〉可補《漢書‧百官公卿表》略而不詳之弊,以劉秀定制為準,以上公、將軍、諸卿、郡國官屬為序,將各級主吏、屬吏的員數、職掌和源流,條理爬梳,並附百官受俸例,為研究秦漢官制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料。但略於秦官之沿革,可取沈約《宋書‧百官志》以為彌補。〈郡國志〉可以和《漢書‧地理志》相對照,以明地理沿革。〈輿服志〉為《史》、《漢》所無,源出於《東觀漢記‧車服志》,是研究秦漢服飾、車輿制度的主要依據,對研究秦漢文化史和社會史具有特殊的意義。
四.《三國志》無志
五.《晉書》志二十卷
六.《宋書》志三十卷
當中的八種志,幾乎佔了全書的一半,其中地理沿革、天文曆法、漢魏樂府等尤為詳盡,但缺少了食貨、藝文二志。各志工程巨大,內容詳備,篇幅幾占全書之半。志前有《志序》,詳述前代修志情況,並上溯各志所記制度源流,可為考補前史缺志之助。《州郡志》記三國以來地理沿革並及東晉以來僑州郡縣情況,有補于史事考証。《律歷志》全載景初、元嘉、大明三歷文字,為歷法學的珍貴資料。《樂志》記敘漢魏及兩晉樂府情況,樂府詩章有分類開錄,並保存有漢魏以來大量樂府詩篇及樂舞文辭,其中“古辭”多為漢代遺篇,是研究樂府及詩史的重要文獻。
七.《南齊書》志十一卷
各志,除少數外,大都寫有序文,借以概括全篇內容,提示寫作主旨。書中跟《宋書》一樣借助《祥瑞志》宣揚「天意」的思想。
八.《梁書》無志
九.《陳書》無志
十.《魏書》志二十卷。篇幅過長,又分為上、下、或上、中、下三卷。書中仍保存了許多當時各民族、宗教和社會經濟的重要史料。
首創《釋老志》記載佛、道二教的流傳。
十一.《北齊書》無志
十二.《周書》無志
十三.《南史》無志
十四.《北史》無志
十五.《隋書》志三十卷
于志寧、李淳風、韋安仁、李延壽、敬播等人續修《五代史志》,其內容以隋為主,又因隋代居於最末,所以編入了《隋書》之中,合計有10篇30卷,記載梁、陳、北齊、北周和隋五朝的典章制度,有些部分甚至追溯到漢魏。其中《經籍志》開創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成為了古籍分類的標準。《經籍志》是繼《漢書藝文志》之後,重要的圖書目錄。
十六.《舊唐書》志三十卷
十七.《新唐書》志五十卷
『新唐書』的志書十分詳細。將志擴大為十三項,不但材料豐富,而且也全面地反映唐代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情形。新創了《儀衛志》、《兵志》,為以後正史所繼承,各志的內容極為豐富。而『新唐書藝文志』則將開元前後直到唐末的書目全部載入,並且簡載作者情況,其中唐人文集就有六百多家,成為今日學者查考唐人著述的主要依據。
十八.《舊五代史》志十二卷
十九.《新五代史》考三卷
一般史書的“志”,《新五代史》稱作“考”,另有《司天考》、《職方考》記述天文、地理的名稱,分別相當于《舊五代史》的《天文志》、《郡縣志》。作者認為五代是個名分綱常顛倒的亂世,其典章制度一無可取,所以將《舊五代史》的“志”刪除。這也是為了體現以“禮”修史的原則。
二十.《宋史》志一百六十二卷
二十一.《遼史》志三十二卷
二十二.《金史》志三十九卷
二十三.《元史》志五十八卷
二十四.《明史》志七十五卷
志的數量較多,很能反映社會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情況,頗有史料價值
首創《釋老志》記載佛、道二教的流傳。
『新唐書』的志書十分詳細。將志擴大為十三項,不但材料豐富,而且也全面地反映唐代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情形。新創了《儀衛志》、《兵志》,為以後正史所繼承,各志的內容極為豐富。而『新唐書藝文志』則將開元前後直到唐末的書目全部載入,並且簡載作者情況,其中唐人文集就有六百多家,成為今日學者查考唐人著述的主要依據。
十八.《舊五代史》志十二卷
十九.《新五代史》考三卷
一般史書的“志”,《新五代史》稱作“考”,另有《司天考》、《職方考》記述天文、地理的名稱,分別相當于《舊五代史》的《天文志》、《郡縣志》。作者認為五代是個名分綱常顛倒的亂世,其典章制度一無可取,所以將《舊五代史》的“志”刪除。這也是為了體現以“禮”修史的原則。
二十.《宋史》志一百六十二卷
二十一.《遼史》志三十二卷
二十二.《金史》志三十九卷
二十三.《元史》志五十八卷
二十四.《明史》志七十五卷
志的數量較多,很能反映社會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情況,頗有史料價值
上一篇:含有中國古代國名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