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2-26 15:44:13九如教會
愛鄰舍的目的
愛鄰舍的目的 路加十:25~37 講道:張佳韻牧師
當我們打開每天的報紙或者看到電視新聞的報導,常常有人因為生活壓力很大,活的太痛苦,沒有喜樂,所以選擇了自殺這條路。但是,我相信正常的人都希望每一天的生活都得到喜樂,不僅自己過的喜樂,我們也希望我們所關心,我們所愛的人也都能過的喜樂的生活。我們每天努力在工作上打拼,其中一個目的不就是希望讓自己以及我們所愛的人能夠過好一點的生活,讓我們以及我們所愛的人能夠過著喜樂的生活。
然而喜樂是否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目的?答案是「不是」。因為人生命的目的不是單單追求喜樂,也要追求活得有意義。我想在人的生命當中,有許多的事情可以帶給我們喜樂,有錢,我們會喜樂;得到別人的肯定與讚美,我們會喜樂;得到上帝的救恩,我們會喜樂;得到別人的疼愛,我們會喜樂。有許多的事情當我們積極去追求、渴慕且得到的時候,我們會感覺到喜樂,但是今天的講道中我們要進一步思考除了能夠藉著得到我們想要得到的東西會讓我們喜樂之外,有沒有其他的方式也可以讓我們不僅得到喜樂,也能夠讓我們活得更有意義?
當我們打開每天的報紙或者看到電視新聞的報導,常常有人因為生活壓力很大,活的太痛苦,沒有喜樂,所以選擇了自殺這條路。但是,我相信正常的人都希望每一天的生活都得到喜樂,不僅自己過的喜樂,我們也希望我們所關心,我們所愛的人也都能過的喜樂的生活。我們每天努力在工作上打拼,其中一個目的不就是希望讓自己以及我們所愛的人能夠過好一點的生活,讓我們以及我們所愛的人能夠過著喜樂的生活。
然而喜樂是否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目的?答案是「不是」。因為人生命的目的不是單單追求喜樂,也要追求活得有意義。我想在人的生命當中,有許多的事情可以帶給我們喜樂,有錢,我們會喜樂;得到別人的肯定與讚美,我們會喜樂;得到上帝的救恩,我們會喜樂;得到別人的疼愛,我們會喜樂。有許多的事情當我們積極去追求、渴慕且得到的時候,我們會感覺到喜樂,但是今天的講道中我們要進一步思考除了能夠藉著得到我們想要得到的東西會讓我們喜樂之外,有沒有其他的方式也可以讓我們不僅得到喜樂,也能夠讓我們活得更有意義?
有一個故事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有一個很不喜樂的人,有一天他做了一個夢,夢到他參加一個旅行團,第一站是地獄,他們參觀地獄的一間餐廳,飯桌上放滿飯菜,可以說是山珍海味,非常的豐盛,飯桌旁的每一個人都各拿著一雙很長很長的筷子,試圖伸長了手要夾桌上的美食來享用,但是奇怪的是,每一個坐在這個飯桌旁的人看起來都不怎麼喜樂,反而滿臉愁容。因為仔細觀察之後發現,每一個人雖盡力夾了菜,但是因為筷子太長了,以致於無法將食物送進自己的嘴裡,所以夾來夾去,就是吃不到,所以人人都餓肚子。
旅行的第二站來到了天堂,同樣的參觀了一間餐廳,這間餐廳飯桌上所擺的飯菜和地獄的是一模一樣,同樣是山珍海味,非常的豐盛,而且人人也都各拿著一雙很長很長的筷子用餐,但是唯一不一樣的就是,天堂裡面吃飯的氣氛,大家非常的開心,有說有笑,原來不一樣的就是,天堂裡的每一個人,他們都拿著自己的長筷子夾菜去餵別人,你餵我吃一口,我餵你吃一口。所以在這樣充滿喜樂的氣氛下,人人都吃得非常的飽足。
當這個不喜樂的人從夢中醒來之後,他心裡有一個感觸,就是他發現,其實人與人之間的彼此幫助,不僅可以幫助別人,自己也可以從幫助別人的當中得到喜樂。這個夢給他很大的啟示,他發現過去的自己太以自我為中心,不理會別人的死活,所以活得不喜樂。
幫助鄰舍確實可以使我們得到喜樂,而「愛你的鄰舍」正是主耶穌的教訓。 其實在猶太人傳統的信仰中,愛鄰舍也是一個重要的教訓,例如在摩西的律法中,就有明文規定要照顧「出外人」,因為在舊約的時代外出旅行的人常常會遇到危險,所以需要人幫助。舊約也有照顧孤兒、寡婦的律法,因為孤兒寡婦是猶太社會中最弱勢的一群人。
