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矛、蟊、旄、錨有關的詞語
與矛、蟊、旄、錨有關的詞語
與矛有關的詞語
※矛:ㄇㄠˊ古代一種直刺兵器。長柄,有青銅或鐵製的利刃。如:「長矛」。文選˙枚乘˙七發:「白刃磑磑,矛戟交錯。」三國演義˙第二十八回:「隨即披挂持矛上馬,引一千餘人,逕出北門。」
○矛+肖:ㄕㄨㄛˋ「槊」的異體字。
○厹矛;ㄑㄧㄡˊ ㄇㄠˊ武器名。古代一種有三稜的矛。詩經˙秦風˙小戎:「俴駟孔群,厹矛鋈錞。」
○矛盾:ㄇㄠˊ ㄉㄨㄣˋ(又音)ㄇㄠˊ ㄕㄨㄣˇ1.矛、盾,武器名,古代兩種功用不同的兵器。相傳有一人賣矛和盾,誇他的盾最堅固,任何東西都戳不破。後來又誇他的矛最銳利,什麼東西都能刺進去。一人問他若拿他的矛來刺他的盾會如何,他卻回答不出來。典出韓非子˙難勢。後比喻言語行為自相抵觸。=矛楯、抵觸。◎自相矛盾。
2.理則學上指不可同為真,亦不可同為假的概念或命題。
○矛頭:ㄇㄠˊ ㄊㄡˊ1.矛的尖端。2.比喻事情進行的方向。◎他把調查的矛頭指向當晚在場的人。
○酋矛:ㄑㄧㄡˊ ㄇㄠˊ武器名。長約二丈的矛。說文解字:「矛,酋矛也。建於兵車,長二丈。」
○挺矛:ㄊㄧㄥˇ ㄇㄠˊ舉起長矛。三國演義˙第二回:「玄德使張飛擊之。飛縱馬挺矛,與昇交戰,不數合,刺昇落馬。」
○衛矛:ㄨㄟˋ ㄇㄠˊ植物名。衛矛科衛矛屬,落葉灌木。枝幹皆有物突起,狀如箭翎,葉橢圓有鋸齒,經秋紅色絢爛,夏開淡黃綠色細花,樹皮可造紙。
○亡戟得矛:ㄨㄤˊ ㄐㄧˇ ㄉㄜˊ ㄇㄠˊ比喻得到的和失去的相當,或有失有得。春秋齊、晉戰爭時,有一士兵在混戰中,遺失戟,而拾得矛的故事。後比喻有失有得或得失相等。典出《呂氏春秋˙離俗覽˙離俗》:「亡戟得矛,可以歸乎?」。
○丈八蛇矛:ㄓㄤˋ ㄅㄚ ㄕㄜˊ ㄇㄠˊ武器名。一種矛,長一丈八尺,形狀像長槍。晉書˙卷一○三˙劉曜載記:「安左手奮七尺大刀,右手執丈八蛇矛。」三國演義˙第五回:「傍邊一將,圓睜環眼,倒豎虎鬚,挺丈八蛇矛,飛馬大叫。」
○大相矛盾:ㄉㄚˋ ㄒㄧㄤ ㄇㄠˊ ㄉㄨㄣˋ形容事件的原委相違背,或指其人言行相左,彼此衝突。紅樓夢˙第十七﹑十八回:「據此論之,竟大相矛盾了。」
○弓矛之士:ㄍㄨㄥ ㄇㄠˊ ㄓㄕˋ持弓矛的人。指守衛的兵士。
○自相矛盾:ㄗˋ ㄒㄧㄤ ㄇㄠˊ ㄉㄨㄣˋ吹噓自己同時擁有任何矛都無法刺入的盾,以及任何盾都能刺入的矛,顯然是吹牛。比喻人的言語行動互相抵觸,前後不一致。比喻行事或言語先後不相應、互相抵觸。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後抵觸。矛:進攻敵人的刺擊武器;古代裝有金屬槍頭的長柄武器。盾:保護自己的盾牌,古代用來遮擋刀箭的武器。「矛盾」可以單用,例如「這篇文章矛盾很多」。相:互相。語本韓非子˙難勢:「人應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應也。」=自相抵牾、漏洞百出←→自圓其說、言行一致。魏書˙卷八十八˙良吏傳˙明亮傳:「辭勇及武,自相矛盾。」
◎這些理論自相矛盾。
◎寫文章的時候,觀點要前後一致,不能自相矛盾。
◎又要馬兒肥,又要馬兒不吃草,真是「自相矛盾」。
◎他昨天還告訴我吸煙容易得肺癌,今天又說吸煙好,真是自相矛盾。
◎那個人最愛信口胡說,誇大事實,因此他的話常常前後不符,自相矛盾。
◎中共說堅持海峽兩岸「和平統一」,但是又不肯對台承諾放棄使用武力,真是「自相矛盾」。
◎大家都希望吃到沒有噴灑農藥的蔬果,卻又不喜歡買到被蟲咬過的蔬果,這真是「自相矛盾」的心態!
