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02 11:15:46度凡

以「賣」為字根衍生的字

以「賣」為字根衍生的字(新修訂)

如無法完整閱讀時,請點選題目另開網頁連結!

 

※賣:ㄇㄞˋ(動詞)1.售貨物以換錢。如:「賣花」、「賣貨」。

唐˙聶夷中˙詠田家詩:「二月賣新綠,五月糶新穀。」

明˙劉基˙賣柑者言:「杭有賣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潰。」

2.背地害人以利己。如:「賣國」、「賣友求榮」。

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傳:「微君,幾為丞相所賣。」

3.炫耀、顯露。如:「賣弄」、「賣乖」、「倚老賣老」。

莊子˙天地:「子非夫博學以擬聖,於于以蓋眾,獨弦哀歌,以賣名聲於天下者乎?」

[名詞]4.姓。如明代有賣廷傑。

 

※讀:()ㄉㄨˊ(動詞)1.照著文字唸。如:「宣讀」、「朗讀」、「誦讀」。

2.閱讀、看書。如:「閱讀」。

史記˙卷四十七˙孔子世家˙太史公曰:「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

3.研究、專攻。如:「他讀理科,並不是自己的意願。」

()ㄉㄡˋ(名詞)4.句中語意未完,讀時須停頓的地方。如:「句讀」。亦作「逗」。

 

※牘:ㄉㄨˊ(名詞)1.古代用以書寫文字的木片。如:「簡牘」。

漢書˙卷六十三˙武五子傳˙廣陵厲王劉胥傳:「佩玉環,簪筆持牘趨謁。」

顏師古˙注:「犢,木簡也。」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神思:「子建援牘如口誦,仲宣舉筆似宿構。」

2.文書、書籍。如:「文牘」、「連篇累牘」。

後漢書˙卷六十二˙荀淑傳:「所見篇牘,一覽多能誦記。」

3.信札。如:「尺牘」、「書牘」。

儒林外史˙第三十三回:「小姪菲才寡學,大人誤採虛名,恐其有玷薦牘。」

 

※瀆:ㄉㄨˊ(動詞)1.輕慢、不敬。如:「褻瀆」、「瀆職」。

禮記˙少儀:「毋拔來,毋報往,毋瀆神,毋循枉。」

鏡花緣˙第十七回:「婢子以此細事上瀆高賢,真是貽笑大方。」

2.貪求。

左傳˙昭公十三年:「晉有羊舌鮒者,瀆貨無厭,亦將及矣,為此役也,子若以君命賜之,其已。」

(名詞)3.水溝。如:「溝瀆」。

史記˙卷八十四˙屈原賈生傳:「彼尋常之汙瀆兮,豈能容吞舟之魚!」

司馬貞˙索隱:「瀆,小渠也。」

4.注海的大河。

爾雅˙釋水:「江、河、淮、濟為四瀆,四瀆者,發源注海者也。」

韓非子˙五蠹:「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鯀禹決瀆。」

5.姓。如漢代有瀆弘之。

 

※櫝:ㄉㄨˊ(名詞)

※匵:ㄉㄨˊ(又音ㄉㄨˇ)【櫝】之異體字。見於段注本《說文.木部》。《正字通.匚(ㄈㄤ)部》。

1.木盒,木製的盒子。

論語.季氏:「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

宋.陸游.自述詩:「遺經在櫝傳家學,大字書牆作座銘。」

2.棺材。

漢書.卷六十七.楊王孫傳:「昔帝堯之葬也,窾木為櫝,葛藟為緘,其穿下不亂泉,上不泄殠。」

3.封藏、收藏。

國語.鄭語:「乃布幣焉而策告之,龍亡而漦ㄌㄧˊ在,櫝而藏之,傳效之。」

唐.孫樵.書褒城驛壁:「當愁醉醲,當飢飽鮮,囊帛櫝金,笑與秩終。」

 

※犢:ㄉㄨˊ(名詞)1.小牛。如:「初生之犢不畏虎」、「舐犢情深」。

○初生之犢不畏虎:ㄔㄨ ㄕㄥㄓ ㄉㄨˊ ㄅㄨˋ ㄨㄟˋ ㄏㄨˇ剛出生的小牛不懼怕老虎。比喻閱歷不深的年輕人敢說敢做,無所畏懼。

◎剛進入社會工作的人常秉著初生之犢不畏虎的銳氣奮勉不懈,希望有所建樹。

○舐犢情深:ㄕˋ ㄉㄨˊ ㄑㄧㄥˊ ㄕㄣ比喻父母疼愛子女之深情。=老牛舐犢、舐犢之愛。

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回:「安老夫妻暮年守著個獨子,未免舐犢情深,加了幾分憐愛。」

宋˙陸游˙春晚即事詩二首之二:「老農愛犢行泥緩,幼婦憂蠶採葉忙。」

2.姓。如戰國時齊國有犢牧。

 

