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3-10 11:06:53風之戀

醫生這樣很另類 三位醫師在人生路上的大轉彎

呂素麗、張翠芬/報導 2004-11-14
年逾70的楊型筠醫師,為前台北榮總傳統醫學中心代主任,目前是美國自然療法台灣分會主任,從國防醫學院畢業後,原本研究的是最尖端的航太醫學,他察覺現代醫學有甚多瓶頸,例如用藥方面有太多限制,飛行時幾乎所有西藥都是禁忌,因而他開始對傳統醫學產生興趣,近幾年致力於同類療法及能量醫學的教學研究。
罹患癌症不在許達夫的人生規畫裡,卻改變他後半輩子,從一位資深腦神經外科醫師到抗癌勇士,許達夫採取異於他所熟知的傳統西醫治療模式,而是以另類自然療法抗癌,38年次的他,身體比生病前更健康。
今年45歲,目前任職衛生署新竹醫院小兒外科主任的黃元惠,在擔任住院醫師第二年開始,就有關節疼痛的問題,診斷發現他罹患的是一種反覆發作的關節炎,這種「自體免疫疾病」西方醫學只能症狀治療用類固醇等藥物止痛。
最近描述醫院內醫師爭名奪利與癌末病患醫療糾紛的日劇「白色巨塔」引起熱烈回響,類似白色巨塔的情節也在台灣不斷上演,11月12日醫師節剛過,醫師到底給人們是什麼樣的形象?
楊型筠:天天練習瑜伽三式
年逾70的楊型筠醫師,為前台北榮總傳統醫學中心代主任,目前是美國自然療法台灣分會主任,從國防醫學院畢業後,原本研究的是最尖端的航太醫學,他察覺現代醫學有甚多瓶頸,例如用藥方面有太多限制,飛行時幾乎所有西藥都是禁忌,因而他開始對傳統醫學產生興趣,近幾年致力於同類療法及能量醫學的教學研究。
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大的轉折?楊醫師表示,他從小身體瘦弱,個性敏感容易緊張,而飽受高血壓困擾,靠修習科學內功成功的控制血壓,他表示,氣功的原理主要是減緩呼吸速度,讓心跳變慢,進而使血壓下降,加上飲食配合,現在他的血壓都保持在110-70左右。
除了科學內功,他天天練習瑜伽三式養生,他強調,每種醫學方法,雖然醫學邏輯及哲學不同,但是目的都是要幫助人們獲得健康,若能以自然醫學(包括中醫及同類療法等)為體,並以現代醫學(西醫)為用,以中西合璧集大成的醫學方法,才是全民的福祉。
許達夫:罹癌後 走上自然療法
罹患癌症不在許達夫的人生規畫裡,卻改變他後半輩子,從一位資深腦神經外科醫師到抗癌勇士,許達夫採取異於他所熟知的傳統西醫治療模式,而是以另類自然療法抗癌,38年次的他,身體比生病前更健康。
兩年前,許達夫被診斷出罹患大腸直腸癌第三期時,他整個人驚愕得完全楞住了,整整兩天,他有如行屍走肉般的躺在床上。
在大量閱讀有關癌症資訊後,許達夫認為「癌症只是一種慢性病,不會致人於死,人死於癌症是因為自身的免疫力降低緣故」。
在接受電療、化療的同時,他積極尋找醫療體系外的「另類療法」,開始練「梅門氣功」,同時改變飲食,改吃素食並大量喝水。
去年三月初,他下了重大決定─不開刀了,他說如果開刀,勢必一輩子與人工肛門為伍,他決定走「另類治療」,每天精進的練功,終於逐漸脫離痛苦,腫瘤也消失了。
許達夫說,癌症不只是身體的病,而是身心靈的病,要放得下、捨得,生死看得開,身體才會好起來。過去他很少有時間跟病人講話,現在他在門診卻花很多時間跟病人聊天,他說:「感謝上帝,讓我得了癌症!」得癌症讓他可以活下來當志工,活著,讓他覺得每天都多賺到一天。
黃元惠:練氣功 克服關節炎
今年45歲,目前任職衛生署新竹醫院小兒外科主任的黃元惠,在擔任住院醫師第二年開始,就有關節疼痛的問題,診斷發現他罹患的是一種反覆發作的關節炎,這種「自體免疫疾病」西方醫學只能症狀治療用類固醇等藥物止痛。
他了解這種關節炎無法根治,並做好心理準備,將與關節炎為伍過一輩子。因緣際會下他到太極門拜師練氣功,關節炎居然明顯改善,練功九年來,他的關節炎很少發作,重拾健康後,他也開始將這個東方養生智慧引薦給一些病人。
有一次,一個小病患接受過腹腔手術後,出現嚴重的腸沾黏,幾乎每個月都要住院打點滴,嚴重影響學業。他教這個小朋友也拜師練習氣功,現在這個小朋友已經完全復原。
黃元惠引述中國醫藥大學的創辦人陳立夫先生說的一句話:「救人的方法越多越好」。在診療病人時,他不再局限於現代醫學的窠臼,若碰到西方醫學無法解決的病症,他反而會主動建議病患及家屬,不妨試試老祖先流傳下來的養生法,這樣的醫病交流更獲得不錯的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