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6-25 16:06:28巴洛克.寇爾
[建築漫步] 2 市區線之一
送父親上車,轉身出站。剛下過大雨的台北街頭,頗有幾分涼意。進麥當勞外帶一杯大的冰紅茶,邊喝著心裡萌生漫步的念頭。望見博館路前,羅馬式的殿堂雪白閃耀。
第一站 國立臺灣博物館(原臺灣總督府博物館) ****
臺博館於日治時期即由總督府鳩工設立,矗立街衝,量體典雅,醒目卻不突兀。外觀上前後門頂的山牆飾華麗,列柱云整對稱,有漆成較深色的基座,雖然我不太喜歡,不過還是有一點色彩上的穩定效果。
如果有機會,切不可放過參觀內部的機會(昨天看到館方貼了佈告,現在正在閉館整修,預計11月再開放),進館門處有一個小小的、橫置長方型的玄關,再進去就是大廳。大廳是全館最華美之處,頂上有近年修復的彩色玻璃天花板,兩旁有深色大理石製的壁龕及花瓶,壁頂飾以繁複的立體花紋,紋飾金光閃亮,可能是塗金箔罷,我猜。大廳兩側有走道直通兩旁廂房,廳心左右又各一道樓梯往上延伸到二樓,極富貴氣。
出了大廳,整館其他地方就蠻簡樸的,沒有那麼華麗,偶有一些小紋飾用來強調廂室的入口、窗子或樓梯的轉角處等。
以上是館體的個人印象,值得一提的是正門入口側新建了一個玻璃體建築(看起來是電梯?)太現代感了,館方也許真的需要這項設備,但是它不見得討喜唷!同時正門口前一些庭院中擺置的石製文物,也一併以玻璃搭上頂罩和解說,對於這項安排……我也不太喜歡,可以理解園方(還是館方?)的用心,可是和博物館,甚至公園整體的感覺並不能充分搭配,頗感可惜。
第二站 二二八紀念館(原臺北放送臺)**
二二八紀念館在公園另一隅,建築小小的,單就建築來講是沒甚特色啦(同樣的外牆型式,我會建議去看中山堂),不過對二二八事件始未有興趣的朋友,倒是可以花二十塊錢買票進場一觀,先講在前面,館內的展覽頗讓人哀傷,那些老照片、書信及血衣,讓自己第一次去參觀時在位子上淚流滿面。不想進去的,就在門口走走,去喝杯咖啡就好。前院的大理石雕,圓融中別有一份美麗。
第三站 臺灣大學附設醫院舊館(原臺北病院)****
離開二二八公園,過街即可見著。臺大醫院舊館亦興建於日據時代,當時號稱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醫院。
院身以淺灰及磚紅兩色交錯,為雙層建築。佈有裝飾用(假的)窗戶及華麗的飾作,正門處以圓柱和方柱撐出方型的廊道,可供車輛行駛,廊道上層以瓶式矮欄杆圈圍出陽台,整體作工細膩,更上一層還有做出來的裝飾窗(這種窗型叫牛眼窗?);另外館體外有用深灰色的石材作成低矮又寬闊的護圈,打磨出溫暖的質感和弧度,沒事閒座在上面的感覺應該也很不錯。
本處的整體外觀玫瑰有極高的評價,但是院內就不及院外精彩。首先,門廳和大廳……個人覺得很醜,大廳的色調像一塊讓人沒有胃口的蛋糕,弧拱和支柱的設計單調乏味,完全沒有讓人想要走進去參觀一下的念頭,當然要醫院設計的人人都想來參觀也是太過份了,我想。
離開大廳,可以繞進與後半棟相連的廊道,可以欣賞一下。
第四站 臺北賓館(原臺灣總督官邸)**
先說好,這一棟只能沿著很高的圍牆往裡看……
有點猶豫要不要講這一站,因為我也是只有繞著牆走,間或欣賞一下它的華麗歐式屋頂的,但是光是這樣,也夠人們覺得它真的夠美麗的了。據說去年在某一個活動時,它有短暫的對外開放一天或半天的,我錯過了,可惜。希望今年仍有機會。
當年日本總督府花費鉅資興建,(從照片中可知)有極雅緻的庭院和室內空間,現下做為接待外賓的場所,玫瑰亦認頗為合宜,只是城中大飯店大餐館林立,硬是讓它做為一個民眾無能參觀的國家古蹟,也委實太可惜了。
第五站 南門 *
基本上玫瑰不當它是古蹟,所以等紅綠燈時看幾眼就好,重點是對街的下一站。
第六站 臺灣大學醫學院舊館(原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院館舍) ***
請不要和第三站弄混了,一個是收病人的醫院(因為蓋了更新的醫院,所以改稱舊館),這個是收學生的醫學院(也因為蓋了新的醫學院,也改稱舊館)。
個人對此的評價頗高,從入口處的門柱開始,兩根門柱以石材砌成,頂端的燈可能是現代產品,但搭配起來也古色古香。仔細看可以發現每一塊石材都有編號,可能當時並非在此地,是編了號碼後,在現址重組的,乍看有點突兀,但想到是這麼辛苦保存下來的,倒也無損於它的價值喔!