如果「愛鄰舍」是一個施行很久的律法,為什麼主耶穌會把「愛鄰舍」定義為「新」的誡命?這根本的原因在於:猶太人認為所謂的鄰舍單指自己的同胞,是不包括撒瑪利亞人和外邦人。換句話說,猶太傳統「愛鄰舍」的教訓簡單地說,就是提倡一種「有限制」的愛,他們只愛值得愛的人。
旅行的第二站來到了天堂,同樣的參觀了一間餐廳,這間餐廳飯桌上所擺的飯菜和地獄的是一模一樣,同樣是山珍海味,非常的豐盛,而且人人也都各拿著一雙很長很長的筷子用餐,但是唯一不一樣的就是,天堂裡面吃飯的氣氛,大家非常的開心,有說有笑,原來不一樣的就是,天堂裡的每一個人,他們都拿著自己的長筷子夾菜去餵別人,你餵我吃一口,我餵你吃一口。所以在這樣充滿喜樂的氣氛下,人人都吃得非常的飽足。
當這個不喜樂的人從夢中醒來之後,他心裡有一個感觸,就是他發現,其實人與人之間的彼此幫助,不僅可以幫助別人,自己也可以從幫助別人的當中得到喜樂。這個夢給他很大的啟示,他發現過去的自己太以自我為中心,不理會別人的死活,所以活得不喜樂。
幫助鄰舍確實可以使我們得到喜樂,而「愛你的鄰舍」正是主耶穌的教訓。 其實在猶太人傳統的信仰中,愛鄰舍也是一個重要的教訓,例如在摩西的律法中,就有明文規定要照顧「出外人」,因為在舊約的時代外出旅行的人常常會遇到危險,所以需要人幫助。舊約也有照顧孤兒、寡婦的律法,因為孤兒寡婦是猶太社會中最弱勢的一群人。
如果「愛鄰舍」是一個施行很久的律法,為什麼主耶穌會把「愛鄰舍」定義為「新」的誡命?這根本的原因在於:猶太人認為所謂的鄰舍單指自己的同胞,是不包括撒瑪利亞人和外邦人。換句話說,猶太傳統「愛鄰舍」的教訓簡單地說,就是提倡一種「有限制」的愛,他們只愛值得愛的人。
但是耶穌卻不接受這樣的觀點,耶穌指出,鄰舍就是在我們面前或附近有需要的人,就如對那撒瑪利亞人來說,他的鄰舍是躺在他面前、被打得半死的人。這個就是他的鄰舍,就是他要關心的對象。所以,透過這個比喻,我們知道誰是我們的鄰舍?就是那些在我們面前或附近需要我們幫助的人,這當然包括我們的親人、朋友,也包括其他有需要的人在內,甚至仇敵。
當我們知道了誰是我們的鄰舍,跟著的問題是:我們應該如何愛我們的鄰舍?簡單來說,我們必須像好撒瑪利亞人那樣,採取愛的行動。當他一見到受傷的人,不但動了慈心,而且採取了一連串的行動。好撒瑪利亞人的行動是負責任、愛到底的行動。
愛要透過行為表達,就如使徒約翰所說:「小子們哪,我們相愛,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漢誠實上。」(約壹三章18節)。事實上,「愛」這個字在希伯來文不但指情感,更包括「行為」。所以,我們愛鄰舍必須要付出行動。
從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中,另外有一個很重要的信息,就是當好撒瑪利亞人對受傷的人所採取的愛的行動,最後所帶來的果效是醫治。若我們要愛鄰舍,最佳的莫過於成為他們的醫治者,適當地安慰並鼓勵。當然,我們也不要忘記,最有效幫助得醫治的方法,就是「為他們」及「和他們」禱告。
我覺得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很有意思,它反映出四種不同的性格:
強盜:這種人的心態就是:「你的就是我的,我要拿走你所擁有的。」這種人會不擇手段奪取別人的東西。
祭司和利未人:這種人的心態就是:「我的就是我的,你我互不相干。」這種人只顧自己,對別人的苦難視若無睹,不想因為別人而損害自己的利益。
店主:「若你付錢,我的就是你的。」這種人的心態所關心的是價值和利潤,不願吃虧和付出。
好撒瑪利亞人:這種人的心態就是:「我的就是你的,請拿去。」這是今日社會上少見的人,他們願意付出和給予,這種人會經歷到聖經所說的施比受更為有福的喜樂。
真愛是需要付出的,是不求自己的益處,不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
