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27 04:24:26大少

城市散步(一)

想不起從何時開始,喜歡獨個沿彌敦道由尖沙咀步行至旺角。

彌敦道幾乎貫穿九龍半島,由南至北,經過不同的地區──尖沙咀、佐敦、油麻地、旺角、太子,盡頭直至界限街作結。它跟香港島的英皇道不同,雖然兩者都是長長的街道,但如果要為英皇道及彌敦道配上形容詞,我會以「沉悶」形容前者,「精采」則最適合後者。

彌敦道是九龍半島歷史最悠久的道路,一八六零年便開始修築,本來的名字是「羅便臣道」,直至一九零四年,當時的港督彌敦下令擴建,一九零九年正式易名為「彌敦道」。

要數彌敦道的吸引,該由起點尖沙咀開始。彌敦道的起端位於梳士巴利道,兩旁分別是半島酒店及喜來登酒店,尖沙咀這段彌敦道,可算是「最富貴」的一段。不過,偏偏在五星級酒店的隔鄰,卻是品流複雜的重慶大廈、美麗都大廈。行遠一點是有「醫生大廈」之稱的東英大廈,小時候的我因為鼻敏感,經常都東英大廈求診,不過這幢有三十九年歷史的大廈,明年要拆卸了,醫生租客們早已另覓同區另一幢大廈繼續開診。

對面是清真寺,是本港回教徒聚集的地方,寺旁是不少港人相約友人的等候點。接著的柏麗購物大道,是九十年代著名的購物熱點,近年已失色不少。

之後,就到達佐敦。這個區比較沉悶,值得談的只是恆豐中心,曾經是九十年代的「潮人聖地」,I.T.的前身Greenpeace亦曾經進駐恆豐,其餘還有People are People、jean paul、及曾在我中學年代紅極一時的Boy London等等。

再過遠一點,是九六年曾經發生嚴重火災的嘉利大廈,火災造成三十九人死亡,「火人」被困火場在窗口揮手的一幕至今仍深印腦海。

佐敦一段的彌敦道上,亦充斥著五光十色的夜總會、桑拿的霓虹光管照牌。

過了佐敦,便是充滿市井風味的油麻地。彌敦道上各區的分佈就有如過山車,頂峰(最繁盛)的尖沙咀之後,佐敦開始慢慢下滑,再到達油麻地的低谷(最市井),之後的旺角又是另一世界。

榕樹頭及廟街,大概是油麻地市井味發揮得最淋漓盡緻的佼佼者。從佐敦一直走,首先會見到榕樹頭。榕樹頭之名,是由於該處有數棵逾百歲的古榕樹而得名,至於廟街之名,則是從榕樹頭旁的天后古廟而來。

走過榕樹頭的一段彌敦道相對地較平實,馬路兩旁的商店有茶餐廳、腳底按犘店、夜冷店、短期租約的店舖等等,當然少不了跟我同年(1979)出生的倫敦大酒樓,不過這間屹立油麻地二十六載的酒樓本月底要結業了,大家都說經濟好轉,但總不時聽到這間老店倒閉,那間商號執笠的消息。

油麻地一直走,便再次走回繁盛喧鬧的一段──旺角。要數旺角最人頭湧湧的地方,彌敦道並不入圍,但信和中心及匯豐銀行,始終是區內重要的地標之一。

再走遠一點,到達太子。始創、金都、旺角差館一直數下去,就數到彌敦道的盡頭──界限街。

不到一小時的行程,就這樣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