經過此地外門,醫學院舊館位於左方,正門前植有數株楓香(臺大醫學院的院徽也有這個!),它的前庭可謂狹小,但二層樓的正立面精巧,鵝黃與白巧妙搭配色澤,裝飾用的柱子和窗框,富有法式建築的氣息,以三座拱柱撐起門廊,不寬大卻優雅。
轉到另一側臨路的立面,同樣的廊柱式二層樓,卻用了不一樣的方柱,這面的庭院較大,有草地有更高大的白千層,美感不減。
至於背立面,也是精彩不容錯過。背立面有一個平台,平台後牆刻意挑空凹進並立了兩根柱子,有露天講台的神聖味道,站在上頭很適合照相留念,而且還有一片不小的草地,望著很舒服,一點都不會和醫院啊、血腥啊、疾病等等產生任何聯想。
值得一提的是背立面沿著牆邊置放的數張石製條椅,那石材質料精良、色澤樸實、線條雕琢簡練自然、手感細膩,真是不可多得的石製品,有機會可以去坐坐看。
原先想給它四顆星的,不過它只能讓我站在拱門廊前,辛苦的貼著玻璃門向裡望,鳴~裡面的大廳很漂亮的,門口阿姨不讓非本系學生進去,所以扣一顆星!
第七站 東和禪寺鐘樓 **
日據時代不少日本當地的佛教宗派渡海來台,開設道場,這是當時曹洞宗寺院的附屬建物(叫鐘樓,想當然爾的一定有寺廟本體),寺廟本體要繞到後頭,有一條小路進去,在仁愛路這頭看不到,有空可以進去看看,不過不在今天介紹範圍之內。
鐘樓現在全部遮蓋起來整修中(真是,修了好久了),玫瑰就憑印象大述描述一下:二層建築,上層有廂房,重簷屋瓦的,隱約可以看到中央吊有一個大鐘,看起來像是用水泥做出來的,所以沒有想象中的古色古香;下層是用岩石製成的(好像是砂岩)一個大拱圈,人可以走進去,拱圈內頂有一個缺口,大概是人要上去敲鐘需通過的地方罷。
未來有機會再寫其他路線的話,會再納進來一處日治時建造的「臨濟護國禪寺」,它擁有日式的大雄寶殿和鐘樓,後者有點壞了,不知道還在不在,寫到時再詳述囉。
延伸路線:鴻禧美術館、日式大宅及台電員工宿舍
逛到第七站其實也走了蠻久了的,要是仍有時間,可以再走走延伸路線。
線一 鴻禧美術館及日式大宅
仁愛路往前一小段路,有私人設立的鴻禧美術館,位於大樓地下室。可別因為這樣就看不起它,它的收藏質量都有一定水準,館舍也不小,150塊錢的門票算是值回票價的。個人建議是:這裡沒有故宮動輒上千年的文物,也不是宮廷珍寶或絶世逸品;但近百來年的一些書畫文物,它的收藏和展示頗值得一觀。
昨天星期四經過的時候,它門口掛著休館的牌子,細看之下它應該是星期一休館才對,今天休館就有一點奇怪了,加以相關企業近年來頗有些問題,所以…….會不會企業主將美術館收起來了呢?這點有待確認喔!
