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2-26 15:40:26九如教會

當求造就教會的恩賜

當求造就教會的恩賜  林前十四1-40 講道:謝拱德

93.05.30

  幾十年來台灣教會靈恩運動的堀起,帶來教會中傳統與靈恩之爭執,近年來發現似乎強調“靈恩”的教會有復興之趨勢,對執守傳統禮拜帶來很大的衝擊。有的教會開始改變,採取“小組”的方式,有的教會成功,但也有教會失敗;有的教會開始有敬拜讚美團,這為教會帶來新的氣息與活力,但是也有教會卻因此而分裂。

  上週我們談及使徒保羅告訴哥林多教會信徒,在信仰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愛」,保羅並不否認有聖靈恩賜的人,無論是講“方言”、“各種知識”、“堅定信心”,他都持著肯定的態度,唯一的要求是:要有愛的關懷,讓教會內每位弟兄姊妹彼此來分享,而不是認為自己有特別恩賜來看輕他人。

  當時的哥林多教會內很流行講靈語(方言),使徒保羅在這方面的恩賜並不輸給教會中的任何人,他說:「我感謝上帝,我講靈語比你們當中任何一個人都多。」(18節)但是保羅卻強調如果要他選擇傳講上帝的信息和講靈語,他寧願說五句使人明白,能夠教導人的話,而不講千萬句靈語,因為如此才可以使未信的人聽懂上帝的話語。

  或許在當時哥林多教會內因講靈語的事情,造成在弟兄姊中有了傷害,有如此恩賜的人會認為不講靈語就是不屬靈。但是保羅卻認為,一個人若有說靈語的恩賜,在屬靈的經驗上也許會更豐富,但是絕對無法使別人的屬靈經驗豐富,因為他們聽不懂,況且上帝給予每個人屬靈恩賜都不同,方言只是其中的一項。所以,保羅認為若是要傳講上帝的信息,就必須講出使人聽得明白的話。新約學者巴克萊牧師指出,在此段經文中,保羅簡潔定出講道與教導的目標,可分為三個方面:
  (1)傳講必須是造就人的話。使聽的人能對認識耶穌基督有所瞭解,使人有更美好的心志及更有裝備的生命,使面對生活更加有能力。

  (2)傳講必須是鼓勵人的話。對於那些沮喪、失意的人,必須找到可以鼓舞他

,使他內心振作。雖然每個人都是罪人,要人知罪來到主面前,但是在這之前必須讓他了解上帝使人克罪制勝的恩典,否則他是不會接受這信息。

  當父母在教導小孩時,其實也是在傳講“信息”,若父母親在言語和行為上沒有鼓勵小孩,卻是常常指責,或自己行為上不能為孩子的模範,又如何能造就小孩子呢?

  (3)傳講必須是安慰人的話。在人群中,總是會有人受到創傷或是肉體上的軟弱。因此在傳講信息時必須要有辦法使人看到喜樂盼望來除去悲傷。

  個人有時去醫院探視生病的弟兄姊妹時,常常擔心“講錯話”,而使身體軟弱的兄姊再次受到傷害,畢竟生病時心靈也會比較軟弱。個人印象較深刻的是有一次去探視某位姊妹的親人,去時剛好舊城教會洪淳穆牧師也來探訪她,看見洪牧師與這姊妹交談,使她內心感到非常高興,最後洪牧師在禱告之前還吟唱了一首聖詩,當時那個情景,不僅那位姊妹得到安慰,連在場的每個人都感到動容,讓我個人在牧養上學到很大的功課。

  常有人說:基督徒的要求太多了,限制也太多了,太不自由了……。個人以為基督徒應是要有屬靈的恩賜,卻不該有屬靈的“潔癖”,我們不輕易去指責別人的犯錯,更不要有屬靈的驕傲,似乎我們不可親近。五月初個人去參加教牧研究會,會中講師夏忠堅牧師提到「希望牧師要有“人味”」,其含意是雖然牧師在信仰教導上有其要求,但在生活上也要平易近人。

  使徒保羅強調不當只求個人屬靈的恩賜,而當求造就教會的恩賜,今天無論是在所謂傳統的教會或靈恩的教會,追求屬靈的恩賜當要渴慕,也不分任何教派,可是重要的是,屬靈的恩賜及生命並非是在靈修禱告中完成,它必須在實際的生活中經過考驗後慢慢的形成;也許你會說,已經用了很多時間禱告靈修,但是重要的是要在生活中表現出屬靈的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