【成語故事】 自相矛盾
從前,在某處地方,有個江湖賣藝兼售矛盾(矛盾:古代的兵器)的人。他每到一個地方,總是自已先來玩弄一套手藝,然後大聲對著觀眾們進行生意上的招徠。
某次,他照例從別個地方來到一個很小很小的城鎮。他抵達後,自已先脫光衣服,向圍站在四周的觀眾表演了一番,接著從行囊裡取出了一支長矛,說:
「我這支長矛是世界上最鋒利最好的一柄,不管什麼東西它都能刺穿。」他看看觀眾們沒有什麼反應,於是又拿出一塊盾牌來吹噓道:
「啊,現在我來向大家介紹我手裡的這塊盾牌吧!你們知道它是天下最好的皮革做的,無論什麼堅韌的利器碰到它,都會失去效力。」
這時,觀眾裡突然有個人擠出來問他:「如果拿你的長矛,刺你手上的那塊盾牌,又將如何呢?」
眼前這推銷長矛和盾牌的人,一時不禁被問得啞口無言,答不出話來了。
從此以後,人們凡是見到有人故意誇大事實,或編造謊言,弄得前後情節不相符合的,就根據這個故事,說他是「自相矛盾」──謂自已的言行前後矛盾不一致的意思。
這個故事出自韓非子這部著作。比喻一個人說的話和做的事,前後不能一致,或是言行自相牴觸的,就批評他「自相矛盾」。
文化課教材(高級):自相矛盾 (成語故事) 作者: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FROM: 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7/7/20/44889.html
【原文】
楚人有鬻(1)楯(2)與矛(3)者,譽(4)之曰:「吾楯之堅,莫之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5)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應(6)也。《韓非子‧難一》
【批注】
(1)鬻:音ㄩˋ,賣。
(2)楯:音ㄕㄨㄣˇ,通「盾」。古代作戰時,用來防護身體,抵禦敵人兵刃之武器。
(3)矛:古兵器名,長柄端有尖刀,屬攻敵的兵器。
(4)譽:誇讚。
(5)陷:刺入。
(6)弗能應:無法響應。
【翻譯】《韓非子‧難一》:戰國時楚國有一個賣盾和矛的人,他誇說他的盾堅固無比,沒有東西能把它刺穿;又誇說他的矛十分鋒利,可以刺入任何一張盾。觀眾中有人聽見後,忍不住說:「用你的矛來刺你的盾,結果會怎麼樣?」那人一時啞口無言,無法回答。
【故事闡述】
同上,略。
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自相矛盾」,用來比喻言語或行事前後不一致,相互牴觸。
【討論】
1、日常生活中,你觀察到有哪些例子是「自相矛盾」的情形呢?
2、你曾經做過哪些事情,有「自相矛盾」的心情,請舉例和大家分享心得。
【課後時間】
以下有五句成語,請在括號內填入正確的答案。
1、自不( )力。
2、自( )為是。
3、自投羅( )。
4、自暴自( )。
5、( )相矛盾。
【參考答案】
1、自不(量 )力。
2、自(以 )為是。
3、自投羅( 網)。
4、自暴自(棄 )。
5、( 自)相矛盾。
○矛盾相向:ㄇㄠˊ ㄉㄨㄣˋ ㄒㄧㄤ ㄒㄧㄤˋ拿矛與盾相互敵對。比喻針鋒相對。「盾」文獻異文作「楯」。宋˙錢易˙南部新書乙:「詔儒官與緇黃講論。初若矛楯相向,后類江海同歸。」
○矛盾無辯:前後的動作或言語互相牴觸,而沒有理由可以說明。辯,辯解、說明。《韓非子.難勢篇》:「楚人有鬻矛與楯者,譽之曰:『吾楯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應也。」楯,通「盾」。◎他的供詞根本前後牴觸,所以經警方追根究底的盤問,他終於「矛盾無辯」,承認了一切罪行。
○杯酒戈矛:ㄅㄟ ㄐㄧㄡˇ ㄍㄜㄇㄠˊ比喻在酒宴中引起的仇隙。戈矛,比喻紛爭。負曝閑談˙第二十五回:「華尚書看罷,把他酒都嚇醒了。……楞了一會,又想周楷這人名字好熟。想了半天恍然大悟道:『就是有天在吳侍郎席上,他請教我,我沒有理他那個人。這真是杯酒戈矛了。』」◎(《負曝閒談》第二十五回):就是有天在吳侍郎席上他請教我我沒有理他那個人,這真是杯酒戈矛了!
