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01 20:04:41度凡

字形結構移位而音義有別的字(七)拾、拿。擘、擗。

字形結構移位而音義有別的字(七)拾、拿。擘、擗。

一、以(合、手)組合的字有:拾、拿。

※拿:找到137則。

(動詞)1.用手取物或持物。

老殘遊記˙第四回:「一手提著燈籠,一手拿著個雙紅名帖。」

2.捕捉。如:「緝拿」、「捉拿人犯」。

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四回:「你這孩子,纔叫狗拿耗子呢!」

○緝拿:ㄑㄧˋ ㄋㄚˊ搜查捉拿。

福惠全書˙卷三˙蒞任部˙馭衙役:「緝拿逃盜,巡察奸宄。」

3.用。

儒林外史˙第一回:「老爺拿帖子請你,自然是好意。」

4.要挾、為難。

紅樓夢˙第九十一回:「因怕金桂拿他,所以不敢透漏。」

5.掌握、主持。如:「拿權」、「拿主意」。

○拿權:ㄋㄚˊ ㄑㄩㄢˊ掌握權柄。亦作「拿事」。如:「他拿權獨斷的作風,引來不少異論。」

○拿主意:ㄋㄚˊ ㄓㄨˇ ˙ㄧ確定處理事情的方法和對策。

紅樓夢˙第五十七回:「若娘家有人有勢的,還好些;若是姑娘這樣的人,有老太太一日還好,若沒了老太太,也只是憑人去欺負了。所以說拿主意要緊。」

6.裝模作樣。如:「拿翹」、「拿架子」。

鏡花緣˙第二回:「一味花言巧語,這樣拿腔作勢未免太過分了。」

○拿翹:ㄋㄚˊ ㄑㄧㄠˊ擺架子,故作姿態為難他人。亦作「拿喬」。如:「這是手續問題,並非我們故意拿翹。」

○拿架子:ㄋㄚˊ ㄐㄧㄚˋ ˙ㄗ 擺架子,故意為難。亦作「拿喬」。如:「那位卸任的縣太爺老愛拿架子,每有訪客,總叫客人在客廳等上好一陣子。」

(介詞)7.把。

文明小史˙第二十四回:「他幸而聲名不大,外國人不拿他放在心上。」

[辨似]見「搬」、「掏」條。

 

【補充】一、搬:ㄅㄢ(動詞)

1.使出力氣移動較笨重或較大物體的位置。如:「搬動」、「搬移」。

2.遷移。如:「搬家」、「你家搬到那裡去了?」

3.表演、扮演。如:「搬演」。

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第一出:「狀元張協傳,前回曾演,汝輩搬成。」

4.挑撥。如:「搬弄是非」。

元˙君厚˙介子推˙第二折:「送的個前家兒惹罪遭殃,搬得個親夫主出乖弄醜。」

[辨似]「搬」在作移動物體的意思時,往往指需花較大力氣,動作對象也較大。與「挪」、「拿」等不同。

「挪」指平面的推動,如:「把書挪開點。」

「拿」指比較不花力氣、動作對象較小的,如:「拿針」、「拿筆」。

「搬」需雙手動作,而「拿」可單指手指頭的動作。

 

【補充】二、掏:ㄊㄠ(動詞)

1.伸進去拿。如:「掏名片」、「掏槍」、「掏錢」。

2.從某個空間中取出東西。如:「掏腰包」、「掏耳朵」。

3.挖。如:「掏個洞」。

[辨似]掏與拿義近,用法各有不同。

掏指從某個空間中去探取東西。如:「他從皮包中掏出錢來。」

拿多指平面上的取物。如:「他從桌上拿起筆來。」

 

