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15 10:17:18度凡

學佛雜感──先顧佛祖,還是先顧肚腹?

學佛雜感──先顧佛祖,還是先顧肚腹?

    今天(814)下午我來到台中市太平路的一個小巷內,那兒有間腳踏車修理店。因為我的鐵馬故障多時,每次騎出門總要跟我抗爭,騎不了幾公尺輪胎就磨得吱吱響,我迫不得已須停下調整,既耗時又費力,令我增添不少困擾。昨天我已先請師傅檢查過車況,他告知我徹底解決之道是車軸換新。此番是專程前來修車,以期一勞永逸,不再為「不良於行」而苦惱。

    當師傅在修車過程中,我留意到隔鄰有位先生用白報紙抄寫了好幾頁的文字,擺放在門前的小書桌上。我好奇地看了看,發覺似乎是與佛法有關的議題。心中不解:內容到底是哪位師父講解的?正巧有位先生從隔壁屋內走出來,我猜應該是「筆記」的主人,便主動向他請教。才知他是陳居士,原本在私人公司上班,兩年前才退休。我們聊了一陣子,他告訴我有關他學佛的過程。

    陳居士從十幾年前開始收看電視臺的講經弘法,起初他以無分別心,陸續收看過常照法師、如本法師、海濤法師、海雲法師……等人的弘法節目,聽了兩三年,對佛法還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有一天下班回來,轉開電視,剛好聽到海雲法師在節目中問聽眾:「大家都聽過『先顧腹肚,才顧佛祖(閩南語發音) 』這句話,我也要說這句話,但是我要把順序倒過來說:『先顧佛祖,才顧腹肚』。至於為什麼這樣說,答案我暫不說破,請各位下去想一想,終有一天你會明白我說的意思!」他當下覺得師父所說的,帶給他極大的震撼,跟別的法師所談的全然不同,他有很強烈的動機想尋求答案。

    於是從那天起,他把過去所聽的完全放下,今後專聽海雲法師一人講經的節目;又擔心只聽一遍沒印象,他特地買了一大堆的錄音帶,錄下講經的內容,反覆再三地聽,並且逐字逐句將講經的內容整理出來(這需要相當的毅力與決心)。一年過後,他更從聽經筆記中,摘錄整理出重點。這時他腦中靈光一現,彷彿看到了師父當時所指的答案,便把筆記從頭到尾細細讀過,以下三點就是他所告訴我的──

一、墳墓的棺材,是用來裝死人的,不是裝老人的。從一歲到一百歲,不分老少,隨時都有可能離開人間。別以為人人都可活到年老!

二、佛陀說:「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如大地土。」人身得來不易,不要把心思只放在生活上的財色名食睡,更重要的是──如何從佛法中覺悟。

三、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能真正體悟佛法的真諦,即使當下便往生,有何遺憾?你已不虛此行,沒有白來人間一趟。

 

    試問:先顧佛祖,還是先顧肚子?

    佛祖,指的是三寶中的佛寶,釋迦摩尼佛所以出現於世間,不是為了炫耀他的神通感應,也不是以修行境界自詡,實是悲憫眾生多生沉淪,不自覺醒,因而不辭勞苦地在印度各地講經說法,解說「生命實相」,開啟眾生的覺性,引導人們認真修行,斷惡修善,破迷開悟,出離三界的生死輪轉,進而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之境界。

    肚子,指世間之需求,有生理需求、心理需求及社會需求等。如:賺錢養家,照顧父母妻兒的生活,滿足他們在食衣住行各方面的欲望,這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為人的本分而已。問題是世間種種誘惑往往污染了我們原本善良純真的心靈、佛性,使你越來越沉淪,成天在五欲六塵中打轉,起心動念都是貪嗔痴慢、自私自利,心性墮落、麻痺,還洋洋自得,終致迷失方向而不自覺。難道你要追求的人生就是如此嗎?

    各位,請問你:「顧佛祖重要,還是顧腹肚重要?」你已經找到答案了嗎?

 

請參看下文: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身?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古德

「人生難得,佛法難聞,中國難生,善友難遇」,如果難得而都能得到,那真要好好珍惜!

《阿含經》裡有一則海龜喻,是說要想得到人身,就如一隻盲龜,在大海中漂流,要找到一根可以倚靠攀救的浮木非常不容易,尤其浮木上還要有個孔,讓盲龜的頭伸出來以便漂浮,實在是難上加難,所以說「人身難得」!經典又喻示「得人身如爪上泥,失人身如大地土」,人身難得,生命易逝,我們能不好好珍惜,不好好修持這寶貴的人身嗎?

「佛法難聞」,要聽聞佛法也不容易。今天有很多人到處禮拜寺院,求聞佛法,卻很少有人能心行密合。很多人能講說佛法,但能講得契理契機的很少;有時講說者的觀念不純正,常會以盲引盲,把信徒導入邪路上去。或者講經的人太執著,使聞法者執迷,不能接觸到真正的佛法。有些人勸他們聽聞佛法,卻推說沒有時間,緣分未到,可見佛法難聞。

「中國難生」,中國是指無論在政治、經濟、文化都很優秀的國家,相對其他爭戰連連,經濟蕭條,文化低落的國家則稱邊國。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福報可以出生在富強安樂的國家,像現今中東戰爭不斷,難民潮一波波,非洲也是種族衝突,饑饉連連,人民百姓都很苦。人生在世,能有平安富足的生活,能受良好的教育是十分不容易的。

經典上說人有三件事比天人殊勝:第一是記憶,第二是梵行,第三是勤勇。所以生而為人,要懂得修持;即使是天人,若只知道享福,而不知道修持,福報享盡時也會墮落。我們已得人身,如果不趁早精進修持,在這一生消逝前求得度脫的話,將來要向何處超度此身呢?人,處在生天與墮落惡道的樞紐,如何向上提升而不下墮惡趣,實在是攸關生死的大事!

引用:http://www.fgs.org.tw/main.htm

 

 

威爾剛 2019-12-25 21:48:44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

文森 2009-08-18 18:39:50


對這句閩南語超有感覺
家裡的長輩覺得家人太顧佛祖才會一直和家人說這句話

人性與佛性到底差在哪?
出家人與在家眾的修練差在哪?
如果佛性和人性不對立呢?
這是智慧也是修行

我爸說
放下有很多種
我想他說的沒錯
至少我放不下肉身

我們一家人都不是什麼大人物
只希望可以走到正信佛教的路上

版主回應
老子說:「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人正因執迷於有此虛幻不實的肉身,受制此身所產生的無窮慾望捆綁驅使,沉淪於五欲六塵之中,難以自拔,迷失了原本純真純善的本性,才會做出種種毀德敗行之事。如果心想學佛,卻未能領會「看得破,放得下」的旨趣,無法去除對假有肉身的「我執」,誤以幻軀為真我,如何發起出離心,進而培養自度度他、自覺覺他的菩提心,由學佛、念佛而至成佛?
世間天災人禍日益嚴重,貪戀這紅塵短暫數十年的生涯(至多百年三萬六千日),若仍只思滿足肉身慾望,不想提升心靈層次,恐怕輪轉六道,難有了時!豈非辜負己靈?切莫忘了古德警示的偈語:「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有幸生而為人,真的應該要有更高的期許與悟性!
2009-09-05 02:5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