○倒持戈矛:猶言倒持泰阿。戈、矛,皆兵器。《新唐書.陸贄傳》:「捨此不務而反為所乘,斯謂倒持戈矛,以鱒授寇者也。」
○操矛入室:比喻深入瞭解對方,找出其紕漏,又以對方的論點來批駁對方。語出《後漢書·鄭玄傳》:「時任城何休好《公羊》學,遂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廢疾》。玄乃發《墨守》,針《膏肓》,起《廢疾》。休見而歎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
◎宋.葉適《題端信師帖》:淳熙初,都下禪講尚多宿舊名人,師年少,操矛入室,援據古今,中其機要,鹹相顧歎駭曰:『信書廚,不可與爭也!』」
○擲級承矛:ㄓˊ ㄐㄧˊ ㄔㄥˊ ㄇㄠˊ拋擲頭顱戳在長矛上。比喻勇敢善戰,並藉以威嚇敵人,使其不敢反抗。語本新唐書˙卷一九一˙忠義傳上˙羅士信傳:「擊賊濰水上,陣纔列,執長矛馳入賊營,刺殺數人,取一級擲之,承以矛,戴而行,賊皆眙懼,無敢亢。」
○鬻矛譽楯:指自相矛盾,不能兩立。語出《韓非子·難一》:「楚人有鬻楯與矛者,譽之曰:『吾楯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定勢》:是楚人鬻矛譽楯,譽兩難得而俱售也。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一ˇ ㄗˇ ㄓ ㄇㄠˊ ㄍㄨㄥ ㄗˇ ㄓ ㄉㄨㄣˋ比喻以對方的觀點、理論、方法或言論來反駁對方。子:對別人的稱呼;矛:進攻敵人的刺擊武器;盾:保護自己擋住敵人刀箭的牌。語本韓非子˙難一:「楚人有鬻楯與矛者,譽之曰:『吾楯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應也。』」(魯迅《華蓋集續編‧古書與白話》):菲薄古書者,惟讀過古書者最有力,這是的確的。因為他洞知弊病,能「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矛盾律;ㄇㄠˊ ㄉㄨㄣˋ ㄌㄩˋ理則學上指既已肯定一事物,不能同時又否定它,若已否定它,也不得同時又肯定,即不能同時肯定又否定一事物。
○階級矛盾:ㄐㄧㄝ ㄐㄧˊ ㄇㄠˊ ㄉㄨㄣˋ馬克斯主義中指不同階級之間的衝突。
○矛盾方程式:ㄇㄠˊ ㄉㄨㄣˋ ㄈㄤ ㄔㄥˊ ㄕˋ兩個以上聯立方程式無共同的解答,稱為「矛盾方程式」。由於設題的不合理或運算上的錯誤而產生。
與蟊有關的詞語
※蟊:ㄇㄠˊ動物名。節肢動物昆蟲綱。一種專吃稻根的害蟲。
○蟊賊:ㄇㄠˊ ㄗㄜˊ專吃禾稼的蟲。比喻禍害﹑敗類。詩經˙大雅˙桑柔:「降此蟊賊,稼穡卒痒。」三國演義˙第六十回:「吾主漢朝皇叔,反不能占據州郡;其他皆漢之蟊賊,卻都恃強侵占地土:惟智者不平焉。」亦作「蝥賊」。
與旄有關的詞語
※旄:1.ㄇㄠˊ古代竿頭上飾有犛牛尾的旗幟。書經˙牧誓:「右秉白旄以麾。」文選˙曹植˙洛神賦:「左倚采旄,右蔭桂旗。」2.ㄇㄠˊ借指旄牛。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其獸則(豸ㄓˋ+庸)旄貘犛。」3.ㄇㄠˋ毛長。爾雅˙釋獸:「旄毛狗足。」郭璞˙注:「旄,毛(犭ㄑㄩㄢˇ+農)長。」
