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1-30 12:44:04巴洛克.寇爾

[閒聊] 兩本書

Check 了一下留言版,發現自已忘了講那天在elite bookstore看書的事,
現下就補述罷。


……

那天11/20(Sat)凌晨在誠品看到兩本很不錯的書,
一本是張大春的「小說稗類」,一本是王裕民的「假國寶與三流學者」。

先講「小說稗類」罷,這本書玫瑰有印象是好幾年前出版的了,但那時一直沒興緻去看它,總覺得可能不外乎又是「文人們拿文字打鬧譏諷」的作品,真對不起作者,但是書名取成這樣,也不能怪我啊……

當晚又看到這本書,想想翻看看罷,才三兩頁就被它迷住了,作者寫的真好,用字遣詞簡練優雅,冷靜中蘊意不凡,對照現下常見的一些年輕作品,心底真是不可抑止的湧現出「這才是有國文造詣的人寫出來的東西」;光是刊題在封底外頁的那一小段摘錄,作者引述的「卑之毋甚高論」及一小段「稗的生長屬性」,真可讓人折服。

順勢翻看了封底版權頁,網路與書在2004年的初版?
真夠怪了,是換了出版社嗎?還是增補了近年的新評論?
想不通,猜想幾個朋友有舊版,改天找他們帶來讓我看看。

這本書當場買回家了,還在看,
不過,玫瑰當是無能為它寫什麼私人書評的,
對文學有興趣而且還没買的人,必買!
(寫完這句覺得自己真是落伍,對文學有興趣的人會還沒買嗎?!真不機伶!)


……

至於另一本,那可真是厚厚的一大本「笑話集」,
切不可錯過呢!

王裕民的「假國寶與三流學者」,其實,
呃,這本書應該要和其他好幾本書一起看,參考書單如下,

王裕民的「假國寶」、
李郁周(某書法學者)的「自敍帖千年探秘」、
傅申(臺大藝術史研究所所長)的「…」(sorry, 忘記了);

其實也不用講這麼詳細,這些書都放在同一區,只要一去就通通看到了,李氏與傅氏的書都印刷精美,厚厚的一大本,很容易找到。

為什麼王裕民的書會變成笑話集,然後又和這麼多人有關係呢?


……

說來話長,這得從主角「自敍帖」說起;
自敍帖是唐代僧人懷素的著名草書作品,
歷代以來號稱神品,臺北故宮收有一幅自敍帖,但沒能論斷真假(是重要文物且年代極久是確定的,但是否為懷素真跡就迭有爭議),
蓋年代久遠,紙質絹類向來難以保存千年以上,加以名作常為後人仿作或臨摩,
再經戰亂或經手多人收藏,往往難分真假,
就像亦收藏於臺北故宮的諸多著名法帖,也都有上述的困擾;

就玫瑰所知,學界最廣為接受的說法是,
這些名帖應該都不是真跡,原因如上述的年代久遠、保存困難或戰亂等,
但也都至少是不算太久以後的、功力極佳的人所臨摩仿作,
(舉例如宋代的名家仿作唐代書跡等,即使是宋人仿作,那也是極久的古物不是?!),一點都不會因為非「本人」寫的而缺少價值,
但往往在眾人持續研究的結果,歷來都有新發現,
也就不斷的有論文發表,甚至學者互相攻訐等情況。

這一團混戰就是因為「某學者為文堅持他的論點才是對的,其他人的都是錯的」而引發的,然後王氏的書就把他的發現和論點寫出來,順勢把其他人「說了一頓」。

所謂「說了一頓」是玫瑰極客氣的用語,原則上請看倌自已去書店看,
從一個人的品性、道德及學術專業,說到他家庭,再說到他的單位,再說到單位的其他同事……

是不能說作者厚道,但讀了頗有暢快淋漓之感,肯定會讓您捧腹大笑,
等到2005年初,玫瑰若有興趣寫一篇2004年十大好書,
王氏的該書已佔有了年度最佳笑果獎!

噢,我忘了說,王氏曾經與李敖合著過書法研究的書,並且尊稱李氏為老師,所以……有些特質我想是會有所傳承的,諸位看倌,看到這兒您應該懂我的意思。

這本書精彩可期,但並不便宜,玫瑰只當場看了兩遍,笑夠了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