另,美術館隔鄰有一間高牆大宅的日式庭院,一看就知道是棟很精彩的建築,不過是私宅,一樣隔著牆壁看罷。
線二 台電員工宿舍
這棟位於對街方向,很不起眼的老建築,隱身在數株大楓香後,莫約是四、五層樓的建築,一格一格的,有窗,有延伸出來的陽台,黑色的欄杆一條一條,造型極為樸素,在簡單中洋溢著幾何的律動,是我很欣賞的簡單建築,值得給三顆星。
真正看到的人應該多會不以為然,其實昨午再看到時也覺得狀況變的差一些了,正立面裝了一些破壞造型的冷氣機,外牆顏色有點髒了也不花點心力處理,不過我還是很喜歡的。
備註:
1.建築後頭星星數為個人評價,五顆星為滿分。評價基礎為:外觀設計、內部設 計、用途契合程度、環境契合程度、細部作工、開放親近性及其他。
2.部分建築並不對外開放,極度影響評價。惟修復中暫停開放的建物,仍以開放時為評價基準。
第一站 國立臺灣博物館(原臺灣總督府博物館) ****
臺博館於日治時期即由總督府鳩工設立,矗立街衝,量體典雅,醒目卻不突兀。外觀上前後門頂的山牆飾華麗,列柱云整對稱,有漆成較深色的基座,雖然我不太喜歡,不過還是有一點色彩上的穩定效果。
如果有機會,切不可放過參觀內部的機會(昨天看到館方貼了佈告,現在正在閉館整修,預計11月再開放),進館門處有一個小小的、橫置長方型的玄關,再進去就是大廳。大廳是全館最華美之處,頂上有近年修復的彩色玻璃天花板,兩旁有深色大理石製的壁龕及花瓶,壁頂飾以繁複的立體花紋,紋飾金光閃亮,可能是塗金箔罷,我猜。大廳兩側有走道直通兩旁廂房,廳心左右又各一道樓梯往上延伸到二樓,極富貴氣。
出了大廳,整館其他地方就蠻簡樸的,沒有那麼華麗,偶有一些小紋飾用來強調廂室的入口、窗子或樓梯的轉角處等。
以上是館體的個人印象,值得一提的是正門入口側新建了一個玻璃體建築(看起來是電梯?)太現代感了,館方也許真的需要這項設備,但是它不見得討喜唷!同時正門口前一些庭院中擺置的石製文物,也一併以玻璃搭上頂罩和解說,對於這項安排……我也不太喜歡,可以理解園方(還是館方?)的用心,可是和博物館,甚至公園整體的感覺並不能充分搭配,頗感可惜。
第二站 二二八紀念館(原臺北放送臺)**
二二八紀念館在公園另一隅,建築小小的,單就建築來講是沒甚特色啦(同樣的外牆型式,我會建議去看中山堂),不過對二二八事件始未有興趣的朋友,倒是可以花二十塊錢買票進場一觀,先講在前面,館內的展覽頗讓人哀傷,那些老照片、書信及血衣,讓自己第一次去參觀時在位子上淚流滿面。不想進去的,就在門口走走,去喝杯咖啡就好。前院的大理石雕,圓融中別有一份美麗。
第三站 臺灣大學附設醫院舊館(原臺北病院)****
離開二二八公園,過街即可見著。臺大醫院舊館亦興建於日據時代,當時號稱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醫院。
院身以淺灰及磚紅兩色交錯,為雙層建築。佈有裝飾用(假的)窗戶及華麗的飾作,正門處以圓柱和方柱撐出方型的廊道,可供車輛行駛,廊道上層以瓶式矮欄杆圈圍出陽台,整體作工細膩,更上一層還有做出來的裝飾窗(這種窗型叫牛眼窗?);另外館體外有用深灰色的石材作成低矮又寬闊的護圈,打磨出溫暖的質感和弧度,沒事閒座在上面的感覺應該也很不錯。
本處的整體外觀玫瑰有極高的評價,但是院內就不及院外精彩。首先,門廳和大廳……個人覺得很醜,大廳的色調像一塊讓人沒有胃口的蛋糕,弧拱和支柱的設計單調乏味,完全沒有讓人想要走進去參觀一下的念頭,當然要醫院設計的人人都想來參觀也是太過份了,我想。
離開大廳,可以繞進與後半棟相連的廊道,可以欣賞一下。
第四站 臺北賓館(原臺灣總督官邸)**
先說好,這一棟只能沿著很高的圍牆往裡看……
有點猶豫要不要講這一站,因為我也是只有繞著牆走,間或欣賞一下它的華麗歐式屋頂的,但是光是這樣,也夠人們覺得它真的夠美麗的了。據說去年在某一個活動時,它有短暫的對外開放一天或半天的,我錯過了,可惜。希望今年仍有機會。
當年日本總督府花費鉅資興建,(從照片中可知)有極雅緻的庭院和室內空間,現下做為接待外賓的場所,玫瑰亦認頗為合宜,只是城中大飯店大餐館林立,硬是讓它做為一個民眾無能參觀的國家古蹟,也委實太可惜了。
第五站 南門 *
基本上玫瑰不當它是古蹟,所以等紅綠燈時看幾眼就好,重點是對街的下一站。
第六站 臺灣大學醫學院舊館(原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院館舍) ***
請不要和第三站弄混了,一個是收病人的醫院(因為蓋了更新的醫院,所以改稱舊館),這個是收學生的醫學院(也因為蓋了新的醫學院,也改稱舊館)。
個人對此的評價頗高,從入口處的門柱開始,兩根門柱以石材砌成,頂端的燈可能是現代產品,但搭配起來也古色古香。仔細看可以發現每一塊石材都有編號,可能當時並非在此地,是編了號碼後,在現址重組的,乍看有點突兀,但想到是這麼辛苦保存下來的,倒也無損於它的價值喔!