4.ㄇㄠˋ老。史記˙卷七十八˙春申君傳˙太史公曰:「(春申君)後制於李園,旄矣。」
5.ㄇㄠˋ昏亂。通「耄」。戰國策˙楚策一:「水漿無入口,瘨而殫悶,旄不知人。」
6.ㄇㄠˋ老人。通「耄」。禮記˙射義:「旄期稱道不亂。」
○干旄:ㄍㄢ ㄇㄠˊ1.古時用旄牛尾繫在旗竿頂端的儀仗。詩經˙鄘˙干旄:「孑孑干旄,在浚之城。」後用以指顯貴官吏。北周˙庾信˙代人乞致仕表:「出擁干旄,入參衡鏡。」
2.詩經鄘風的篇名。共三章。根據詩序:「干旄,美好善也。」或亦指美貴婦人之詩。首章二句為:「孑孑干旄,在浚之郊。」
○白旄:ㄅㄞˊ ㄇㄠˊ古代一種軍旗。以犛牛尾置於竿首,用以指揮全軍。書經˙牧誓:「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旄以麾。」
○羽旄:ㄩˇ ㄇㄠˊ1.雉雞的羽毛或旄牛尾。禮記˙樂記:「比音而樂之,及干戚羽旄,謂之樂。」2.用雉雞的羽毛或旄牛尾裝飾的旌旗,王者出遊時車上所立。左傳˙定公四年:「晉人假羽旄於鄭,鄭人與之。」明˙康海˙中山狼˙第三折:「您看羽旄之影漸沒,車馬之音不聞。」
○旌旄:ㄐㄧㄥ ㄇㄠˊ1.用來指揮軍隊的旗幟。唐˙李頻˙陝府上姚中丞詩:「關東領藩鎮,闕下授旌旄。」明˙陸世廉˙西臺記˙第一齣:「牢騷,刁斗宵嚴,羽書傍午,霜風破裂旌旄。」2.借指官兵、軍隊。唐˙杜甫˙喜聞官軍已臨賊境二十韻:「秦山當警蹕,漢苑入旌旄。」
○節旄:ㄐㄧㄝˊ ㄇㄠˊ繫於竿首的犛牛尾,為天子賜給使者的信物。漢書˙卷五十四˙蘇建傳:「杖漢節牧羊,臥起操持,節旄盡落。」
○騂旄:ㄒㄧㄥ ㄇㄠˊ赤紅色的牛。古代天子與諸侯或諸侯間訂盟時常用此做祭品。左傳˙襄公十年:「昔平王東遷,吾七姓從王,牲用備具,王賴之而賜之騂旄之盟。」=騂毛。
○擁旄:ㄩㄥˇ ㄇㄠ指掌握兵權,統率軍隊。旄,竿首以犛牛尾為飾的軍旗,用以指揮作戰。南朝梁˙虞羲˙詠霍將軍北伐詩:「擁旄為漢將,汗馬出長城。」唐˙裴鉶˙崑崙奴:「主人擁旄,逼為姬僕。」
○旄牛:ㄇㄠˊ ㄋㄧㄡˊ動物名。形狀如牛,毛多黑褐色或黑白花斑,尾毛蓬生似帚。耐寒,腿短,善馱運。毛可製披衣﹑帳蓬﹑繩索。是我國青藏高原地區主要的力畜。山海經˙北山經:「潘侯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牛,而四節生毛,名曰旄牛。」郭璞˙注:「今旄牛背膝及胡尾皆有長毛。」
○旄丘:ㄇㄠˋ ㄑㄧㄡ詩經邶風的篇名。共四章。根據詩序:「旄丘,責衛伯也。」首章二句為:「旄丘之葛兮,何誕之節兮。」旄丘,前高後下之丘。
○旄倪:ㄇㄠˋ ㄋㄧˊ老人和小孩。孟子˙梁惠王下:「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謀於燕眾,置君而後去之,則猶可及止也。」
○旄頭:ㄇㄠˊ ㄊㄡˊ1.帝王衛士所持的旗。後漢書˙卷七十四下˙袁紹傳:「承制設壇墠於襄平城南,郊祀天地藉田理兵,乘鸞輅九旒旄頭羽騎。」2.擔任先驅的騎兵。漢書˙卷六十五˙東方朔傳:「羿為旄頭,宋萬為式道候。」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下:「賜東海王彊虎賁﹑旄頭﹑鍾虡之樂。」亦作「旄騎」。3.星名。二十八星宿之一,為白虎七宿之第四星。漢書˙卷二十六˙天文志:「昴曰旄頭,胡星也,為白衣會。」唐˙岑參˙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詩:「輪臺城頭夜吹角,輪臺城北旄頭落。」