※拾:(一)ㄕˊ找到59則。

(動詞)1.撿取、拿起。如:「拾穗」、「拾人牙慧」、「拾金不昧」。

史記˙卷四十七˙孔子世家:「塗不拾遺。」

○拾穗:ㄕˊ ㄙㄨㄟˋ(1)收割後撿拾田中的遺穀。

唐˙杜甫˙暫往白帝復還東屯詩:「築場憐穴蟻,拾穗許村童。」

金˙宋九嘉˙途中書事詩二首之二:「終朝拾穗不盈把,只有流民如麥芒。」

(2)十九世紀法國畫家米勒的一幅畫。以自然寫實的方法,親切的描繪出農家婦女揀拾遺穗的景象。

○拾人牙慧:ㄕˊ ㄖㄣˊ ㄧㄚˊ ㄏㄨㄟˋ比喻蹈襲他人的言論或主張。=拾人涕唾、人云亦云、鸚鵡學舌←→獨到之見、盡去陳言。牙慧,言談間流露出的智慧。

語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殷中軍云:『康伯未得我牙後慧。」

清˙袁枚˙寄奇方伯書:「大概著書立說最怕雷同,拾人牙慧。賦詩作文,都是自寫胸襟。」

○拾金不昧:ㄕˊ ㄐㄧㄣ ㄅㄨˋ ㄇㄟˋ揀到別人遺失的錢財而不據為己有。

清˙吳熾昌˙客窗閑話˙卷三˙義丐:「乃呼里長,為之謀宅於市廛,置貨立業,且表之以額曰『拾金不昧。』」

歧路燈˙第一○八回:「把家人名分扯倒,又表其拾金不昧。」

○拾遺:ㄕˊ ㄧˊ(1)撿取他人遺失的財物。

戰國策˙秦策一:「期年之後,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大強,諸侯畏懼。」

(2)比喻輕而易舉。

漢書˙卷六十七˙梅福傳:「合天下之知,并天下之威,是以舉秦如鴻毛,取楚若拾遺。」

文選˙干寶˙晉紀總論:「自上逆下,非鄰國之勢也,然而成敗異效,擾天下如驅羊,舉二都如拾遺。」

(3)採補缺漏遺佚。

南齊書˙卷九˙禮志上:「吳則太史令丁孚拾遺漢事,蜀則孟光、許慈草建眾典。」

(4)匡正別人過失或缺點。

抱朴子˙外篇˙崇教:「有師友之名,無拾遺之實。」

(5)職官名。唐代諫官,武則天時始置左右拾遺,掌供奉諷諫,以救補人主言行的缺失。

見舊唐書˙卷四十三˙職官志二。

2.收集、收斂、整理。如:「把房間收拾乾淨。」

(名詞)3.射韝,古代射箭時所用的皮製護袖。亦稱為「遂」。

詩經˙小雅˙車攻:「決拾既佽,弓矢既調。」毛亨˙傳:「決,鉤弦也。拾,遂也。」

4.十的大寫。

(二)ㄕㄜˋ見「拾級」條。

○拾級:ㄕㄜˋ ㄐㄧˊ由臺階逐步向上走。

禮記˙曲禮上:「拾級聚足,連步以上。」

(三)ㄕ見「拾翻」條。

○拾翻:ㄕ ˙ㄈㄢ因翻檢而把原有的次序弄亂了。或稱為「翻拾」。如:「把一抽屜的東西都拾翻亂了。」

 

二、以(辟、手)組合的字有:擘、擗。

※擘:ㄅㄛˋ找到16則。

(名詞)1.大拇指。

爾雅˙釋魚:「蝮虺,博三寸,首大如擘。」郭璞˙注:「頭大如人擘指。」

2.比喻特別優秀的人物。如:「巨擘」。

○巨擘:ㄐㄩˋ ㄅㄛˋ大拇指。比喻傑出的人才。=巨頭、巨子。

孟子˙滕文公下:「於齊國之士,吾必以仲子為巨擘焉。」

文明小史˙第二十四回:「捐班裡面,要算他是巨擘了。」

(動詞)3.分開、分裂。

唐˙白居易˙長恨歌:「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

宋˙吳文英˙祝英臺近˙翦紅情詞:「玉纖曾擘黃柑,柔香繫幽素。」

 

※擗:ㄆㄧˋ找到6則。(動詞)

1.用手捶拍胸部。

廣韻˙入聲˙陌韻:「擗,撫心也。」

孝經˙喪親章:「擗踊哭泣,哀以送之。」

2.掰開、拂開。如:「擗玉米」。

楚辭˙屈原˙九歌˙湘夫人:「罔薜荔兮為帷,擗蕙櫋兮既張。」

○擗掠:ㄆㄧˋ ㄌㄩㄝˋ擦拭、打掃。

董西廂˙卷一:「僧齋擗掠得好清虛,有蒲團、禪几、經案、瓦香爐。」

元˙曾瑞˙蝶戀花˙夜月樓頭˙離亭帶歇指煞:「強解開悶套頭,硬剁斷愁羈絆,先擗掠淒涼兩般。」

○擗摽:ㄆㄧˋ ㄅㄧㄠ捶拍胸部。形容心驚害怕的樣子。

文選˙馬融˙長笛賦:「歎頹息,掐膺擗摽。」

○擗轉:ㄆㄧˋ ㄓㄨㄢˇ扭轉。

薛仁貴征遼事略:「向山腳一壁轉過一騎馬來,馬上一個年少將軍,素袍瑩鎧,赤馬朱纓,擗轉方天戟,取弓箭在手,一箭射莫離支墜馬。」

○擗踊:ㄆㄧˋ ㄩㄥˇ形容捶胸頓足,極為悲痛的樣子。擗,捶拍胸部。踊,以腳頓地。

孝經˙喪親章:「擗踊哭泣,哀以送之。」

聊齋志異˙卷十一˙竹青:「後和氏卒,漢生及妹皆來擗踊。」

○擗踊拊心:ㄆㄧˋ ㄩㄥˇ ㄈㄨˇ ㄒㄧㄣ形容捶胸頓足,哀痛萬分的樣子。擗,拍打胸部。踊,以腳頓地。拊,敲擊。

漢˙揚雄˙元后誄:「四海傷懷,擗踊拊心,若喪考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