※黷:ㄉㄨˊ(名詞)1.汙垢。

南朝宋˙傅亮˙潘尚書僕射表:「上增國垢,下招私黷。」

(形容詞)2.汙穢。

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乍迴跡以心染,或先貞而後黷。」

(動詞)3.輕慢、褻慢、不恭敬。

書經˙說命:「黷于祭祀。」

後漢書˙卷五十二˙崔駰傳:「進不黨以讚己,退不黷於庸人。」

4.貪求。

南史˙卷四十九˙劉懷珍傳:「及累為州郡,頗黷財賄。」

唐˙柳宗元˙封建論:「列侯驕盈,黷貨事戎。」

5.輕妄、濫用。如:「窮兵黷武」。

唐˙柳宗元˙駮復讎議:「誅其可旌,茲謂濫,黷刑甚矣。」

○窮兵黷武:ㄑㄩㄥˊ ㄅㄧㄥ ㄉㄨˊ ㄨˇ恣意運用兵力,發動戰爭。=窮兵極武、黷武窮兵←→偃武修文。

三國志˙卷五十八˙吳書˙陸遜傳:「窮兵黷武,動費萬計,士卒彫瘁,寇不為衰,而我已大病矣!」

 

※竇:ㄉㄡˋ(名詞) 1.孔、洞;孔穴、縫隙。如:「狗竇」。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君口中何為開狗竇?」

○狗竇:ㄍㄡˇ ㄉㄡˋ可供狗出入的牆洞。=狗洞。

漢˙無名氏˙古詩十五從軍征詩:「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

2.人體內某些器官或組織內部的凹陷處。如:「鼻竇」、「竇房結」。

○鼻竇:ㄅㄧˊ ㄉㄡˋ鼻腔周圍骨壁內的空腔。上覆黏膜,借小孔通鼻腔,能調節呼吸並對發音起共鳴作用。或稱為「鼻旁竇」。

3.端倪:如:「疑竇」、「弊竇」。

○疑竇:ㄧˊ ㄉㄡˋ指令人懷疑的地方。竇,孔穴。=疑點。

如:「這件事情不免令人滋生疑竇。」

○弊竇:ㄅㄧˋ ㄉㄡˋ發生弊害的漏洞。亦作「弊端」。=弊端。

福惠全書˙卷三˙蒞任部˙馭衙役:「一切嚴為法制,使無弊竇之可乘。」

4.姓。如漢代有竇嬰、竇憲。

○竇嬰:ㄉㄡˋ ㄧㄥ 人名。(?~西元前131)字王孫,西漢觀津人。文帝竇后之姪。武帝時為丞相,尊崇儒術。七國之亂,被景帝封為大將軍,亂平,以功封魏其侯,後為營救灌夫,觸怒景帝后,棄市而死。

○竇憲:ㄉㄡˋ ㄒㄧㄢˋ人名。(?~西元92)字伯度,東漢平陵人。竇融之曾孫。和帝時曾出塞三千里,大破匈奴,乃令班固作銘,刻石燕然山上,紀漢功德。還拜大將軍,族黨滿朝,後因專權用事,為和帝賜死。

參看:與「竇」有關的詞語

 

※覿:ㄉㄧˊ(動詞)1.以禮相見。

春秋.莊公二十四年:「八月丁丑,夫人姜氏入。戊寅,大夫宗婦覿,用幣。」

論語.鄉黨:「私覿,愉愉如也。」

2.見。

易經.困卦.初六:「入于幽谷,三歲不覿。」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誄碑:「論其人也,曖乎若可覿;道其哀也,悽焉如可傷:此其旨也。」

3.拜訪、探視。

唐.王維.藍田山石門精舍詩:「笑謝桃源人,花紅復來覿。」

○眇覿:ㄇㄧㄠˇ ㄉㄧˊ遠看。

南朝梁˙蕭統˙文選序:「式觀元始,眇覿玄風。」

○覿面:ㄉㄧˊ ㄇㄧㄢˋ當面、迎面。

西遊記˙第四十回:「大聖見師父怪下來了,卻又覿面看見模樣,一則做不得手腳,二來又怕念緊箍兒咒,低著頭,再也不敢回言。」

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那漢子帶著兩個婦人,過了頭道閘,一直到豐家巷來,覿面迎著王義安。」

○覿武:ㄉㄧˊ ㄨˇ展示武力、兵備。

國語˙周語中:「武不可覿,文不可匿,覿武無烈,匿文不昭。」

 

※續:ㄒㄩˋ(動詞)1.接連不斷,或接在原來的之後。如:「連續」、「接續」。

2.承繼、繼世。如:「嗣續」。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及至秦王,續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

3.添加、補充。如:「續杯」、「熱水瓶內再續些水吧!」

(名詞)4.辦事的程序。如:「手續」。

5.舊事重演。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耳。」

6.姓。如漢代有續相如。

 