○旄騎:ㄇㄠˊ ㄑㄧˊ擔任先驅的騎兵。後漢書˙卷十三˙公孫述傳:「出入法駕,鑾旗旄騎,陳置陛戟,然後輦出房闥。」=旄頭。
○旄鉞:ㄇㄠˊ ㄩㄝˋ旄與鉞。為將帥領統權柄的代表。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諸葛亮傳:「親秉旄鉞以厲三軍,不能訓章明法,臨事而懼。」
○白旄黃鉞:ㄅㄞˊ ㄇㄠˊ ㄏㄨㄤˊ ㄩㄝˋ白色的旗幟,黃色的斧鉞。後用來比喻發兵出征。比喻有關征戰的事。旄,ㄇㄠˊ古代竿頭上飾有犛牛尾的旗幟。鉞,ㄩㄝˋ武器名。形制似斧而較大,通常以金屬製成,多用作禮仗,以象徵帝王的權威,也用為刑具。同「戉」。語本《書經˙牧誓》:「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旄以麾。」孤本元明雜劇˙智降秦叔寶˙第一折:「某十八歲同父起義,白旄黃鉞,平定兩京。收天下僭亂煙塵,勦四海奸雄賊子。」
與錨有關的詞語
※錨:ㄇㄠˊ鐵製的停船器具。一端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鉤爪,另一端上有鐵鍊相連在船上。拋到水中或岸上,可以使船停泊不動。
○錨冰:ㄇㄠˊ ㄅㄧㄥ沉積在河底,狀似海綿的冰塊。常造成水下工程建築物的損害。或稱為「底冰」、「地冰」。
○錨地:ㄇㄠˊ ㄉㄧˋ1.條件良好,可供船艦拋錨碇泊的地點。2.固定或支撐用的支柱。
○錨具:ㄇㄠˊ ㄐㄩˋ艦船拋錨時所用的用具。狹義的錨具只包括錨、錨鍊及錨索等;廣義的錨具除包括錨、錨鍊及錨索外,錨機及止鍊器、錨標等亦包括在內。
○錨蟲:ㄇㄠˊ ㄔㄨㄥˊ動物名。甲殼綱錨蟲科,是寄生性的淡水橈腳類。頭側有翼狀角,是一種棒狀的節肢動物。多寄生於淡水魚皮膚、口鰓、鰭等處,引起組織發炎、糜爛,以吸取魚類體液為營養,能導致魚類大量死亡。
○冰錨:ㄅㄧㄥ ㄇㄠˊ船停靠在冰旁,所下的錨,一般為單爪錨。
○拔錨:ㄅㄚˊ ㄇㄠˊ起錨開航。=起錨。◎嗚的汽笛一響,滿載遊客的輪船便拔錨啟航,緩緩駛離港口。亦稱為「起錨」。
○起錨:ㄑㄧˇ ㄇㄠˊ吊起沉在海底的鐵錨,為船隻開航的準備工作。亦可指船啟航。=拔錨。◎看見船起錨了,她佇立船邊,拚命向岸上送行的人揮手告別。
○拋錨:ㄆㄠ ㄇㄠˊ1.將錨投入水中,使船停泊。2.車輛發生故障,無法行駛。3.比喻進行中的事情因故停止。◎不是做得很好嗎,怎麼突然拋錨?
○船錨:ㄔㄨㄢˊ ㄇㄠˊ 穩定船舶的鐵製倒鉤。一端有鐵鏈與船身相連,拋到水底或岸上,可使船停住。◎水手們拉起船錨,準備繼續向前航行。」
○鐵錨:ㄊㄧㄝˇ ㄇㄠˊ繫以鐵索,投入水中,用來穩定船身的鐵製大鉤子。初刻拍案驚奇˙卷一:「舟人把船撐入藏風避浪的小港內,釘了樁橛,下了鐵錨,纜好了。」亦稱為「鐵貓」。
上一篇:與茅有關的詞語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index.php/product/%e5%a8%81%e7%88%be%e5%89%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