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秋』為字根衍生的字(國中適用精簡版)
以『秋』為字根衍生的字(國中適用精簡版)
※秋:ㄑㄧㄡ1.一年四季中的第三季。農曆為七、八、九月,陽曆為九、十、十一月。如:「秋天」、「秋季」、「中秋」、「深秋」、「一葉知秋」。唐.杜甫.登高詩:「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2.年。古代年的長度以二次秋收為準,故以秋代表年。如:「千秋萬世」、「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唐.劉禹錫.蜀先主廟詩:「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3.時候。如:「多事之秋」。文選.諸葛亮.出師表:「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4.姓。如清代有秋瑾。
5.喻衰老。宋.陸游.南鄉子.早歲入皇州詞:「三十年來真一夢,堪愁。客路蕭蕭兩鬢秋。」
6.「鞦」之異體。
※愁:ㄔㄡˊ1.憂傷的心緒。如:「離愁」、「鄉愁」。
唐.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2.憂慮、悲傷。如:「不愁吃穿」。
唐.崔顥.黃鶴樓詩:「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3.憂傷的、慘淡的。如:「愁緒」、「愁眉苦臉」、「愁雲慘霧」。
唐.司空曙.賊平後送人北歸詩:「寒禽與衰草,處處伴愁顏。」
※瞅:ㄔㄡˇ看。如:「瞅了一眼」。
※偢:ㄔㄡˇ動詞看、理睬。同「瞅」。
※鰍:ㄑㄧㄡ動物名。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鰍科。形似鰻,體圓尾扁,色青黑,無鱗。常居於泥中。亦稱為「泥鰍」。
※鞦:ㄑㄧㄡ見「鞦韆」。
○鞦韆:一種遊戲器材。亦作「秋千」。在ㄇ形的高架或樹幹上懸繫兩條等長的繩索或鐵鏈,底邊分別橫拴於一塊平木板的兩端,人可站立或坐於板上,兩手握繩或鏈,利用身體力量前後搖盪。
※鶖:ㄑㄧㄡ(名詞)動物名。一種水鳥。似鶴而大,色青蒼。性極貪惡。長頸赤目,嘴扁直,頭上毛禿,故亦稱為「禿鶖」。
※揪:ㄐㄧㄡ(動詞)扭扯、抓住。如:「揪耳朵」、「揪住不放」。
※啾:ㄐㄧㄡ1.形容幼兒所發出的聲音。說文解字:「啾,小兒聲。」
2.形容蟲鳥或鈴鐸等細碎嘈雜的聲音。如:「啁啾」。
※湫:ㄐㄧㄠˇ湫隘ㄐㄧㄠˇ ㄞˋ居處低溼狹小。
※鍬:ㄑㄧㄠ1.挖掘泥土的器具。下部似鐵鏟而微曲,上有木柄,可持以剷土。如:「圓鍬」。
2.形狀像鍬的器具。如:「火鍬」、「藥鍬」。
※愀:(一)ㄑㄧㄠˇ(又音ㄐㄧㄡˇ)
1.臉色突然凝重的樣子。如:「愀然變色。」
2有所警惕的樣子。
上一篇:以『秋』為字根衍生的字
下一篇:以『菐』為字根衍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