當我們知道了誰是我們的鄰舍,跟著的問題是:我們應該如何愛我們的鄰舍?簡單來說,我們必須像好撒瑪利亞人那樣,採取愛的行動。當他一見到受傷的人,不但動了慈心,而且採取了一連串的行動。好撒瑪利亞人的行動是負責任、愛到底的行動。
愛要透過行為表達,就如使徒約翰所說:「小子們哪,我們相愛,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漢誠實上。」(約壹三章18節)。事實上,「愛」這個字在希伯來文不但指情感,更包括「行為」。所以,我們愛鄰舍必須要付出行動。
從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中,另外有一個很重要的信息,就是當好撒瑪利亞人對受傷的人所採取的愛的行動,最後所帶來的果效是醫治。若我們要愛鄰舍,最佳的莫過於成為他們的醫治者,適當地安慰並鼓勵。當然,我們也不要忘記,最有效幫助得醫治的方法,就是「為他們」及「和他們」禱告。
我覺得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很有意思,它反映出四種不同的性格:
強盜:這種人的心態就是:「你的就是我的,我要拿走你所擁有的。」這種人會不擇手段奪取別人的東西。
祭司和利未人:這種人的心態就是:「我的就是我的,你我互不相干。」這種人只顧自己,對別人的苦難視若無睹,不想因為別人而損害自己的利益。
店主:「若你付錢,我的就是你的。」這種人的心態所關心的是價值和利潤,不願吃虧和付出。
好撒瑪利亞人:這種人的心態就是:「我的就是你的,請拿去。」這是今日社會上少見的人,他們願意付出和給予,這種人會經歷到聖經所說的施比受更為有福的喜樂。
真愛是需要付出的,是不求自己的益處,不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
在36-37節中反映出耶穌對「鄰舍」的解釋:耶穌不以種族、宗教來定義鄰舍,耶穌是以「實際行動」來定義。換句話說,即使是偶然相遇的撒馬利亞人,因為他的實際行動,而成為那個受傷的人的鄰舍。所以在這個故事的最後,耶穌告訴律法師說:「你照樣去行吧」耶穌在表明一種新的律法倫理:真正的愛上帝、愛鄰舍就是照此而行。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也可以看見真正的關懷和愛不是選擇對象,而是願意去付出行動。真正的愛可以說是一種奉獻。主耶穌要我們關心的重點是,我們自己要怎樣可以成為別人的好鄰舍,怎樣可以成為別人得到愛和關懷的管道。所以,那裡需要愛和關懷,那就是我們付出行動的對象,我們是否願意把自己奉獻在上帝的手中,讓上帝使用我們成為別人的祝福。
我想通過實際付出愛的行動,我們不僅成為別人得到關懷的管道,我們本身也能得著喜樂,而這樣的喜樂,讓我們的生命更有意義,並且得著上帝的喜悅。願我們通過這個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激勵我們可以付出實際愛的行動,來表達出我們愛上帝,愛鄰舍,因為這才是真正遵行上帝旨意的人。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也可以看見真正的關懷和愛不是選擇對象,而是願意去付出行動。真正的愛可以說是一種奉獻。主耶穌要我們關心的重點是,我們自己要怎樣可以成為別人的好鄰舍,怎樣可以成為別人得到愛和關懷的管道。所以,那裡需要愛和關懷,那就是我們付出行動的對象,我們是否願意把自己奉獻在上帝的手中,讓上帝使用我們成為別人的祝福。
我想通過實際付出愛的行動,我們不僅成為別人得到關懷的管道,我們本身也能得著喜樂,而這樣的喜樂,讓我們的生命更有意義,並且得著上帝的喜悅。願我們通過這個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激勵我們可以付出實際愛的行動,來表達出我們愛上帝,愛鄰舍,因為這才是真正遵行上帝旨意的人。
上一篇:事奉是最好的祝福
下一篇:分擔困苦. 分享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