經過此地外門,醫學院舊館位於左方,正門前植有數株楓香(臺大醫學院的院徽也有這個!),它的前庭可謂狹小,但二層樓的正立面精巧,鵝黃與白巧妙搭配色澤,裝飾用的柱子和窗框,富有法式建築的氣息,以三座拱柱撐起門廊,不寬大卻優雅。
轉到另一側臨路的立面,同樣的廊柱式二層樓,卻用了不一樣的方柱,這面的庭院較大,有草地有更高大的白千層,美感不減。
至於背立面,也是精彩不容錯過。背立面有一個平台,平台後牆刻意挑空凹進並立了兩根柱子,有露天講台的神聖味道,站在上頭很適合照相留念,而且還有一片不小的草地,望著很舒服,一點都不會和醫院啊、血腥啊、疾病等等產生任何聯想。
值得一提的是背立面沿著牆邊置放的數張石製條椅,那石材質料精良、色澤樸實、線條雕琢簡練自然、手感細膩,真是不可多得的石製品,有機會可以去坐坐看。
原先想給它四顆星的,不過它只能讓我站在拱門廊前,辛苦的貼著玻璃門向裡望,鳴~裡面的大廳很漂亮的,門口阿姨不讓非本系學生進去,所以扣一顆星!
第七站 東和禪寺鐘樓 **
日據時代不少日本當地的佛教宗派渡海來台,開設道場,這是當時曹洞宗寺院的附屬建物(叫鐘樓,想當然爾的一定有寺廟本體),寺廟本體要繞到後頭,有一條小路進去,在仁愛路這頭看不到,有空可以進去看看,不過不在今天介紹範圍之內。
鐘樓現在全部遮蓋起來整修中(真是,修了好久了),玫瑰就憑印象大述描述一下:二層建築,上層有廂房,重簷屋瓦的,隱約可以看到中央吊有一個大鐘,看起來像是用水泥做出來的,所以沒有想象中的古色古香;下層是用岩石製成的(好像是砂岩)一個大拱圈,人可以走進去,拱圈內頂有一個缺口,大概是人要上去敲鐘需通過的地方罷。
未來有機會再寫其他路線的話,會再納進來一處日治時建造的「臨濟護國禪寺」,它擁有日式的大雄寶殿和鐘樓,後者有點壞了,不知道還在不在,寫到時再詳述囉。
延伸路線:鴻禧美術館、日式大宅及台電員工宿舍
逛到第七站其實也走了蠻久了的,要是仍有時間,可以再走走延伸路線。
線一 鴻禧美術館及日式大宅
仁愛路往前一小段路,有私人設立的鴻禧美術館,位於大樓地下室。可別因為這樣就看不起它,它的收藏質量都有一定水準,館舍也不小,150塊錢的門票算是值回票價的。個人建議是:這裡沒有故宮動輒上千年的文物,也不是宮廷珍寶或絶世逸品;但近百來年的一些書畫文物,它的收藏和展示頗值得一觀。
昨天星期四經過的時候,它門口掛著休館的牌子,細看之下它應該是星期一休館才對,今天休館就有一點奇怪了,加以相關企業近年來頗有些問題,所以…….會不會企業主將美術館收起來了呢?這點有待確認喔!
另,美術館隔鄰有一間高牆大宅的日式庭院,一看就知道是棟很精彩的建築,不過是私宅,一樣隔著牆壁看罷。
線二 台電員工宿舍
這棟位於對街方向,很不起眼的老建築,隱身在數株大楓香後,莫約是四、五層樓的建築,一格一格的,有窗,有延伸出來的陽台,黑色的欄杆一條一條,造型極為樸素,在簡單中洋溢著幾何的律動,是我很欣賞的簡單建築,值得給三顆星。
真正看到的人應該多會不以為然,其實昨午再看到時也覺得狀況變的差一些了,正立面裝了一些破壞造型的冷氣機,外牆顏色有點髒了也不花點心力處理,不過我還是很喜歡的。
備註:
1.建築後頭星星數為個人評價,五顆星為滿分。評價基礎為:外觀設計、內部設 計、用途契合程度、環境契合程度、細部作工、開放親近性及其他。
2.部分建築並不對外開放,極度影響評價。惟修復中暫停開放的建物,仍以開放時為評價基準。
上一篇:[建築漫步] 1 之寫在前面
下一篇:[建築漫步] 3 市區線之二