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9 08:55:15ksdoeiidj31

提問像是一個人思考的風向球,讓思考路徑清晰可見

說到提問,我經常開玩笑說,每天最常使用問句的人應該就是父母: 「你怎麼這麼不聽話?」 「為什麼你老是跟我唱反調?」 「我拜託你乖一點好不好?」……

 

這些無法回答、也難以進一步探究原因的問句,在孩子長大成人後依舊會發現發現各類「照樣造句」充斥生活裡。回想一下這些「類抱怨真指責」的問句,對我們造成什麼影響呢? 是否習慣性將耳朵關上以便忽略這些問句,此時沉默是金紮肚修身

 

場景切換到教室裡,老師想開啟課堂討論卻收到冷淡回應,不禁感嘆:

 

「為什麼你們沒有意見也沒有問題?」

 

而學生心中可能想的是:

 

「學這些以後用不到的東西要幹嘛?」

 

 這兩組問句像不像古裝劇裡深宮怨婦的自怨自艾、自問自答呢產後妊娠紋

 

 現在,邀請你回想過去曾經浮現這些OS問句的時候:那時的你真正在想什麼呢?如果可以繼續想下去,你又會想到哪些事情?

 

仔細感受一下,即使你不必開口回答,一旦被問到以上兩題,很可能你已經開始思考,甚至不自覺產生行動想像,飄到另一個時空了。這些假問題換個角度、認真地摸索下去,也能成為探索自我、發現盲點的契機,更別說是一個好的提問,啟動腦袋裡的連鎖效應就一點都不難了。

 

可是,什麼才是能啟動思考的提問呢?

 

藍偉瑩老師的《提問力》跳脫一般好問題爛問題的窠臼,整本書也用4WIH自我問答做示範,從「為什麼要提問」的哲學觀開始,再將提問分類,一一回顧我們經常脫口而出的提問,有意識地揭開對話的目的、明白背後的脈絡,收納完畢後,自己解讀世界的慣性自此一目了然,這才算是清空經驗,準備走上新的思考歷程。

 

緊扣著「如何啟動思考、如何增進學習」為目的,藍老師根據教學內容不同的文本深入探討,根據學科知識設計合適的提問,加入拆解思維形成的方法。讀者隨著文字走入藍老師的腦路,導覽一遍完整邏輯之後,不意外地再拋出幾個問題,讓讀者立即整合方才累積的訊息,檢閱是否已形成意義乳房檢查

 

我十分佩服藍老師整理抽象概念的能力,《提問力》並非傳授句型或課程架構,而是由高層次對知識、學習真義的探究,建構搭建提問路徑的能力,提供更多思考與對話方向的選擇,因應學習者和文本類型,有感觸動對方的內在好奇與動機。

 

提問像是一個人思考的風向球,讓思考路徑清晰可見,企業界曾應用類似概念,拆解「問題背後的問題」,直指事件本質的核心。試問下個世紀的孩子面臨資源缺乏、高度競爭的成熟社會到底需要什麼能力? 這本《提問力》給的不是答案,而是每個人都能為自己的大腦編寫一本操作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