※贖:ㄕㄨˊ(動詞)1.以財物換回人質或抵押品。如:「贖回人質」、「贖出當物」。

2.以財物或勞役來抵銷罪過或免除刑罰。如:「將功贖罪」。

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妾願入身為官婢,以贖父刑罪。」

3.購買。

水滸傳˙第二十五回:「大官人家裡取些砒霜來,卻教大娘子自去贖一帖心疼的藥來。」

4.除去。

管子˙五行:「草木區萌,贖蟄蟲卵菱。」

○將功贖罪:ㄐㄧㄤ ㄍㄨㄥ ㄕㄨˊ ㄗㄨㄟˋ建立功勛,以抵消所犯罪過。=將功折罪、以功贖罪。

鏡花緣˙第十回:「以善抵惡,就如將功贖罪,其中輕重,大有區別,豈能一概而論。」

  

以下為【罕用字】

※藚:ㄒㄩˋ(名詞)植物名。即澤瀉。見「澤瀉」條。

○澤瀉:ㄗㄜˊ ㄒㄧㄝˋ植物名。澤瀉科澤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即藚。莖高約六十至九十公分,葉橢圓形,夏季開小白花。根莖可入藥,為利尿劑。

 

※儥:ˋ(動詞)1.販賣。

周禮˙地官˙胥師:「察其詐偽飾行儥慝者,而誅罰之。」

鄭玄˙注:「儥,賣也。」

2.購買。

周禮˙地官˙司市:「以量度成賈而徵儥。」

鄭玄˙注:「儥,買也。物有定賈則買者來也。」

 

※殰:ㄉㄨˊ(動詞)動物未出生時,在胎中死去。

字彙˙歹部:「殰,未及生而胎敗也。」

禮記˙樂記:「胎生者不殰,而卵生者不殈,則樂之道歸焉耳。」

 

※贕:ㄉㄨˊ(動詞)鳥獸未出生時,在胎中死去。

玉篇˙卵部:「卵內敗也。」

淮南子˙原道:「獸胎不贕,鳥卵不毈。」

高誘˙注:「胎不成獸曰贕。」

 

※瓄:ㄉㄨˊ(名詞)1.玉名。玉篇.玉部:「瓄,騸ㄕㄢˋ山出瓄玉。」

2.圭名。見廣韻.入聲.屋韻。

3.玉器。見集韻.入聲.屋韻。 

 

※皾:ㄉㄨˊ1. (動詞)滑。廣韻.入聲.屋韻:「皾,滑也。」

2. (名詞)貯藏弓箭的器具,通「韇」。集韻.入聲.屋韻:「韇,說文:『弓矢韇也。』今謂之胡鹿。或從皮。」玉篇.皮部:「皾,所以貯弓。或作韇。」

3.「韇」之異體。

 

※韇:ㄉㄨˊ(名詞)1.箭筒。

說文解字:「韇,弓矢韇也。」

段玉裁.注:「按:絫呼之曰韇丸;單呼之曰韇。」

後漢書.卷八十九.南匈奴傳:「弓鞬韇丸一。」

李賢.注引方言:「臧弓為鞬,臧箭為韇。」

2.古代卜筮用的蓍草筒。

字彙.革部:「韇,藏筮之器。」

儀禮.士喪禮:「筮者東面抽上韇,兼執之南面受命。」

鄭玄.注:「韇,藏莢之器也。」

 

※豄:ㄉㄨˊ(名詞)溝洫。同「瀆」、「石+賣」。說文解字(段注本).阜部︰「阜+厭,通溝,以防水者也。」段玉裁.注︰「通洞之溝,水去迅速,無滯,不為災。」玉篇.阜部︰「阜+厭,通溝也。亦作瀆、石+賣。」

 

※鑟:ㄉㄨˊ(名詞)1.裝印之匣。見集韻.入聲.屋韻。

2.為「櫝」之異體。

 

※韥:ㄉㄨˊ(名詞)1.衣、弓袋。

集韻.入聲.屋韻:「韣,弓衣。或作韥。」

後漢書.卷八十九.南匈奴傳:「今齎雜繪五百匹,弓鞬韥丸一,矢四發,遣遺單子。」

2.「韣」之異體。

 

※嬻(+):ㄉㄨˊ(又音ㄉㄨˇ)媟嬻,媟慢。

說文解字:「嬻,媟嬻也。」

廣韻.入聲.屋韻:「嬻,媟慢。」

 

※襩:ㄕㄨˇ(名詞)1.長襦。

玉篇.衣部:「襡,長襦也,連衣也。襩,同襡。」

2.短衣。與「襡」同。

集韻.入聲.燭韻:「襡,說文:『短衣也。』或作襡、襩。」

3.韜也。

集韻.入聲.屋韻:「襡,韜也。或作襩。」

4.禰踦也,與「襱」同。

說文解字:「襩,禰踦也。襩,襱或從賣。」

5.「襡」之異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