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23 01:57:41Flaneur1203

Das Parfum - Die Geschichte eines Mörders

徐四金用文字描繪帶給我們一個繽紛絢麗的嗅覺世界。而,Tom Tykwer則運用視覺傳遞出一個華麗燦燦的未知領域。皆是關於Parfum,一股香氣。

身旁不少朋友皆是香水(Das Parfum)的忠實讀者,記得當初初聞香水要翻拍成電影時,大家的心情可以說是擔憂遠比驚喜來的多。畢竟對於我個人而言,文字的領域是可以領導我們從中去幻想神遊的。在徐四金精湛細膩的文筆之下,我們可以自由想像那嗅覺的世界是如何的廣闊無垠、充滿魅力。然而,視覺的傳遞就並非是那麼一回事了。在影像之下,我們等於直接接收了影像所要訴說的話語。相對的,想像的空間變少了,直接衝擊的成分增加了。很難說孰好孰壞,端看個人的喜好為何罷了。但平心而論,導演Tom Tykwer算是成功了。

很難分辨徐四金的原著跟Tom Tykwer的電影有什麼不同。大致講來兩者差異性不太,電影算是十分的忠於原著,但隱隱約約你又會覺得有那麼點不同。只能說電影中的主人翁葛奴乙(Jean-Baptiste Grenouille)比起原著是多了那麼點人性與感情。真要講來,書中的葛奴乙比較像一個追求極致的工匠,而電影中的葛奴乙則像一個想要追求愛與愛人的不平凡人物。在葛奴乙殺害了那麼多美女之後所創造出來的極致香水,揮揮繡帕便帶給民眾一股猶如上了天堂的感受,最後竟導致大家猶如中了戀愛的毒一般,在大庭廣眾之下交合了起來。膚淺說來凡夫俗子的天堂概念便是一場欲仙欲死的集體交合,實在實際透頂卻既好笑又可憐,真叫人有點哭笑不得。

在Tom Tykwer的結尾中,我們明白到葛奴乙只是個渴望愛與愛人的人物,對於他,或多或少會多了點憐憫之心。而這點,在原著當中是不復見的。對於電影的成功與否也許是端看個人意志,但我只能說導演Tom Tykwer真的下了十足十的苦心,對於香味的重現與香水的相關知識,皆在電影中一一呈現。然而摒除這些,光瞧瞧電影中上百對男男女女集體交合的場面,你就不得不服Tom Tykwer的用心良苦了,你說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